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从明代嘉兴项氏切入,看策展中的历史与现实

肖永军,小鹿,拿破破Napopo
2018-08-15 12:4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嘉兴博物馆通过馆藏精品,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从嘉兴项氏家族绘画到嘉兴籍画家参与海派早期绘画的艺术面貌及演变,但对于“嘉兴画派”的提法还有待商榷;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展示了从亚述到亚历山大年代约600年时间里的贵族和精英生活;而伦敦南岸的“纳尔逊·曼德拉:2018年百年纪念展”则是文本与摄影相结合,回顾了曼德拉的生平、事业与对平等与正义的承诺。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嘉兴画派书画作品特展

地点:嘉兴博物馆

展期:2018年8月8日—10月8日

票价:免费

点评:梳理了从嘉兴项氏家族绘画到海派早期绘画的艺术面貌及演变,但是对于“嘉兴画派”的提法还有待商榷。

评星:三星半

浙江嘉兴在项元汴所生活的明代,显得格外闪耀夺目。项氏“天籁阁”中的书画早已按明代周履靖的《初广千文》的次序进行编码,可见其个人收藏之丰,就连明代大画家董其昌则经常与之探讨书画往返于嘉兴、松江两地,吴门文彭、文嘉兄弟也与项氏交往甚秘,甚至“明四家”之一的仇英则是被招致项氏家中临摹古画,“富可敌国”来形容项氏收藏或许也可以。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项氏家族在嘉兴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画艺术中也在这个家族中滋生蔓延开来。到了项元汴之孙辈,项圣谟脱颖而出,在清初画坛占有一席之地。展览就是以馆藏项圣谟的《墨梅图》作为画展为开始,讲述着这个大家族影响下的嘉兴地区画家群体的艺术面貌。方薰、王概、张庚等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受到项氏家族影响,延续着吴门画派的书画艺术。如方薰的《积雨新晴图卷》、张庚的《溪堂诗思图》,无不体现着吴门画派的文气与书卷气。

明《 墨梅图轴》 项圣谟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画展中的第三部分,嘉兴籍画家纷纷投入海派绘画艺术的洪流之中,并且深深影响了海派早期书画艺术,如蒲华、张熊、朱熊、吴毂祥等。由于这个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地区所造成的破坏,且上海十里洋场兴起、商业气息浓厚,因此,画家为了谋生存,适应开埠所带来的商业化、平民化,作品大多呈现出画面热闹、色彩艳丽的绘画风格。与传承吴门画派文人书卷气的嘉兴早期画家群体大相径庭。

如果说展览仅仅在展示绘画风格书卷气与商业气的对比,那么这个展览是单薄而片面的。展览里还为观众梳理了嘉兴地区画家风格演变的中间环节,即画风的过度离不开董棨、文鼎等画家承前启后。以这两位画家为代表的画风既有对吴门文沈一路的继承,也有恽南田、费丹旭清新艳丽风格的开拓。在张熊、蒲华、潘振镛等画家那里都能看到受其影响的影子。

清光绪九年《

水阁纳凉图轴》 张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嘉兴画派”这个特定称谓的提出,还是值得商榷的。画派之所以成为画派,不是简简单单地以一个地域、一个家族划分而得来,它还要有公认的领袖,以及公认的风格导向,如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难以认同为画派之说,相反,吴门、扬州。松江画派则是美术史公认的,项氏家族收藏再丰富,也不是嘉兴公认的画坛盟主,后人只是评价说“项元汴开嘉兴一派,亦为吴门支流”;其孙项圣谟也只是项氏家族画家中较为突出的一员。而在其后嘉兴地区画家群体也是以相对松散的形式存在。因而,嘉兴地区的画家群体在三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难被定义为一个画派。

“画派”的提出,还是有着其美术史严格定义的。(文/肖永军)

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

地点: 香港历史博物馆

展期: 2018年5月9日至9月3日

票价: 港币10元

点评:展览展示了从亚述到亚历山大年代约600年时间里的贵族和精英生活,并将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仿制出来的“便宜货”,与原版“奢侈品”并排陈列,呈现出历史与现实的一次碰撞。

评星:四星

高不可攀的价格、罕有稀见的限量商品、特选客户的尊贵礼遇不只是现在进行时,即使在过去时也受到追捧。博物馆里,看起来千篇一律的陶器只有考古学家感兴趣,更多观看者也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散发着贵族和精英气息的文物之上。“奢华世代”把亚述文明本身,以及与亚述互动频繁的其他文明的“奢侈品”汇集起来,展示了从亚述到亚历山大年代约600年时间里的贵族和精英生活。

大英博物馆在亚述文物收藏和研究方面的优势很明显,无论是本馆常展抑或全球巡回特展,亚述一直是热门策展方向。在汇集诸如浮雕等众多大型文物的“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亚述珍品展”世界巡展基本做到全覆盖之后,一个聚焦亚述小体量文物的“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特展首站登陆了香港历史博物馆。

展览从一幅出自尼尼微宫殿的浮雕开始,浮雕讲述了亚述军队攻打伊兰城市哈马努的情景,亚述士兵摧毁城市,城堡变作火海,士兵把各式战利品运走,这些战利品换种角度便是“奢侈品”,亚述的军事能力让奢侈品的地理位移成为家常便饭。这些奢侈品由于战争,跨越单一文明的范畴,成为“跨文明”奢侈品,为大英博物馆将策展方向从“阐释单一文明”向“跨文明交流”转变提供了可能。

