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场|看鲁迅“十年居上海”的生活日常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23-06-07 08:2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927年,鲁迅来到上海,并选择在此定居,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十年。澎湃新闻获悉,6月6日起,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特展“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对外展出,讲述鲁迅在上海的十年生活,呈现了鲁迅在上海时期居所的迁移和房屋状况、家庭饮食和饭局往来、日常穿着及交通出行、工作情况及创作成果,展出鲁迅相关实物展品122件(组),其中特别精选馆藏珍贵文物80多件(组),涵盖了鲁迅的生活用品、工作用具等。

1927年,鲁迅来到上海,并选择在此定居。鲁迅在上海生活、工作、战斗,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十年。其间,鲁迅因为国民党当局监视、战火波及等各种原因,先后居住于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在上海这个天下饮食荟萃之地,他在新雅茶室和陈望道等商谈杂志编辑,在功德林和田汉等进行文艺漫谈,在荷兰西菜室和左翼团体聚会,他爱吃糖,喜欢油炸食品,也吃冰淇淋。他衣着俭朴,常步行去书店,偶尔也会带伴侣和孩子乘出租车去电影院。

展厅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特展“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从鲁迅的衣食住行出发,分为“躲进小楼成一统”“且持卮酒吃河豚”“破帽遮颜过闹市”“俯首甘为孺子牛”四个板块,呈现了鲁迅在上海时期居所的迁移和房屋状况、家庭饮食和饭局往来、日常穿着及交通出行、工作情况及创作成果,展出鲁迅相关实物展品122件(组),其中特别精选馆藏珍贵文物80多件(组),涵盖了鲁迅的生活用品、工作用具等。

鲁迅居住在上海

1927年10月3日,鲁迅与许广平乘坐太古公司的轮船到达上海。来到上海的第二天,周建人、孙伏园、林语堂等即来探望,鲁迅邀请他们吃饭并合影。从这起,鲁迅的上海生活就此拉开帷幕。

1927年10月4日,鲁迅到上海后第二天,周建人、孙伏园、林语堂等即来探望,鲁迅邀请他们吃饭并合影。

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心,当时的四马路(今福州路)称为“出版一条街”,书店林立,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一系列出版社的书店。而在北西川路(今四川北路),则是上海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有各类出版机构,文化气息浓厚。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馆员、展览策展人施晓燕告诉记者,“鲁迅来上海有多层原因,有因北京的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也有他后来在厦门及广州的纠葛等,使得他想来上海看看。到了上海后,他发现上海出版业的繁荣,生活设施便利,还有众多广东、浙江等各色餐馆,适合他与许广平的饮食习惯。在旅馆住了5天后,他发现上海非常适合他,便决定定居上海一段时间。”

最初,鲁迅选择定居在景云里。景云里位于今横浜路35弄,1925年建造。景云里在北四川路附近,靠近商务印书馆,鲁迅三弟周建人当时租住于此。1927年10月至1930年5月,鲁迅与许广平居住景云里。在景云里居住期间,鲁迅与许广平之子周海婴出生。在周海婴出生百日时,鲁迅、许广平、周海婴在上海春阳照相馆拍摄了照片。

1928年3月,《良友》画报的记者梁得所在景云里23号寓所为鲁迅拍摄的照片。

鲁迅与许广平之子周海婴出生。1930年1月4日,周海婴出生百日,鲁迅、许广平、周海婴摄于上海春阳照相馆。

鲁迅在发起成立左联后,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监视,1930年5月,与许广平、周海婴迁居到拉摩斯公寓A三楼四号。该公寓位于今四川北路2093号,1924年建造。之后,为了家人的安宁与健康,鲁迅搬迁至山阴路的大陆新村,那也是鲁迅的最后居所。可以说,寓所屡次迁移的背后,是大环境的波云诡谲下鲁迅的无奈和抗争。

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事项的账单

而与鲁迅居住的寓所息息相关的则是位于今四川北路2050号的内山书店。鲁迅定居上海后,与老板内山完造开始交往。内山书店逐渐成为鲁迅购置书籍、收转信件、避难藏身、与人会面的场所,在他的上海岁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施晓燕表示,鲁迅的住所其实都离内山书店很近,“鲁迅其实有储蓄的习惯,当时书店还替他储蓄,所以鲁迅在上海的生活虽不能算很宽裕,但也不紧张。”展厅中,内山书店的账单纪录了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生活事项的账单,有储蓄、邮寄、租房、看病、购书等。

鲁迅的日常生活

除了展现鲁迅在上海的寓所情况外,鲁迅在上海的衣食住行亦是展览重点呈现的部分。这也是上海鲁迅纪念馆鲜少展示鲁迅生活的一面。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鲁迅家用的蓝花汤碗。据内山完造回忆,此套碗原为内山家用餐具,当年内山夫妇赠送鲁迅菜肴时一并赠予。而鲁迅家用菜谱则是重点展品之一。这一菜谱为许广平记录,前三页为八只菜的配料和烧法,其后记载每日菜谱和菜价。

