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珠峰上的夏尔巴母亲,在鸡爪谷田与命运达成了和解

2023-06-06 0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梅姗姗 小花 风味星球

中国和尼泊尔边境,距离珠峰直线50公里,距离海平面2000多米的高海拔悬崖上,居住着被外界称为“珠峰背夫”的夏尔巴人。

这里是西藏陈塘镇,51岁的母亲松确就是夏尔巴族的一员。夏尔巴人在中国境内的人数不超过5000人。松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写的是“其他”。

夏尔巴人(Sherpa)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尼泊尔境内,世代以生命为代价,帮助珠峰爱好者攀登顶峰,被称为“每个登顶珠峰人背后的英雄”。

迁徙到中国境内的夏尔巴人,依旧敬仰喜马拉雅上的神明,但不以生命为赌注获得生存。他们多以种植鸡爪谷为生,用谷子换取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物品。

尽管2018年以前,陈塘镇仍是一座“内陆孤岛”,到达夏尔巴人群落的唯一方法,就是耐着低氧,先翻越海拔4888米的尼拉山,抵达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定结县,放下一切交通工具,再步行数天。如今虽然通车,公路却毫无平整可言。陡峭的山崖小屋是现代修路技术无法跨越的魔障。真正要深入这里,双脚仍就是唯一的保障。

虽然辛苦,夏尔巴人却鲜少离开这片山脉。那些有机会离开的人,也会像安装了定时器般,等到了鸡爪谷成熟的日子,想方设法拼命回到这片隐世的山林。

松确今年51岁。她个子不高,皮肤黝黑,颧骨轮廓格外分明,尤其是那双眼睛,细长明亮。

假如在鸡爪谷田里撞见了松确,你会注意到她头上那明蓝色的头巾,这抹蓝呼应远处没有边际的蓝天。然后会注意到她脖子、耳垂和手指上异域风情十足的饰品。这些是母亲留给松确的传家之物,来自一沟之隔的尼泊尔。松确还有很多亲人住在那儿,晴朗的日子,他们可以透过炊烟隔着平原和山脉,远远地打个招呼。

大约40年前,为了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松确父母把她嫁到了一沟之隔的陈塘镇。夏尔巴人眼里,陈塘相对于尼泊尔更安全。夏天的时候,悬崖上的那块平原水草茂盛,仿佛江南在青藏高原安了家。无论定居还是生活,这里都会更舒适。

在中国长大的松确,很少跟外人提及远方夏尔巴人生存的困境,她更多是留给大家一抹阳光明媚的笑容。但每天干活前,她总会记得戴上母亲给她的耳环和项链。在漫山遍野的鸡爪谷田里,松确安静但鲜艳的存在,不声不息。

● 左一是松确

终究是珠峰脚下远离人烟,陈塘镇可以获得的物资有限。如果家里需要一些比较重大的物件,通常需要拿出同等价值的物件交换,在五谷不收,四蔬不长的青藏高原,能被称为“高价值”的物件并不多,鸡爪谷和青稞几乎就是一切。

收割鸡爪谷,是松确从小学习的生存技能:

左手先轻轻托住鸡爪谷的谷穗,右手用小刀迅速割一刀,这样左手可以顺势把谷子扔到背后的竹篓里。鸡爪谷的颗粒很小,为了保证谷穗的完整,收割时扎伤了手是常有的事儿。

鸡爪谷,西藏高原对这个模样特殊的谷物的特有称呼。它学名其实是穇子,栗米的一种。在传统稻米和麦子都无法生长的高原山崖,这个起源非洲东部,途经印度尼泊尔抵达西藏的耐旱类谷物,是夏尔巴人一年四季的主要粮食。夏尔巴人相信,是日复一日的鸡爪谷饮食,才给了他们能抵御低氧恶劣环境的强壮身体。

鸡爪谷跟夏尔巴人自身的命运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陈塘镇,你会遇见十几年前从印度投奔亲戚而来的夏尔巴人,也能看到过去半世纪里,不断从尼泊尔经过喜马拉雅山脉,长途跋涉,经历万险来到此处的夏尔巴人。它们最终都决定在西藏这片土地上停留下来,孕育下一代,就如同种鸡爪谷一样。

