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义抗倭七将相 | 平倭纪考

2023-06-06 15: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义武奋扬,倭寇必亡

发现历史的曲折与智慧的光芒。

——《中国通史》扉前页,吕思勉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平倭诏》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七年颁布

(一)以史为鉴

自元朝中后期倭寇生,至明朝终倭寇平,想我泱泱中华,几千年文明古国,遭受倭寇祸患,凡三百年。

(二)倭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这是历史文献中对“倭”最早的记载,为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谓。汉武帝东征朝鲜时设置有乐浪郡,“乐浪海”即今日本海,“百余国”指日本列岛上的众多割据政权。陈寿《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也称日本人为“倭人”。

公元669年,遣使入唐朝贺时,提出倭国改称为日本。

历史上的称谓“倭国”“倭人”,是一个地理名称,无褒无贬,指向中性。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地理相邻,文化同源,自古互使邦交,源远流长,绵延二千年。

“上国随缘起,来途若梦行。”唐朝钱起《送僧归日本》的诗句在讲,只要有机缘,欢迎随时再到中国来,可见中日两国人民友谊深厚。

(三)倭寇

杀人、劫财、强盗为武士的习性。

——《日本历史》日本史学家井上清。

中国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王国与百济王国发生战争,百济王国失败后,违背“永为奴客”的誓言,引狼入室,企图与倭人勾结卷土重来。公元400年高句丽王国好太王遣五万大军对百济与倭寇联军发动进攻,将倭寇联军驱逐出朝鲜半岛。后其子立《好太王碑》,碑文有句“十四年甲辰,而倭不轨,侵入带方界……”“倭寇溃败斩煞无数……”,这是历史文献记载中首次出现“倭寇”一词。倭寇多来自于武士,为通晓武艺以战为生的职业军人。

元朝以后,中外各国航海工具较前代进步,国际间贸易关系也日趋密切。中国的元末明初时期,日本国出现南北两个天皇对峙,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战争连年不断,积苦兵戈,民不潦生,“米粟不足以养生灵,盐铁不足以济家用”。期间,混战中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劫掠杀戮,变为倭寇。日本当局为了避免国内矛盾激化,默许甚至怂恿他们对外武装侵略,中国沿海倭患由此产生。

(四)吾国倭患

夏四月丙戌,置千户所戍定海,以防岁至倭船。

——《元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成宗四》大德八年(1304)。

这是史书中关于倭寇袭击中国最早的记载,至少在1304年以前已有倭寇侵扰,以致于元朝廷“置千户所”戍边。元朝建于1271年,止于1368年,也即在元朝中期倭患已生。此后沿海时有劫掠,渐成规模。对台湾的侵扰,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数千倭寇窜犯澎湖列岛,大肆捣毁元朝巡检司要塞工事,劫掠大批钱粮。

据《明朝大历史》记载,吴晗在中央高级党校做学术讲谈时说到,“贯穿明朝整个历史时期的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倭寇问题,就是日本海盗的侵略,这是外部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明朝历史;另一个是内部的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明朝和北边蒙古族的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始,就将倭寇问题列入国策议题,洪武二年二月即派杨载出使日本,提出“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洪武三年三月,又遣莱州同知赵秩持诏渡海。史籍载,明太祖在洪武四年、六年、八年、十五年,先后四次召集文臣武将,商讨倭寇问题。武将对征伐日本态度积极,“集水师于澎湖,乘北风而进,且夕可灭倭奴也”。文臣则认为应以元世祖二次征伐日本失败为教训,朱元璋引为“前车之鉴”。在洪武十三年前,对日积极交涉,力图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日本政府约束岛民,不再侵扰中国。外交无效之后,在洪武十三年始转为军事上积极防御。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震惊朝野且与倭寇有关联的“胡惟庸案”,明太祖得知胡惟庸“使指挥使林贤下海招倭军,约期来会”,将威胁朝廷内政和外防,龙颜大怒,治罪胡惟庸通谋勾结日本,成为历史悬案。

