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超5万股民“踩雷”!又有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又有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6月7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ST山航B、*ST深南、*ST腾信上市,3家公司股票自6月15日起均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从数据来看,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在近三年屡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目前锁定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有增无减,超40家上市公司可能要“挥泪”告别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避免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超5万股民“踩雷”
6月7日,据深交所公告,决定终止*ST山航B、*ST深南、*ST腾信上市,自6月1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又有3家公司遭强制退市,究竟是何缘故?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ST山航B因2021年度经审计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2年4月1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29日,*ST山航B披露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期末净资产为-780724.84万元,触及了交易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深南因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28日,*ST深南披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4840.05万元且营业收入为6728.23万元,触及了交易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腾信因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于2022年5月5日起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29日,*ST腾信披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显示,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6.44亿元,且公司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样公司触及了交易所规定的相关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东方财富Choci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山航B的股东户数为9777户;*ST深南的股东户数为28477户;*ST腾信的股东户数为15231户。这也意味着,超5万股民或将难眠。
面值退市公司增加
按照2023年2月修订的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终止上市主要分为两类:强制终止上市和主动终止上市。强制退市又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等四类情形。
据Wind数据统计,在1999年至2019年的20年间,共计64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而从2020年开始,A股市场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其中,2020年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相对较少,为16家。2021年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有17家,2022年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高达42家。
从数据来看,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在近三年屡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目前锁定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有增无减,超40家上市公司可能会“挥泪”告别资本市场。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今年以来A股共计9只股票退市。除了中航机电是由于被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主动向交易所提交了股票终止上市申请外,其余8家上市公司均遭到了强制退市。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8家已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上市公司触及了面值退市,且更多因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还在路上。而2022年,被强制退市的公司多为财务类强制退市。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值退市是指公司股票的市值低于规定的最低市值,而财务类强制退市则是指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无法继续经营的情况。这说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更加全面和细致,对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打击。”
面值退市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的情形。据了解,此类强制退市的情形包括:“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票面值)”,“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股东数量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均低于2000人”、“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等。
上交所投教曾特别提醒称,上市公司股票在面值退市程序中,没有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等环节设置,触及面值退市将直接被终止上市,在实践中,已有公司未被ST或*ST就直接因面值退市了。因此在交易面值低于1元的股票时,必须充分注意风险。
退市逐渐常态化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到,要全力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近年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扶优限劣,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的确,自2020年起,被资本市场淘汰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激增,退市逐渐常态化。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向记者表示,这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近几年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退市方式增多,退市效率显著提高;二是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使得“壳资源”价值下降,保壳意愿随之下滑。特别是近期市场走势偏弱,部分板块个股调整比较大,触发了较多交易类退市情况。
在张雪峰看来,自2020年起,A股市场中被强制退市的公司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打击,同时退市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对不良上市公司的清理力度加大。
消息面上,2020年,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健全多元化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强化退市执行,构建起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在2023年全面注册制改革下,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增了对红筹企业交易类退市情形予以调整适用的特别规定。
“退市制度的不断改善对市场有积极的影响。退市制度的改善有助于减少市场上的‘僵尸企业’和低质量公司,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退市制度的加强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说道。
袁华明认为,退市制度的不断改善会助力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良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A股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同时,炒壳炒差风险加大,市场风格向有利于价值和长期投资的方向转变。“A股市场提质增效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最终也会助力A股市场的表现”。
加强自身经营管理
退市逐渐常态化的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该如何警惕退市风险?ST股又该如何自救?
对此,张雪峰向记者表示,“在退市逐渐常态化的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应该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同时,上市公司也应该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透明度,提高市场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对于ST股,张雪峰建议相关上市公司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争取尽快摆脱ST的身份,避免被强制退市。
刘岩认为,目前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避免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特别是接近退市边缘的例如ST类公司则更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努力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尽力提高业绩表现,或尽快寻求重组以避免被退市,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注意风险控制,尽量远离有可能存在退市问题的公司。”刘岩强调。
袁华明指出,上市公司还是要努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表现,创造社会价值,为股东提供稳定经营回馈的公司退市可能性小。同时,上市公司要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升合法合规意愿、避免违法违规行为。
另外,袁华明表示,“一些退市风险大的企业,可以主动和关联产业链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沟通协商,获取支持。”
记者 陆怡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