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拾麦穗:颗粒归仓,滑县老年人乐此不疲

2023-06-07 1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粮食问题,近年来已经上升到了“粮食安全” 的高度。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都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社会风尚。

现在50岁以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恐怕都有拾麦穗的经历。

集体生产年代,小麦都是人工收割,牲口运输。

那时,田里落下的麦穗较少。而拾麦穗者,总是希望多落下些才好。

记得当时,不仅要拾麦穗,还会捏麦籽儿。

干燥天气的麦田里,会有不少的麦籽儿落下。虽然是集体的,但拾起来放到篮子里就成自己的了。

一个“麦地”(小麦收获时节,约十天到半个月),有的人最多可以拾麦上百斤。

100斤小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不是个小数字了。我们生产队地少,有年年景不好,小麦收获后,每人才分了38斤,可谓惨到家了吧!

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大家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小麦产量稳步提高。

八十年代中期后,小麦收打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遗落在麦田的麦穗、麦籽儿也更多了。

不过,人们只是用耙子搂一下,大概拾一下,不仅遗落的麦穗拾不完,地上的麦籽儿更没人看到眼里了。

近些年,随着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小麦收获季大大缩短了,一个星期左右就“麦罢”了。

客观地说,现在大家所用的联合收割机过去,遗落在地里的麦穗儿、麦籽儿也不少。只是,拾麦穗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便有,也大多为老年人。年轻人,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地边上的一些小麦还青着,收割机没割住,用镰刀手工割下来,燎燎吃应该很香的。

本组照片,摄于河南省滑县道口社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