蓝花汤碗

鲁迅家用菜谱

从这些展示物件中,可以看到鲁迅对于食物的口味爱好,他爱吃糖,爱吃火腿,爱吃冷饮……这些都在亲朋好友的文字里留下了记录,让我们窥见他可爱的一面。其中,尤其爱吃的是糖,周围亲近的人在回忆他的日常时,几乎都说他热爱甜食。沈兼士说:“先生的嗜好有三种:就是吸烟,喝酒和吃糖。” 除了作为零食部分的糖果,鲁迅家烧菜对糖的需求也很多,许广平的家庭收支账1932年部分,11月11日、12日、18日、20日、22日、25日都有买糖记录,出现频率仅次于每日必买的“菜”。展厅中,呈现的鲁迅家用有盖花玻璃提梁糖缸就是其爱吃糖的例证。“这或许也是他晚年牙齿不好的原因。”施晓燕说。

有盖花玻璃提梁糖缸

摇头台扇

此外,展厅中的摇头台扇也是一大亮点。1934年7月14日,鲁迅日记记载:“大热。……买电风扇一具,四十二元。”鲁迅用电扇不多,1935年7月16日,鲁迅致萧军信里谈到:“我的房里不能装电扇,即能装也无用,因为会把纸张吹动,弄得不能写字,所以我译书的时候,如果有风,还得关起窗户来,这怎能不生痱子。”施晓燕告诉记者,当时40多元的电扇是很昂贵的,“北平工人全家一年支出200多块;上海工人比较有钱,一家全年是400多块。”

在这一板块的展柜中,亦可看到一些摆件。如鲁迅收集的日本平安时代的传奇英雄牛若丸的人偶。其主体为半片竹,正面镂雕并彩绘牛若丸像,背面有鲁迅题字:“牛若丸 日本别府温泉场所出 一九三〇年十月十一日得于上海 鲁迅记”。而鲁迅教许广平学习时用到的书籍,以及周海婴儿时的玩具也有展出。

牛若丸人偶

周海婴儿时的玩具

许广平学习时用到的书籍

观众还可以在“破帽遮颜过闹市”板块看到鲁迅的衣物。鲁迅生活朴素,日常服饰以布制衣料为主,常穿胶鞋,坦然而随性。据说在上海居住期间,他仍保持本色,身着布衣长衫而出入于各种场所。鲁迅曾自嘲“破帽遮颜过闹市”,可谓形象贴切。“因为他穿衣服的不讲究,有时候他还会被看不起。比如说有一次鲁迅要去和平饭店,工作人员认为他就是个Boy,不让他坐电梯,他只能走楼梯上去。”施晓燕说。

展厅现场,鲁迅的衣物

鲁迅家用的兜安氏止痛药水

鲁迅与书籍、纸张

在上海期间,书店学校、饭馆茶楼、商店影院,都留下了鲁迅的足迹。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鲁迅去观看的电影时的影院宣传单,也可以看到他在饭馆茶楼中洽谈的出版事宜。如,1930年2月1日,大江书铺“招餐于新雅茶店”,鲁迅前往,同席有冯雪峰、陈望道、沈端先、傅东华等,此后大江书铺出版了鲁迅编辑的《文艺研究》。又如1934年10月6日,鲁迅、茅盾等在南京饭店为即将去日本的巴金饯行;1935年9月15日,黄源在南京饭店宴请鲁迅、茅盾、黎烈文、傅东华、胡风、巴金、吴朗西等人,商讨《译文丛刊》出版事宜……

而这一板块的展柜中,重点展品则有鲁迅与瞿秋白合作编辑的《萧伯纳在上海》。该书籍于1933年3月由上海野草书屋出版,书辑入上海中外报纸对于1933年萧伯纳在上海停留期间的报导和评论。

鲁迅与瞿秋白合作编辑的《萧伯纳在上海》

与文字打交道的鲁迅当然离不开纸张。展览的最后,呈现了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用纸,体现了他保留着的传统士大夫的文人气。其中,半叶十行有单鱼尾的白口红印“松古斋”格纸为鲁迅日记用纸,用于1930-1936年。而九华堂宝记笺纸则是鲁迅在上海十年间给亲朋好友的书信时用过的。九华堂宝记笺纸,盒装,封面书“九华堂宝记名笺  诗孙”,钤印“诗孙”。

鲁迅日记用纸

九华堂宝记笺纸

九华堂宝记笺纸

从家用菜谱、电扇、账单再到书籍的出版,笺纸的收藏,展览从多角度呈现了鲁迅有血有肉的日常一面,集中展示了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生活、工作、交游中的价值观。

展厅现场,鲁迅的衣物。

展览将展至7月30日。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