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考上二本的学生,最后都去了哪?

2023-06-10 1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考生们可以大大松一口气,抓紧时间,痛快玩上一段日子。

因为,或许更大的不确定性,就在前方:即使考上大学了,前路又在哪里?

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讨论大学生的话题那么多,能爆的却只有一种:主角是985或者211的大学生。

他们是属于名校光环下、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但他们身后的阴影里,还有中国余下2800多所双非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院校大学生们模糊的面孔[1]。

这些年,每年高考考生都有大约1000万,但重点建设的头部高校只能录取其中不到5%。

剩下九成之多的准大学生,他们都去了哪里?

作为这场残酷竞争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

考上二本的学生,最后都去了哪

本文授权转载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01

考上二本的大学生,都是什么人?

高考发挥得好不好,有一条绕不开的标准,叫“一本线”。

够了这条线,你才有资格被“重点大学”录取,戴着“985”“211”的光环,走向社会巅峰。

但在中国,大部分省市的一本上线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却可以有50万甚至100万。

也就是说,如果高中不是衡水、毛坦厂这样的“高考工厂”省重点,一个班50个同学参加高考,最终只有不到10人能进入所谓的“好大学”。

2018年6月7日,河北衡水二中,在进入高考考场前, 考生在教室内休息

剩下只够上二本、三本甚至专科的普通学子,往往出生在哪里,就在哪里读完了大学。

看看往年全国录取线排名靠前的四所二本大学[2][3][4][5]: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这两所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19和18届本科生省内生源比例都超过了90%;

位于中部地区的皖南医学院,2017届本科生中,本地生源占比也达到了94%;

还有重庆医科大学,虽然本地生比例较低,但川渝生源也占到70%。

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图书馆

是这些二三本的学生没有进军北上广的野心吗?

不一定,但大城市里没有他们落脚之处倒是真的。

看一看2020年全国二本大学的排行,理科录取分数线最高的300所学校中,仅有 6 所位于北京,10所位于上海,3所位于广州。

许多学校,诸如浙江海洋学院、广东医科大学,校名中挂着“经济大省”的响亮招牌,实际位置却坐落在舟山、湛江这样的省内三线地级市。

去了这些城市念书,前途怎样还是一片未知,但至少能肯定一点:贫穷。

2021年4月11日,广东湛江赤坎老城区

2021年,清华大学的预算收入是317亿,还能拿到43亿的财政拨款[6];相比之下,温州大学10.6亿[7],大理大学5.7亿[8],兰州财经大学4.9亿[9]……

你读四年大学,还没人家分到的一个零头多。

而且,越是经费不足,学校在科研、教育,甚至是生活方面的投入就越有限。

进了二三本大学,你躺在原始宿舍8人间、没空调的破床板上怨声载道;你的老师也只拿三四千的工资,讲起课来有气无力。

如果有条件,谁不想上好大学?可是对于很多人而言,考上家乡的二本就很不错了。

清华大学图书馆

一个二本学生的典型画像大概是这样[10]:

“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和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

没有“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顶流资源,也缺少天赋或技巧,但他们依然有可能是家中三代的第一个大学生,又或者是偏远村庄里的唯一希望。

四川省某乡村小学

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实际的作用却非常有限。

有一个与教育资源相关的著名理论,叫做“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

它认为,只要优势地位群体有能力动用经济、文化、社会和动机资源去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教育扩招的红利就不会留给底层的大众。

例如在中国,大学扩招前,城市家庭子女获得本科教育的机会是农村人的3.6倍,而在大学扩招后,这个数字上升为了6.3倍[11]。

对于大多数农村考生和小镇青年而言,二三线城市的二三本学校,既是他们的出路,也是他们的归宿。

02

二本学生找工作

高不成低不就

每一个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都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一句,“未来可期”。

但对于不同学校的毕业生而言,他们的未来和他们的期待,真的不太一样。

大部分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国内外升学率都能达到40-50%以上,但在一众二本学生当中,这个比例普遍不超过20%。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级的学霸宿舍,6名女生考研全过,其中4名升入北大

学习成绩和家庭压力,双双限制了二本学生们成长的天花板。

一项针对北京某重点高校的社会调研显示,相比学业表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意向的影响更具主导作用[12]。

选择继续进修的学生,往往父母都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家庭经济条件也无需太多顾虑;相反,毅然决然选择工作的学生,则往往是出于经济独立和反哺家庭的迫切需要。

2019年3月10日,西安,前来应聘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洽谈

获得稳定工作,就能让父母尽早挺直被生活压弯的腰。很多平平无奇的二本学校,本科生的直接就业率都能超过80%,比清北都高出了近60个百分点。

但是,对于来自普通家庭、就读普通学校的普通二本学生而言,这薄薄的一纸文凭却不能带给他们太多期待。

打开百度、阿里、腾讯、麦肯锡等等热门企业的校园宣讲会行程,你根本看不到一所非重点大学的名字。

2012年10月8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IBM、玉柴、中国航信、创维等名企挂起校园宣讲会横幅