亚述士兵攻城后搬运战利品

当看到一组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仿制出来的“便宜货”,与原版“奢侈品”并排陈列在一起,很多观看者忍俊不禁,这正是当代的A货高仿和原版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历史与现实的一次碰撞,这正是当代与“当代”的一次偶遇。历史和考古研究有着鉴古知今、以史资政的作用,可许多展览往往只在展示和揭示过去辉煌上多有着墨,但在引导观看者反思现实方面有所欠缺。我想这与策展和研究思路有关,应该把方向朝着“生活的日常”去微调,从观看者和研究者最熟悉的日常切入,这样才能让考古与文物为未来立言。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完那么多精彩的亚述浮雕后,那些战争场景于晚上入梦,真可谓“春秋大梦”精彩至极,真可谓是亚述文明的魅力所在。让更多的观看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与亚述文明的魅力发生契合与共鸣,把故事拍成视频给受众看、给受众玩,无疑是最佳的讲述手段——围坐成数个半圆圈的家长和小朋友看着墙上投影的“战争”,小朋友轻声有序地,追逐地面上投影的河流和小鱼——我想亚述浮雕里的精彩故事有一天也会在他们的梦里出现。

仿制奢侈品:人工染色的圆柱滚印

香港历史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上有所突破。一个长方形空间内,布置了两个圆形空间,用以展示“亚述帝国的扩张、战争、战利品和奢侈品”这一中心主题,两个圆形空间以外的区域用来展示腓尼基和阿契美尼德文明的奢侈品。我们注意到这种类似石窟“中心柱”式样的展线设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特展中也有采用。“中心柱”内外皆围观,设计思路较为清新。但经过观察和反馈可见,总有观看者只看了半边,展线漏看的比例略高。

另外,在展览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展览中对于每组文物均有100余字的主题阐述,连同文物说明一起放置在展柜前面的宽绰台边上,整个展览看下来文字阅读量极大。这种做法估计不适用于大陆展览,一来观看者没有足够耐性,不会花时间仔细阅读,导致策展人的意图不能完整传递,对展览不利;二来容易引发观看者拥堵,甚至有引发冲突的潜在风险,对展厅管理带来困难;三来大陆将文字信息印在宽绰台边的积极经验不足,几次试用效果不佳。上述三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具有大陆特色的博物馆观看者行为倾向正在逐渐形成。(文/拿破破Napopo)

纳尔逊·曼德拉:2018年百年纪念展

展期:2018年7月17日-8月19日

地点:伦敦南岸中心(伊丽莎白女王大厅)

票价:免费

点评:2018年,纳尔逊·曼德拉百年纪念展以文本与摄影照片相结合,探讨了曼德拉的生平,事业和对平等与正义的承诺。

评星:三星

曼德拉是一个聪明,善良,有尊严的政治家典范。此次展览是一个文字和摄影图像相结合的二维展览,展板进行了精心设计,布置在六个环绕的墙壁大小的面板上,处于Purcell Room的海绵状半咖啡馆空间内。

展览经过巧妙的提炼,将其传记与政治背景相结合,加上个人轶事,分组讲述了曼德拉生活和人格的各个阶段:性格,领袖,囚犯,谈判者,政治家。这是一个破碎的财富故事,最初的“角色”部分包括曼德拉回忆穿着他的第一条裤子:20世纪20年代的南非乡村,一个小男孩去上学,他的父亲剪下自己的裤子,用绳子系住后给了他。从那里开始,故事通过曼德拉的政治觉醒,他对种族隔离政权的有组织的抵抗以及对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深入参与,监禁27年,最终释放和选举成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展览还展出了许多个人细节,例如在1976年曼德拉给妻子温妮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自己每天早上都会仔细地将照片放在牢房里, “我有时会用我的鼻子触摸你的鼻子,以便在我这么做的时候重新吸收曾经在我体内一闪而过的电流。”再比如,1964年曼德拉在罗宾岛监狱时并没有热水,直至1973年才有。

同时,这些经历也表明了曼德拉是如何塑造自己的领导地位的。例如,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观察到,在曼德拉几十年的监狱中,“痛苦加深了他的精神资源,并且他在那时以宽宏大量和慷慨的精神中成长”。1961年,曼德拉首次接受电视采访,向ITN发表了他的第一次电视采访,冷静而雄辩地概述了只要白人当局继续使用暴力对付他和他的人民,他就不会放弃使用暴力。

由约翰内斯堡的种族隔离博物馆组织的此展是巡回展览,已经前往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巴黎和都柏林等。在卫报评论员史蒂夫·罗斯看来,展览完成了其主要使命,将曼德拉的非凡故事广而告之,但依旧缺乏一些地方特色。他认为在伦敦的展览缺少了曼德拉于1962年首次访问伦敦,随后并多次返回伦敦,与斯蒂芬·劳伦斯的父母和娜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会面的资料。作为南非的前殖民压迫者,英国对曼德拉首先必须克服的大部分不公正负责,而展览中没有涉及这些方面。(编译/小鹿)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