明太祖在位三十一年,从辽东到广东沿海发生倭乱多达48次,其中浙江为甚16次,山东为次9次。最终在洪武十六年,断绝与日本朝贡贸易关系,实行严格的海禁,限制两国商贸往来。洪武三十年颁布《大明律》,其中对海外经商更加严格限制,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枭首示众,全家发配边卫充军。

明成祖朱棣继位不久,开放海外朝贡贸易。《明史·成祖本纪》载:“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盛况空前。到中后期,倭患又起。

据史学家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不完全统计,明朝立国276年,遭倭乱787次,“倭寇气焰之嚣张,侵扰之频繁,劫掠之疯狂,手段之残忍,危害之惨烈,破坏之严重,堪称空前绝后,……其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戚继光有一段记载,可以用作说明当时倭寇与明军相对比的状况:“余数年百战,但见诸贼据高临险,坐待我师,只至日暮,乘我惰气冲出;或于收兵错杂,乘而追之。又能用乘锐气,盛以初锋。又其盔上以金银牛角之状,五色长丝,类如神鬼,以骇士气。多执明镜,善磨刀枪,日中闪闪,以夺士目。故我兵持久,便为所怯。”

(五)吾民悲惨

数千里间受其茶毒,所焚劫子女、金帛、庐舍以数万计,所杀将、吏、民以数千计,所陷城邑、卫所、乡镇以数十百计。

——《两朝平壤录》卷一《海寇》明朝诸葛元声。

明朝中后期,倭寇与中国沿海海盗相勾结,祸患严重,嘉靖年间尤甚。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1552年),到明穆宗隆庆时期(1567-1572)及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前期,倭寇为害最为惨烈。明朝787次倭患中,有628次发生在嘉靖后期,史学界称之为“嘉靖大倭寇”。

嘉靖大倭寇多在江苏的苏州、常州、扬州和浙江的嘉兴,及直隶的松江、上海等地。其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发生倭患65次,1554年105次,1555年113次,1556年74次。“(倭寇)联舟数百,拥众数万,沿海如杭之海宁,嘉兴之嘉善、海盐、平湖、嘉秀等县;南直隶则松江之华亭、上海,苏州之昆山、嘉定、常熟、太仓、长洲;常洲之江阴、靖江、无锡;扬州之通洲、海门、如皋,贼至必焚毁室庐而烟焰数十里,劫杀人民而死亡动数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没有城郭的嘉善县遭倭寇17次,用开水烫死婴儿听其啼哭取乐,剖开孕妇肚子看胎儿男女竞赌,蹂躏践踏惨不忍睹,烧杀劫掠灭绝人性。崇祯《嘉兴县志》记载:“当时嘉兴,城外数万家仅存余烬。”倭寇所侵犯的这些地方都是粮食主产区,是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地方。

(六)吾军英勇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凯歌》沈明臣,时任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

朱 纨|苏州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奉命巡抚浙江兼管福建军务。此时已撤废市舶司,停止海外贸易,欲迫使日本恭顺。到往后严申禁令,不许通番下海,凡私自交通倭人,不问权贵,一律斩首。由此得罪浙闽大姓豪绅,遭巡按御史福建人周亮等奏攻陷害,“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狱中饮鸩自杀。往后“海禁废弛。大姓豪绅借口严禁通番,夺取中国商人私下交易的利益,并欺压倭商……倭商破产流落,不能归国,与中国奸商汪直、徐海等占据海岛,聚众攻掠内地。”终至“嘉靖大倭患”爆发。

胡宗宪|绩溪人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巡按浙江,抗倭于嘉兴。其人文韬武略,招揽文才武将,剿抚并施,诱杀通倭海盗大头目徐海、陈东、王直,后升兵部尚书。严嵩被罢官后,受连累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狱中自杀身亡。隆庆年平反,万历时追谥襄懋。

