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新闻气候变化报道校园首展闭幕,“小行动有大意义”
开幕式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刘栋进行主题分享。
开幕式上,协和虹桥校区副校长罗蓓蓓、澎湃新闻编委李云芳分别致辞。澎湃新闻首席记者、《极值之下》与《临界点》主创人员之一刘栋为进行主题分享“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他以西双版纳大象迁徙、上海今年4月罕见的沙尘天气等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为例,向学生们讲述,气候变化早已在无声无息中来到我们身边。而气候变化的发生,是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急剧增加,这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等到你们长大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气候变化对地球影响最严重的一段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刘栋也分享了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小行动,而这些行动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刘栋为学生讲解展览主题。
刘栋解答同学的提问。
展览共展出包含《极值之下》等专题报道中的近30张新闻图片,以及澎湃新闻气候议题的数据可视化报道,新闻视频和融媒体交互产品。
展览期间,每天中午都有一场“快闪”活动,由澎湃新闻的记者或编辑驻场,与师生交流,分享报道背后的故事,快闪主题包括“我亲历的气候变化现场”“换个角度看世界——摄影的力量”“神奇的数据可视化”与“纪录片是什么?”等。
Sixth Tone记者伍惠源分享照片幕后的故事。
学生观看展览。
澎湃新闻记者黄之涵带领同学观看纪录片《鄱阳湖刮起“沙尘暴”》。
澎湃新闻记者龙慧分享数据可视化产品是如何出炉的。
澎湃新闻记者赵佐燕与同学们互动。
展览现场还设置了采样板,采集青少年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数据。
开展首日,学生参与“你愿意为气候变化做什么”的互动采样。
“你愿意为气候变化做什么”采样进行中。
同时也设置了时光信箱,邀请同学们畅想30年后的未来世界会是怎样,表达自身为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意愿。
学生参与“给2050年的自己写一封信”活动。
学生写信中。
此外,展览特别设置了旧物循环架,鼓励孩子们收集与流通身边的旧物,赋予闲置物品第二次生命。
旧物循环登记。
老师引导同学们参与互动。
在闭幕式上,《极值之下》主创、澎湃新闻记者黄之涵和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主编吕妍进行了“我亲历的极端天气现场”和“细微数据中的气候变化”主题分享。在她们讲述了自己对环境变化的感知与记录之后,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从身边做起的行动”问答中。
澎湃新闻记者黄之涵从近三年内的极端气候现场图集出发,回顾近几年江西洪水、河南暴雨、鄱阳湖干旱等气候事件,分享了居民用水困难和坐铲车逃离洪灾等实地采访见闻。
澎湃新闻主编吕妍展示了快递包装、塑料制品等人们日常用品中的“庞大”消耗数据,鼓励学生们少用一次性制品,通过小事为气候变化和环保作出行动。
同学们踊跃举手,分享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行动。
同学们分享力所能及的行动。
2014年起,澎湃新闻持续报道被气候变化影响的个体命运故事,探寻行动和改变的可能。
澎湃新闻关于气候议题的数据可视化报道。
2022年,全球陆地区域出现了自1850年代末人类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温度,干旱、野火、暴雨和洪水频发。澎湃新闻报道团队溯长江而上,记录长江口的咸潮、鄱阳湖的大旱与重庆山火的“遗迹”,发表《极值之下》专题报道,成为中国主流媒体首个从气候变化角度来全方位记录和解读去年夏天极端灾害事件的融合报道作品。2023年1月,澎湃新闻上线《临界点》气候变化电子月刊,持续关注该议题。
而“气候变化”报道进校园是澎湃新闻2023年推出的一档面向青少年的线下活动。在协和双语学校虹桥校区的首展之后,澎湃新闻还将不定期在各中小学巡回展演。
《极值之下》专题报道海报
《临界点》气候变化电子月刊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