为了能杀出870多万毕业大军的层层突围,这些卑微的二本学生连喊价都不敢喊得太高[13]。

国内某招聘平台做过一项数据统计,“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平均在8000-10000以上,相比之下,非双一流高校的应届生只敢要5562元,算是他们的一半[14]。

然而,这样可怜的薪资愿望,也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才有机会实现。

2015年3月17日,杭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

依托地理优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2019届毕业生超过七成留在江浙沪就业,黄金地段、热门岗位,有三分之一的人月薪可以在6000元以上,但还是有15%的人工资甚至低于4000元[15]。

如果就读的是经济稍欠发达地区的二本大学,比如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毕业生起薪低于3026元的占了一半[16]。

这么低的工资,连北上广的小餐馆招临时工都不敢给,只看二本生的工资,似乎能理解“读书无用”的论调是怎么来的了。

03

二本学生的前途

还在自己手里

尽管二本大学的毕业生工作心切要价又低,他们的待业率却是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三倍以上。

以疫情前的2019年为例,武大、复旦本科毕业生未就业率也就1-2%出头,而像昆明理工大学、皖南医学院这样的二本学校,则通通在10%上下。

高待业率再与庞大的学生基数两相叠加,新闻里那些“本科学历街头摆摊”的报道也不足为怪。

2013年08月31日,湖北经济学院的学生正在学校的组织下积极练摊

何况,即使找到了工作,二本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和职业稳定性等方面也都能落后于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一大截。

2018年,某国有单位一共招聘了11名应届毕业生,其中10个专业岗位均招收的是清北和人大的硕博,唯独一个文秘岗招收了一名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本科生。

据该公司HR解释,这是为了避免大材小用:“安排会议室、预订出差机票、复印文件然后运转文件,这就是他(她)的全部工作内容。”

薪资、学历的重重歧视,让他们阶层上升的通道太过艰难。

二本大学不仅可以吸收超九成本地生源,还会在他们毕业后,把至少六成的毕业生留在本地。

甚至,越是来自农村出身的孩子,越倾向在毕业后回到地级或以下的城市就业。

虽然见过了世面,但是可以闯荡的天地却并没有变得开阔。

2020年11月24日,早高峰时段,北京地铁八通线四惠东站拥挤的人流

有一点欣慰的是,相比起打工持家的父亲母亲,毕业之后的二本生多少能从工作中看到一丝稳定。

比如,2019年昆明理工大学的校招名录,世界500强虽然只有25家,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数量足有536家。[18]

那年招收人数最多的前三家单位,分别是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地人看来,妥妥是抢手的好工作。

但对很多二本学生而言,像这样跻身本地的国企或者百强企业,不仅要拼个人实力,有时还要看背后的关系。

两样都不沾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最终依然会大量流向中小企业。例如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19年毕业后选择进中小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超过了一半。[15]

当985的大学生抱怨在互联网大厂加班996时,别忘了,还有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正在中小企业忍受着职场上的勾心斗角,和同事间的尔虞我诈。

2020年11月18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大学生在招聘会现场进行求职

考研或许是这些二本学生再一次改变命运的契机,但却鲜少有二本生走通了这条路。

除非像曲阜师范大学那样的“考研神校”,非师范类毕业生升学率稳定保持在20%以上,甚至还能有超过四成的人考入“双一流”名校[19]。

其他选择考研的二本生,大多只能在本校升学,或者流向另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比如属于省重点的华东交通大学,2019年约有12%的学生选择升学,但八成以上依然还是双非普本[20]。

2011年12月13日,山东烟台大学,大学生专心复习,备战研究生考试

对于高考成绩没能够上重点线的学生,我们还是更建议你选择一个发达城市的学校。这样,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就业空间,都要比三四线小城的同等级高校更胜一筹。

而且,像成都、杭州、西安、南京等等新一线城市也面向大学生开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引进政策。只要是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不管是不是重点,都可以申请落户。

毕竟,能考上大学,你就已经打败了70%的同龄人[20][21]。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20).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2] 广东财经大学.(2019).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3] 广东金融学院.(2018).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4] 皖南医学院.(2017).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5] 重庆医科大学.(2019).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6] 清华大学.(2021).清华大学2021年度部门预算.

[7] 温州大学.(2021).温州大学2021年部门预算.

[8] 大理大学.(2021).大理大学2021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

[9] 兰州财经大学.(2021).兰州财经大学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说明.

[10] 黄灯.(2020).我的二本学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1] 李春玲.(2010).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 社会学研究(03),82-113+244.

[12] 闵尊涛,陈云松 & 王修晓.(2018).大学生毕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及变迁趋势 基于十年历时调查数据的实证考察. 社会(05),182-213.

[1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智联招聘.(2020).疫情冲击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基于网络招聘平台大数据的分析.

[14] Boss直聘研究院.(2020).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

[15]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19).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6]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2019).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7] 网易数读.(2020).985大学里,有一群自称废物的小镇做题家.

[18] 昆明理工大学.(2019).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9] 曲阜师范大学.(2020).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 教育部.(2019).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1] 中国新闻网.(2017).去年出生人口创2000年来最高 官方称政策效果符合预判.

THE END

原标题:《考上二本的学生,最后都去了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