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福路201号,谁曾是这里的主人?

2018-08-12 10: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隔着华山医院病房的窗户向外看,烈日下,疏密相间的各式楼宇中有一绿草坪,四周是密密匝匝的绿荫。草坪尽头竖着三根旗杆,上挂星条旗、五星红旗和不知代表什么意思的白旗。

门口的铭牌是这样介绍的:

“优秀历史建筑:原为花园住宅。砖混结构,1922年建。东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外观为西式,入口用塔司干柱式门廊,西面花园设敞廊。内部设佛堂,装饰图案具有鲜明的东方传统特征。花园入口和园内小品为中国传统式样。”

再看英文注释:

“Garden  residence . Built  in  1922 . Brick-and-corcrete  composite  structare . Eclectic  style.”(直译过来就是:花园住宅建于1922,砖混结构,折衷主义风格)

这是什么地方?曾是谁的宅邸?

几经周折才顺利的进到园内,在主人的热情陪伴下尽情地参观了一下。

回来后,经过一番查找,答案终于有了:

从目前看到的资料仅知道:这原是幢典型的英国式乡间别墅,建造于1922年,设计营造商不详。

据30年代出版的《字林西报行名录》记载,抗战前这里(巨泼来斯路201号)住着位名叫姆索(F.P.Musso)的外国人。他也许是这里最早的主人。可惜具体资料已无从查起。

后来,这座花园住宅被汪伪中央储蓄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人称“小杜月笙”的潘三省买下,日本侵略军战败投降后,大汉奸潘三省被判处十五年徒刑(有说判了七年),全部家产遭到政府籍没。

胜利之初,巨泼来斯路201号私宅被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上海市分会占用。

1946年5月,为平息民怨,最高当局不得不撤去“劫收”大员,“钓大钱”市长钱大钧的上海市市长职务,改派素有“廉洁”清誉的吴国桢(任职时间:1946.2—1949.3)来收拾残局,官邸就设在潘三省私宅内。据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46年6月17日,上海市政府将航空建设协会上海分会会所收回,改作市长官邸,“内部家具什物亦于同月27日点交完毕。”(摘自“民国最后一任上海市长的宅邸,安福路(巨泼来斯路)201号”)

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1914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自南开毕业后,吴国桢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他,11岁与周恩来义结金兰,从此后“惺惺相惜”,“同窗不同路”;23岁前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蒋介石侍从室秘书;23岁任汉口市土地局长、财政局长;25岁任湖北省财政厅长;自29岁任汉口市长起,是我国担任过“四省市长”的第一人(汉口市、重庆市、上海市、台湾省);他还担任过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可以说是蒋总统面前的红人;他还曾是美国《新闻周刊》(1950年8月)的封面人物。

春风何其得意。

说到吴国桢,就不能不说说吴太太。也不能不说说吴是怎样将太太给“骗”到手的。这里还有佳话一段。

吴太太叫黄卓群(1904~2002),是汉阳铁厂厂长(一说技师长)黄金涛(也曾留美)的女儿。在上海中西女校读书期间是公认的校花。有一年探亲回家,她在汉口一家照相馆拍了张照,老板觉得不错,放大后悄悄放在橱窗里展示。正巧被路过的汉口市财政局局长吴国桢看见。他立刻被照片上女孩妩媚绰约的风姿所吸引。

吴国桢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但不知她是谁家的小姐。他见这位少女的照片是和电影明星(艳星)杨耐梅的照片放在一起,便灵机一动。吴国桢装着很生气的样子,走进照相馆,质问老板:“你们怎么可以把人家千金小姐的相片,和电影明星的相片放在一起招揽顾客呢?”紧接着,吴又追问:“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位小姐是一位有声望人家的女公子?”老板见吴国桢西装革履,胸前还挂着市政府的圆形徽章,知道他是当官的,于是赶紧回答:“知道,知道!她是汉阳铁厂黄厂长家的大小姐。”后来,在吴国桢哥哥的安排下,吴国桢和黄卓群见了面,两人一见钟情。