戚继光|蓬莱人

嘉靖三十四年赴浙御倭寇,招募金华、义乌农民矿工,建戚家军,练鸳鸯阵,台州九战九捷,平海卫一战歼倭寇二千余人。后调防北方镇守蓟州。万历十年居正死受排挤,卒于病患之中。著有《练兵实论》《止止堂集》等。

张 经|福州人

曾任嘉兴知县,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出任抗倭总督。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北京称京师,南京称留都,各有一套完整的六部等中央机构,张经当时是留都南京的兵部尚书。张经于王江泾大捷有功,惜为奸党严嵩养子赵文华诬陷,攘夺其功,嘉靖帝朱厚熜下旨逮张经及左佥都御史李天宠,与敢于直言的兵部谏臣杨继盛一起,同日斩于西市。“京师震骇,谓国家一日杀三贤能臣,罢市者累日”“冤同武穆”!

俞大猷|泉州人

世袭百户,少读书知兵法。先擢广东都司,后移浙东,从张经破倭于王江泾,后偕将士破倭于江南各地,并称“俞龙戚虎”,为将廉,善用兵,数建大功。被诬劾为“纵贼”后,一度复起。乞归,卒于家。著有《正气堂集》《剑经》。

谭 纶|江西人

抗倭名将,《福州府志》有记载:“纶素晓畅兵机会,绰有文武才。”史称其“历兵间三十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时干城矣”。明神宗起用为兵部尚书,卒于任上。

(七)王江泾大捷

自王江泾捷后,我兵始有生气。

——《筹海图编》卷九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时逢倭患最严重的年头,张经受命于危难之时,出任抗倭总督。张经曾在两广总督军务,深得当地敬服,到任后即征调广西田州壮族“狼兵”和湖南苗族土家族的“土兵”,共抗倭寇。

广西归顺瓦氏夫人以58岁之身挂帅出征,统领6852名“狼兵”、450匹战马,以及随从40名女兵和24名“三虎”“五豹”出征,在王江泾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此乃巾帼英雄,精通武术,胆略过人,曾亲手打死过老虎,威名远扬。

王江泾位于嘉兴以北十多公里,水路北通苏松常,南达杭宁绍,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总督张经指挥多路大军,发动了史上著名的王江泾之战。据《明通鉴》卷六十一记载:当时倭寇有5000余人,控嘉兴的秋茂桥和吴江的杨家桥两处运河交通要道,依托湖沼,主力驻扎在王江泾镇内。4月29日晨,瓦氏夫人率领“狼兵”由柳湖间道赶到平望,扼住倭寇退路。其他方面东有俞大猷、汤克宽部,北有卢镗部,形成合围之势,战倭寇于秋茂桥。至5月1日,遭三面围攻背水一战的倭寇,被斩首1980余级,溺死者无数,仅剩300人残部逃回柘林老巢。5月5日,残倭纵火焚烧柘林大本营后驾船出逃,途径金山卫又被瓦氏夫人“狼兵”击溃。“花瓦家,能杀倭”,瓦氏夫人被沿海群众称为“石柱将军”,朝廷封赏“二品夫人”,并赏银两。

王江泾大捷是中国沿海抗倭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嘉兴、杭人始安枕;军民主客始知贼犹人也,非真若鬼神、雷电、虎豹然,不可向迩,浸人斗志;贼自是稍顾忌,逆气狂谋渐以亏肭,始可诱而图矣”。《明世宗实录》有赞:“自有倭患来,东南用兵未有得志者,此其第一功云”。