松确在尼泊尔的童年充满了战乱,上学不是个可以拥有的梦想,不到16岁,她就经由父母亲友撮合,嫁给了本地射箭好手罗布。如今松确和罗布有四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当妈妈了,三个儿子中,两个也接近成年。在陈塘,这算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了,松确也这么觉得:罗布对她不错,会带着大儿子进山练箭,也会陪着小儿子抓鸡——除了偶尔有些贪杯,但也可以理解。

陈塘镇本地人几乎不喝二锅头这样高酒精度的蒸馏酒,罗布爱喝的是鸡爪谷发酵制作成的鸡爪谷酒,度数很低,跟米酒差不多。

每个夏尔巴人都爱鸡爪谷酒,这杯满是谷子,需要自己添加热水稀释的自家小酿,喝起来是普通米酒的口感,也是普通米酒的度数。当然,罗布喝的酒都是松确自己酿的。有客人和喜庆节日时,松确自己也会往鸡爪谷杯子里多插进一根吸管,喝上两口。

悬崖上的刚端出来的鸡爪谷酒是温热的,暖呼呼,带着几分甜。喝酒的时候松确不说话也不回忆过往,她喜欢安静投入到这份难得舒适放松的甜。

家庭幸福,生活稳定,作为一个母亲,悬崖上的松确过得很知足。尤其当二儿子扎西还被保送进天津的学校,可以走出陈塘,走向大城市 —— 松确就更加没有遗憾了。

扎西在当地是很常见的名字,但松确家的扎西却是出色和不常见的。这个从小在镇上唯一的学校里就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在老师们一致的举荐下,获得了陈塘镇唯二保送到天津读书的名额。

扎西告诉她消息的那天,松确罕见地哭了,弄得全家其他人不知所措,眼框也热乎乎的。她从没奢望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可以走出陈塘镇,现在这样普通的幸福自己就已经知足,但二儿子用努力做到了扭转命运的风帆。

她告诉自己,无论日子再难,都不能断了这个孩子的未来。

大概是因为地理位置和海拔,十一月的陈塘镇,白天天亮得很晚。松确会在全家人还在酣睡,东方还未既白时起床,整理好长发,戴上属于夏尔巴人的头饰,背上干农活的工具和些许干粮,裹上棉袄就独自出发,前往山下自家的鸡爪谷田,开始一天的劳作。

夏尔巴人的传统里,女性是生活的主要劳动力,所以在陈塘,你能看到的奇景之一,就是背石砖上下山,田里处理杂草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女性。

下山的路是新修的,但依旧不能通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也不可以,虽说比过去泥土地方便了不少,走上去还是需要至少2~3个小时。清晨的气温低于5度,但因为爬山,松确额头反倒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她必须赶着时间收割完自家田里全部的鸡爪谷,不然山上放的牛一旦吃完山上的草,就要冲进鸡爪谷田,吃鸡爪谷穗秆了。

中午是没时间回到山上冬营地里的家了。简单吃口饭,就要继续开始下午的劳作。午饭也很简单,就是在小屋里生火烧水,磨成了粉的鸡爪谷倒进热水里,用类似船桨的木棒不停搅拌。形成了一个紫红色,口感柔软、质地扎实略显粗粝的糌粑面团,搭配着路边随意采的野菜做汤一起吃。

每个夏尔巴人的田地旁,一般都会有这么一个简易的小屋,也就是山下很多人看到的,仿佛从山崖缝中生长出来的峭壁小屋。这些房子曾经是夏尔巴家庭的全部,由一块块从山底背上来的石块自己堆砌而成,只有屋顶有块铁皮可以遮风挡雨,居住来说绝对称不上住得舒适。

在不忙的时候,所有夏尔巴人会聚集在山中麓的某块平地,那里他们集体修了更舒服的砖房。镇民就把田边的家称作“夏营地”,聚居的地方称为“冬营地”。在夏秋农忙的时候,时不时在田边的小屋里暂住;没有农活时,就集体蜗居在更舒服的砖房里。