1930年,二人在汉口租界的一所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吴国桢和黄卓群的这段姻缘非常美满,两人相依相伴走过了一生。

吴太太不仅天生丽质,而且“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半个世纪后,吴国桢已经在美国定居,他的一位邻居曾这样评价黄卓群:“吴夫人美丽贤惠,且能文能画,多才多艺。平日除料理家务外,尚能发豆芽,做豆腐,蒸馒头。最令人佩服的,她自己还能缝制西服,手艺精巧,式样大方,不逊于职业裁缝。

吴国桢入住后,对房屋格局作了大幅度改建,才形成了如今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

官邸占地约2447㎡,建筑面积1177㎡。房屋主体是砖木结构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四坡顶屋面,红瓦盖顶,中间一座老虎天窗,立面为拉毛水泥墙,木质门窗。入口门廊为一对多利安柱式,廊前平台台阶左右竖着一对维纳斯塑像(现已不见),向来访者显示着原主人的洋气。入内地坪是蜡克地板,柳桉木门,墙身贴护壁板,平顶石膏雕花线脚,大理石卫生间。但一排三开间的布局,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中国传统住宅里的客堂东西两厢房。其中底层东大间曾是吴国桢母亲的佛堂,其母吃素念佛。想当年佛堂应是终日香烟缭绕。   (引自:“民国最后一任上海市长的宅邸,安福路(巨泼来斯路)201号”)

蜡克地板,柳桉木门,墙贴护壁板,平顶石膏雕花线脚。

木质门窗。窗外的常青藤郁郁葱葱,煞是可爱。

进口彩色玻璃护板,预示着:一帆风顺。

这就是吴老太太的佛堂。现在已改做教室。

三楼过道上的扇仙(芭蕉)。

当年的主卧,今天的总经理办公室。由于总经理回国了,现在屋里的“主人”暂缺。

经过改建后的新宅子令吴国桢十分满意。闲暇之余,他还会与家人在草坪上打打槌球,其乐融融。

然而,钱大钧丢下的这一副烂摊子却让吴感到很棘手,“我的前任留给我的是一次罢工和一场示威”。在任3年间,他面对的是一幅工商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乱象,所有这一切令吴市长如坐针毡,疲于奔命。或许只有僻静的安福路,只有在宅邸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刻,才能给他暂时的慰藉。

与夫人、孩子一起玩槌球。

出门右拐是形如仪门的牌楼,却也有些中西合璧的感觉。拱形的门洞似迷你版的凯旋门,门洞的拱形石壁上刻着五只硕大的蝙蝠,喻示着“五福临门”;牌楼的顶部是绿色琉璃瓦,屋脊的两端各有一只龙首鱼身的“摩羯”兽。主人告诉我这是喻示着“鲤鱼跃龙门”。经查不是太准确。它应该是佛教中的一种神鱼,相传是鲤鱼喜得龙珠而变成的~鱼化龙。有蜕变或脱胎换骨的意思。

花园四周是一条曲折小径,供主人散步之用。但这条小径的与众不同之处:它既不是人们常见的青砖路,也不是石子路,而是水泥路;小径两边还砌起了“女儿墙”;在每个拐角处还安有汉白玉雕刻的云水纹石柱。

咋一看犹如走在了“九曲桥”上。而实际它仅是条旱道。难道这里面暗藏玄机?

在院子的西部,靠着围墙是一叠石水池。

水池的方位在庭院布局中相当重要,因为,水代表“财”。水的安排是否恰当,和主人的财富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决定着住宅的安危。顺便说一句,吴国桢可是位“风水大师”,因此,他不会不知道“水”的重要性。这个方位正好暗合了“水池应以无阳光反射就是吉位”的古训。此方位曰“泽”,取止水之意,为吉位。

