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代吴历逝世三百周年:澳门联合故宫、上博推出大展
吴历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翬及恽寿平合称“清六家”。其早年山水作品曾获王时敏、王原祁的提携指导,皴擦工细、清润秀丽;50岁前后因从事宗教工作,较少进行绘画创作;直到七十岁后才开始大量的绘画创作,作品一变早期的清新工丽,不仅脱离王鉴的门径,而且摒弃了西画的影响,更以王蒙、吴镇、黄公望、倪瓒等元四家为宗,回归到元人笔情墨趣之中。
2018年是吴历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获悉,自9月8日起,澳门艺术博物馆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基金会及澳门日报等机构共同举办“渔山春色──吴历逝世三百周年书画特展”。展期将至11月11日。此前,澳门艺博馆曾联合举办董其昌、“清初四王”、“新安画派”等大展。
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澳门艺术博物馆(简称艺博馆)是澳门唯一的一所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印章、西洋绘画、陶瓷、铜器等艺术精品;并且一如既往地延伸和深化明、清书画研究。恰逢今年为“清初六家”之一吴历逝世的三百周年,艺博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再度携手合作,并获香港艺术馆支持,举办“渔山春色──吴历逝世三百周年书画特展”。
吴历 《湖天春色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 《夕阳秋影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展览方表示,期望通过展览能够全面展示吴历及其交游的书画精品,为观众一饱眼福,亦为中国书画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机会。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吴历及其师友作品八十四件(套)。展览囊括了画家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绘画精品,其中,五十岁前后的作品居多,如上海博物馆所借展的《湖天春色图轴》(1676年作,45岁)、《山中苦雨诗画卷》(1674年作,43岁)、《寿许青屿山水轴》(1672年作,41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兴福庵感旧图卷》(1674年作,43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云白山青图卷》(1668年,37岁)等等。也不乏晚年之精品,如上海博物馆藏的《陶圃松菊图轴》((1704年作,73岁),辽宁省博物馆藏吴历晚年仿倪云林笔意的《夕阳秋影图》等。
吴历 《陶圃松菊图 》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 《赠许青屿墨井草堂消夏图》局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难得一见的是,展览中还有故宫博物院藏吴历的人物故事图册展出。要知道,吴历一般是以山水画见长,很少有人物画作传世。
吴历(1632-1718),原名启历,字渔山,江苏常熟人。清初著名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翬及恽寿平合称“清六家”。吴历在各个领域中皆有所成就,受业于陈瑚;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时敏、王鉴,其中以画名最盛。世居孔门弟子言偃(字子游)的故居旁边,因有言偃的墨井(又名言公井),故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吴历幼年丧父,由母亲独力抚养,及长致力于丹靑,刻苦临摹宋元眞迹,以润笔供养母亲。康熙年间,吴历随比利时籍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ippus Couplet,1624-1692)来到澳门,于圣保禄修院修行,并将把其在澳门的生活,不连贯地记入他的画跋和诗集《三巴集》之中。根据他的画跋,会发现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是吴历在澳门的三年多日子裡画画最多的一年,并不因慕道而封笔,可惜的是这批绘于澳门的画作,除《白传盆江图》卷藏于上海博物馆外,其馀均不知流落何方。吴历后返回江苏,进行传教工作,并于五十七岁(康熙二十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晋升为司铎,于江南一带展开传道生涯。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寿终于上海,葬于大南门外天主教坟场,享年八十七岁。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吴历还善画竹石,取法吴镇,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图轴》竹枝挺劲,枝叶全用浓墨,不取浓淡相间画法,显得更加雄浑苍劲。
吴历《 松壑鸣琴图》 故宫博物院藏而他五十岁左右加入天主教耶稣会后,吴历全身心投入了教会的工作,大约有近 20 年的时间他很少绘画创作。所以,美术史上普遍认为吴历一生创作的高峰是在40~50岁这段时间,他的许多代表作就是作于这一时段内,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山中苦雨诗画卷》(1674年作,43岁)、《湖天春色图轴》(1676年作,45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兴福庵感旧图卷》(1674年作,43岁)等等。
吴历《 寿许青屿山水轴》 上海博物馆藏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其70岁后,自觉认识到中西画学之异,作画开始一变之前的清新工丽,也淡化了西洋绘画透视的束缚,而以朴拙浑厚、苍劲沉郁的特色为主。尤其在学王蒙一路之后,枯笔重墨,反复皴擦、点染、叠加,画面显得极为苍老坚凝。
吴历 《云白山青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历《 仿赵大年荷净纳凉图》 故宫博物院藏另外,在展览前后,即 7月至11月之间,澳门艺术博物馆还将举办多场专题学术讲座,讲座以不同视角解读与澳门有关的人文、历史,尤其是清代时期活跃于澳门的艺术家的生平与艺术,以此来阐释吴历的艺术世界。
部分展览作品
拟古脱古图》 故宫博物院藏
吴历 仿古山水册之六 南京博物院藏
槐荣堂图》 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 《葑溪会琴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雨歇遥天图》 上海博物馆藏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