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内历史最久的生化药厂,竟发源于愚园路

2018-08-11 1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

位于愚园路1267号的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上药集团子公司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系我国近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制药化学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中央卫生部药典编辑委员会委员杨树勋于1937年8月15日创立,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专业生化制药厂。

天资聪颖 药业新星

杨树勋,中国研制西药第一人。1921年,杨树勋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于1926年毕业。同年,他转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深造。1931年6月16日,芝加哥大学授予他化学博士学位。2日后,他与同是中国留学生的上海女子张菊贞女士在芝加哥城结婚。1933年8月,张氏也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两人便于同年9月带着出生才6个月大的爱子回国了。

回国后,杨树勋起初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教授和研究工作,其夫人张氏也在该学院任医师。在1929年,杨树勋在上海中央研究院有机化学室成立后,曾参予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于1930年在国民政府实业部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服务。

杨树勋研制的梅毒根治注射用新砒剂-新惜花散的广告

1935年,夫妇来到上海,杨树勋担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生化研究室主任,夫人任上海宏仁医院妇孺医院医师。不久,杨被当时中国最大制药厂——上海信谊制药厂聘任为厂长。他在任期间,研制成功的包括出国产“新惜花散”在内的好几种新药物,被注册为企羊牌,归信谊药厂专利生产。

上海信谊制药厂药品广告

寓居愚园深宅 研制国产新药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一向依赖的进口药品断绝。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八-三”事变侵占上海,中央工业试验所迂往重庆北碚,杨树勋没有随试验所内迁。目睹中国制药工业之落后,每年死于有病无药之同胞数不胜数,杨树勋辞去信谊药厂厂长职务,在民国26年(1937年)来到沪西的愚园路1267号寓居,并自设研究室,由其夫人自行开诊疗所,以此维持生计。从此,杨树勋在药物学研究上开始了新的纪元。

1937年8月15日,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在愚园路寓所原址正式创立。研究所明确,以四大目标为工作之方针:(一)研究特效新药以治疗国人多病之身。(二)提高国药标准。(三)制造大众化良药,以达强民建国之目的。(四)培养制药人才为制药工业之基干。杨树勋夫人张菊贞则担负起动物检定及药理等工作。

在夫人的协助下,杨树勋研究新药卓有成效。八一三淞沪抗战告急之际,研究所制造“生水消毒药Halazone”解决国军在战场上之饮水问题,同时首先制造疗梅特效药“新惜花散Neo-Sypharsan”及链球菌特效药“消发灭定Sulfamidine”,委托信谊药厂经理,创国人自治砒剂之新纪录,获得全国同胞之赞许。

《药业新闻》报对当时市面上的药品进行价格公示

太平洋战起,糖尿病特效药“因苏林”来源中断,许多病者将陷于死境,研究所曾集中力量,制成“胰岛萌Insulmon”以救病家之急;后战事延长,百物昂贵,民生困苦不堪面有菜色者比比皆是,研究所乃致力于造血肝精及维他命P.P.之研究先后完成“血必茂Heptimon”、“宁泰民Nutamin”二药以解决一般营养不良问题。

1940年,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出版《良药索引和介绍》

抗战胜利,研究所深以为人民困苦已极,急须制造“大众化”药品,使贫病得到有效治疗机会,又大量制造最进步之止痛消炎兼治之“消发平痛Sulfaspron”及风行全球妇孺皆知的健胃强身水解蛋白素“胖得荣Pantramine”,以极低廉之价格,供给全国各地,完成对全国同胞健康之大任。

1947年,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出版了

《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概况》、《杨氏药厂良药集》

爱国实业家张元济曾在1946年8月4日致信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制宪国大代表王云五称:“友人杨君树勋,于化学极有心得。抗战军兴,在上海创设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独立经营,制成药品二十余种,颇见称于医界。”

1949年5月上海民族资本化学制药厂情况表-愚园路部分

抗战结束后,杨氏药厂因“六〇六”、“九一四”等特效药闻名全国;其新药品也占领了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药物市场,其中“胖得荣”、“胃化龙”、“扑咳舒”等尤为畅销。杨树勋还率先把中药制成西药剂型,大大方便了临床使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振兴民族资本制药

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杨树勋更加勤奋工作,被委任为中央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学制品研究所筹备会主任;夫人张氏被任命为该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委员,并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

1950年12月,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改名为杨氏药厂,生产抗生素药品;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先后并入环球、华盛2家薄荷厂,中原、正德2家药厂和东华、永明、艺光3家玻璃厂,上海杨氏制药厂更名为上海生化制药厂,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生化制药厂。1957年3月1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成正,杨氏化学治疗研究所并入上海医药研究所;1958年10月改名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1961年2月13日,药厂改名为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总部在北京路原雷士德医药研究院。原药厂厂址成为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愚园路生物试验所。

1964年2月,杨树勋因妻子去世回到上海,6月,上海食品公司制药厂并入杨氏药厂。1979年,11月,上海药物实验厂并入。此后,年过八旬的杨树勋前往美国与其分别多年的儿子杨勤年团聚。

药厂发展历程

然而药厂的发展并未止步。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上海市和外地建办联营厂8家,同时发展生化原料生产点300余家,分布全国各地。该厂产品有蛋白质和氨基酸、多肽激素、酶和辅酶、多糖体、核苷酸及衍生物等5大类71个品种,其中原料药28个,冻干型粉针22个,水针14个,其他7个。开始采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进行生化药物的研究开发。1984至1988年,在闵行区剑川路建设新厂房,先后3次投资共3168万元。1994年6月,与上海第一制药厂合并且改名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

猜你喜欢 

来源 | 长宁江苏社区发布

编辑 | 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朱文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