(八)抗倭援朝

率军进入朝鲜,进而席卷明朝的四百州,作为皇国的版图。

——日本参谋本部《日本战史·朝鲜役》1927年村田书店出版。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平民出生的丰臣秀吉统一百多年战乱的日本全国。初拟计划兵分二路,一路以朝鲜为跳板直捣大明京都北京,另一路以王直余党为内应攻占浙闽海岸,后因兵力原因决定先期侵朝。1592年4月以9个兵团15.87万人、700余战舰加上10.5万预备队,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朝鲜武道废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6月15日开城、平壤即先后被攻陷,大半领土沦陷。绝望中求助于明朝,12月25日辽东总兵李松率军4.3万余人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平壤一役杀敌1.13万使敌减员三分之二,而明军仅阵亡796人,取得大捷收复平壤。随后几年战争胶着,在稞山之役、青山之役都取得胜利。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外征部队悉数撤回。当年12月,露梁海战再歼敌过万击沉敌舰400余,“万历朝鲜之役”以中朝的胜利告终。明军得胜回国时神宗朱翊钧颁布《平倭诏》:“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明朝出兵朝鲜绝不仅仅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的援助,而是关乎国运兴亡的生死之战,所以《明史》称为“东洋大捷,万世大功”。

此前,公元663年,中国入朝抗倭水军在白江口战役完胜日军,确立唐朝在东亚的中心地位。

此后第三次抗日援朝战争发生在1894年,史称“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割地赔款,主权沦丧。

(九)浙江倭情

白日午未倾,野火烧青昊。

蝇母识残腥,寒唇聚秋草。

……

玩弄狎鬼神,去来准昏晓。

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

——徐渭描写浙江萧山战场,时任胡宗宪幕僚。

有明一朝,始在杭州设置行省官衙,其后辖十一府的行政区域边界基本不变,政区稳定,人丁兴旺,至明朝中叶走向繁荣昌盛。然倭患之乱为沿海地面经济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日本倭寇掠夺沿海渔民,时伏时起,侵扰未曾断绝。

根据对《浙江通志》(第二卷大事记)的统计分析,明朝从1368年到1643年止,在朝276年中,其中55年无大事记录,另外的221年中记大事共522条,涉及倭寇的94条,涉及水灾旱灾饥荒等123条。这些本平常,但在嘉靖25年(1546年)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二十年时间53条大事记录中,涉及倭寇的就有42条,而1552年至1559年的八年时间里更是连年连条全部都是有关倭寇的记录,绝无其他大事发生。非也!是倭寇事大,其他任何大事都不见其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倭患之严重。

天顺四年(1460年),五月,倭船40艘,连破台州、桃渚、宁波大嵩,昌国卫等地,大肆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尸体堆积如山。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犯海盐4次,死难者3700多人。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犯永康。永康义勇陈白二先于官兵率众迎战,挫其锋,寇遂走东阳而去。(《金华市志》大事记)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张经督师俞大猷、卢镗等于嘉兴王江泾大败倭寇,斩倭1980人。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继光至义乌等地招募3000余名农民、矿工,后经严格训练,组建戚家军,在抗倭中屡建功勋。

(十)武义抗倭七将相

严嵩奸邪,张居正刚直,二人正邪不同,擅权独断,却略相似。只有继严嵩做首辅的徐阶,可称专制时代难得的政治家,他主张“以威福还主上, 以政务还诸司(各该管衙门),以用舍(斥革)刑赏还公论”,又主张“事同众则公,公则百美基,专则私,私则百弊生”。因为有这些主张,所以在他当首辅时,朝士得谈论政事,严嵩的余毒,洗去了不少。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徐阶 像

徐阶(1503-1583),生于宣平,其时父亲任宣平县丞,离任时曾留养徐阶于宣平城内一鲍姓人家至12岁。徐阶60岁时以“通倭犯上”之罪扳倒已80余岁的奸相,严嵩被削官还乡,无家可归,寄食于墓舍,无棺木下葬,天下称快。《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奸臣·严嵩传》载:“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坐世蕃大逆,则徐阶意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取代严嵩任首辅大学士,启用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培养张居正成为第一名相,上疏力救海瑞免于一死。《明史》定论徐阶:“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际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

不寐难成梦,焚香理素琴。

闻鸡方起舞,抱膝且长吟。

萝月当窗细,松风入帐深。

江湖与廊庙,忧国一般心。

——《不寐》徐平湖

徐平湖(1524-1596),武义县城人,性孝,貌伟,饶韬略,臂力过人。嘉靖三十一年考中武举人,为赎父率义勇乡民应征到嘉兴抗倭,有功,朝廷赐其回乡建“忠孝堂”,现留存于武义古城文庙西边地界。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赴试武科又捷,再赴嘉兴把守北门十条街,力退倭寇。留存诗作五首。清朝雍正十年始,春秋祭祀平湖。