花园南部有几颗香樟,树冠硕大,树身粗壮,已列为保护植物。

茂密的树荫下,有一石桌,边上散放着几只石鼓櫈。细看,石桌上还刻着棋盘。主人告诉我,蒋公(介石)曾在此与吴市长“搏杀”过。

自从这里成了市长官邸,园门口就竖起块两尺来长的木牌,用隶书刻了“市长官邸”四个大字。平日里高朋满座,蒋介石父子、宋子文、汤恩伯,以及各工商名士、学者故旧等都来过吴宅。这吴市长也真是做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据说,原来东边有一荷花池、回廊,池边竖着矮矮的云水纹石柱。呈现着典型的中式庭院风格。可惜现在已不复存在。

在主楼东侧,建有音乐台与舞池,左右分列两尊希腊女神石雕,专供小乐队伴奏用。这又是典型的西洋花园风格。

可令人扼腕的是,这些美丽的西方女郎已“残缺不全”了。

在通向花园的平台下台阶旁,蹲着一对石雕卧狮。一看就是西洋风格。

紧挨着主楼,通往正门的过道上还立有两根石柱,天圆地方。三级台阶,和着主人的身份,高高的水云图案又暗含着主人的高贵。

整个园子,从主楼到花园,从外立面到内装饰,虽然是中西合璧,却不显得突兀与生硬,无不透漏出主人的匠心独具和亦中亦西的特点。

然而,好景不长,面对无休无止的罢工罢课,特别是老头子的护犊子(小蒋搞币制改革竟然瞒着吴市长),汤司令手下的胡作非为(吴市长花九牛二虎之力搞来的军用汽油,却被放在黑市上倒卖),再加上他本人疟疾症复发,几经请辞才得到委员长的批准。1949年4月14日,平日里人来车往的安福路201号变得异常安静,楼里楼外的陈设依旧,唯独不见吴家人的身影。原来,是日上午,吴国桢举家搭机匆匆离沪,去往台湾。

吴氏在三任市长(武汉、重庆、上海)期间所显示出来的为人与才能也为各方所赞赏。

新中国成立前夕,著名外交家颜惠庆到北京参加国共谈判,颜氏对吴国桢非常赏识,他对毛泽东说:"你们只想做对中国有益的事,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上海市长,但你们却把他列入头等战犯。"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公布的内战战犯名单中,吴国桢位列第17位。毛泽东回答:"那丝毫没有关系,瞧傅作义将军,他也是头等战犯,但他到我们这边来了。你回去告诉吴国桢。要他就呆在那里,既然你们喜欢他,我们让他留在上海当市长。"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几天后,中共地下党果然派人与他联络,惜未为坚持反共立场的吴国桢所接受。

1953年,吴国桢和一手提拔他的蒋介石“割袍断义”,离台赴美,在北美痛揭蒋氏父子的党国体制。

文行至此,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园子里的那些“逾制”之处,是园主人潜意识里的一种叛逆和企盼?抑或是暗示?我们不得而知。

1984年春,应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杨静仁联合邀请,拟于9月回国参观,并参加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祝活动。然,吴国桢突然于6月6日病逝美国萨凡纳寓所,终年82岁。

上海解放后,安福路201号又一次作为敌产被收归国有。

1957年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成立,团址设在安福路201号内,1963年改为上海青年话剧团。在这里培养出如祝希娟,焦晃,施锡来,娄际成,郑毓之,张先衡,卢时初,李家耀等一批中国话剧艺术家,被誉为“话剧圣地”。(引自:“话剧圣地 上海安福路201号”)

目前,安福路201号为一家美资企业,专事赴美留学生的培训工作。

▲吴国桢     桑麟康画

谁是这园子的主人?不是那位叫姆索(F.P.Musso)的外国人;不是“黑猫”王吉和汉奸潘三省;不是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上海市分会;不是“民主先生”吴国桢;不是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也不是目前正在使用它的某外国培训机构,他们都是匆匆的过客。这园子如同所有的花园别墅一样,它的真正主人是“历史”。人们可以通过它,打开一个个历史的瞬间,窥测到社会发展的轨迹。

来源:慢品上海湖南社区 

作者:刘稚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