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项!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发布
6月8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日照举行。活动现场,发布并宣传推介9项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国有土地出让中
考古前置“调查+勘探”的济南新模式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海岱考古有菁华,考古前置来护航。城市发展与地下文物保护的矛盾如何破解?先考古、后出让给出了答案。2020年6月,济南市在山东省率先开展考古前置“调查+勘探”的新模式,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土地出让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多赢局面。基于此,开展的系列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延伸了济南历史轴线,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一展泉城考古风华。
博融万家 多元共建
打造区县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崂山模式”
(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作为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是全民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的载体与途径。在依海而生的青岛市崂山区,丰富的遗产资源与厚重的人文积淀在这一“博物馆之区”合璧。“N+1”的崂山模式让博物馆融入现代生活,种类多元的博物馆变身热门打卡地,为城市增添别样人文底色。
夯实保护基础 深挖资源优势
以考古基地建设
带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海岱风华,在齐在鲁。南接泰山,东临海滨,泱泱齐风劲吹千年,海岱大陆博物新生。齐地土壤在千年之间孕育了丰富灿烂的齐文化,在临淄留下了大量镌刻着历史的文化遗产。岁月流转,聚焦深挖资源优势、夯实保护基础,临淄区探索考古基地建设路径,开启地方行政部门与高校、院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传承千年齐文化基因。
微改造 强保护 精提升
留住城市记忆 传承文化根脉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奇山所文物保护
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留住城市记忆,传承文化根脉。融通山、海、城特色资源的仙境海岸人文之旅,亦是亮点频出的文物保护活化利用成果展。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奇山所等众多文物建筑带来的历史文化特质,与开放包容自信的新烟台交相辉映,在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街巷达成平衡统一,成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动注脚。
保得住 用得好 活起来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
(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
老城在保护更新中焕发新活力,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则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助力。基于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保得住、用得好、活起来”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为昌邑全域旅游注入红色血脉,为乡村振兴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红色力量。而今,走进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徐迈事迹陈列馆、李福泽故居等红色地标,仍可聆听传承至今的历史回声,感知薪火相传的革命记忆。
工匠之光耀曲阜
古建筑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弘扬
(曲阜市文物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建筑修复师则是编曲家,在历史长河中将一个个散佚的音符谱写成章。在孔子故里曲阜,儒家文化与工匠精神相映成辉,来自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的大国工匠,以世代相传的传统手艺,在房梁上、在木架间,于一砖一瓦中勾勒历史轮廓,以“历史的守护者”“文化的定格帧”的潜心守护和匠心传承,讲述从孔庙孔府走来的悠悠过往。
荣成市海草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
以石为墙,海草为顶。作为历史的传承和乡情的延续,胶东地区的特色民居海草房在活态保护、活化利用、活力发展的新途径下,已成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载体,以文物保护全域化、旅游业态可体验、乡村振兴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文物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完美融合。
公益诉讼护文物 检文携手保安全
日照市公益诉讼助力破解文物保护难题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
家底厚起来,资源活起来,文物保护立起来。围绕破解文物保护难题,日照市检察机关与文旅部门联合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排查,检文携手构建齐抓共管的文物保护大格局,以公益诉讼的方式筑起文化遗产保护墙。
保护更新 城河共兴
推动大运河德州段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发展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悠悠运河,绵延古今。以水为媒,德州市以“保护更新、城河共兴”为理念,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以流动的文化为着力点,打造了大运河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样板。
来源:文旅山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