刘大道(?-1555),武义县城人,有勇有谋,与平湖交情深厚,抗倭同进退。守嘉兴北门血战杀敌数十人,断一臂仍战。抗倭总督胡宗宪伤悼亲撰《祭刘大道文》,并檄县立祠致祭。

徐朝珊,隆庆间以千总督营兵守临海县,剿寇殉难。

徐延寿,体貌奇伟,臂力绝人。嘉靖年间,倭寇入浙,督府闻延寿名,檄守杭州。敌惮之,不敢近。倭备重礼欲请为帅,延寿怒欲擒之。

何应机,嘉靖壬子寇乱,前往应募,屡著劳绩。隆庆间蓟辽军门谭纶点兵戚继光咨取防边,署潘家口提调,出口追杀长秃、阿北户、董狐狸等有功,题授蓟镇忠义中卫镇抚。可见应机随戚继光守长城。

徐成(1548-1609),武义人。剿寇建功,万历二十一年升授宁波定海御倭守备,“训练有法,人人感激思奋”,边防安宁,授予“昭勇将军”,为正三品武官。历官四十多年,高功懋绩,获钦赏5次,得银387两,有诰命一通,敕命三通,恩赐荣封三代。

(十一)萤乡蒙难

倭寇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历史源头。

——《元明抗倭史话》

时间从公元十六世纪来到公元二十世纪。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浙赣战役,下达命令:“在金华一带,萤石埋藏量达350万吨,武义占90%,品位达80%以上,居亚洲第一,每年可向日本提供15万吨萤石,实为日本钢铁工业之必需。”将武义列为永久占领区。

据《武义县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记载:“整个抗战时期,武义县(含原宣平县)人口伤亡达8559人。”多个村庄焚烧殆尽,另有劫掠儿童182人被特务机关运往杭州下落不明,被掠夺萤石41.4万吨。马昂村被投毒死103人,少妃岭国军调防时被投毒殓尸523具。上坦卫生队被投毒遭瘟疫亡700余人,1946年的杨家矿区殓尸光头颅就305个,其他惨死个案不忍直叙,不忍卒读。

从1942年5月23日武义沦陷,到1945年5月17日凌晨光复的三年时间里,日军的入侵给武义人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非常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大概也是这块土地上自有人类居住以来最悲惨的灾难。

原杨家矿区至今留有侵华罪证,日军侵华掠矿遗址于2017年1月13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结尾

航海器利,寇乱生事,

元朝中期,倭患端始。

有明一朝,时伏时起,

嘉靖皇帝,祸乱不息。

吾民悲惨,令人发指,

巾帼瓦氏,同心戮力。

吾将英勇,奋力还击,

抗倭援朝,有诏为记。

二十世纪,还魂借尸,

萤乡蒙难,军国主义。

今之不易,牢记国耻,

爱我中华,勿忘历史!

附:参考书目文献

①《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②《中国通史》吕思勉;

③《中国史纲要》翦伯赞;

④《中国人史纲》柏杨;

⑤《浙江通志》第二卷大事记;

⑥《浙江通史明代卷》;

⑦《嘉兴市志》;

⑧《武义通史》朱连法;

⑨《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⑩《明朝大历史》吴晗;

⑪《明朝抗倭史话》金其桢;

⑫《武义文献丛编·何德润卷》陈玉兰;

⑬《面子与里子:明洪武时期中日“倭寇外交”考论》马光;

⑭《东亚海域前期倭寇与朝贡体系的防控功能》陈尚胜;

⑮《明史十二讲》樊树志,复旦大学历史系;

⑯《倚天屠龙记》金庸;

⑰《明代抗倭诗的海洋文学特色》张慧琼。

作者:中共武义县委党史研究室 古宗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武义抗倭七将相 | 平倭纪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