一个人的劳作,无论对体能还是精力都消耗极大。但松确习惯了如此强度的工作,也没多想,成功地在太阳没有完全落山前,把背篓装满了。

回家也是3个小时,夏尔巴人吃晚饭的时间都很晚,大约在10点左右,回到家她正好赶得上给小儿子和老公做南瓜炖肉片和大白米饭。在陈塘,无论家里几口人,一菜一饭都已经是顶配。米饭和蔬菜是精贵物,要用好多的鸡爪谷才能换得到。

今晚扎西会给家里打视频电话,这也是松确这几年才学会的。就在几年前,二儿子从天津给她带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并教会了她怎么跟自己视频。

扎西要回来了!这是松确今天听到最开心的信息。

电话那头,二儿子断断续续的画面里,头发的颜色似乎略有异样,虽然觉得有点怪,她却没多问。她太高兴了,松确内心充满了感激:神明对她真的不薄,那个让她最骄傲的孩子,再一次赶在鸡爪谷收割的日子前,回来了。

松确的每个孩子都会收种鸡爪谷,这是夏尔巴人生命的课题,必须学会的技能之一。大儿子昨天在张罗一些自己的事儿,明天就会上山帮妈妈;小儿子虽才6岁,却也到了该学这项技能的时候。二儿子虽远在天津,但只要没有太多不可抗力,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会雷打不动的回到家里。

这大概也是鸡爪谷的魔力,仿佛风筝的线柄,回家的号角,能在对的时间吹响拉紧,让夏尔巴人记得回家的方向。

从天津回到陈塘需要7天。扎西得先坐上到拉萨的火车,这过程就大概需要4~5天,然后坐大巴到定结县城,最后看看能不能拼上摩托车或者汽车,回到家所在的陈塘镇山脚下。他最近迷上了韩国组合BigBang的歌,会在路上拿出自己买的二手iPhone,带着无线蓝牙耳机,听歌哼着节奏睡觉。

扎西算得上是陈塘镇最时髦的小伙子了。当他顶着一头金色的头发走上山时,所有的目光都会朝他所在的方向看去。扎西也懂礼貌地跟每个人打招呼,直到走到家所在的那片田,那片刻在血液里的鸡爪谷田。

他看到了哥哥,然后唤了声妈妈。松确听到了那个期待了大半年的声音,几乎是瞬间放下一切向声音源头奔去。弟弟也踉踉跄跄地向哥哥的方向走来。那是个太阳火辣的下午,在熟悉的鸡爪谷田边,松确的三个儿子都回到了妈妈身边,那模样,仿佛旧日的时光从未流逝。

● 右一是松确二儿子扎西

拍摄《风味人间》第四季时恰逢疫情,未能回到家帮忙

扎西的身上已经多了一些城市孩子的影子,尤其是自信的眼神,那是本地孩子很少见到的。但当一走进鸡爪谷田,肌肉记忆还是瞬间如回血般涌进身体。他接过母亲的背篓和镰刀,带着弟弟走进了田里。突然的轻松让松确有点不适应,她走到一块石头边,依靠着石头,嘴里咀嚼着鸡爪谷甜甜的茎干,看着不远处天地里自己的三个儿子。

小儿子一直很服自己的二哥。家里虽然对学习从没有严苛的要求,但墙上二哥的奖状,以及自己用的笔记本,都是二哥作为榜样的证明。哥哥不在的时候,他会主动翻看哥哥上学时做的笔记,这会儿在田里,他也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二哥。老二也感受到了弟弟的认真,会跟他说“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一定要听话,好好读书,多帮妈妈做点事”。

扎西在家的天数不多,每天也几乎以忙农活为主,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松确身边,滔滔不绝地说着他在天津见到的奇闻趣事。那些在天津生活的点滴,他见过的没见过的世界,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撺着攒着,等待像这样的夜晚,一股脑的告诉妈妈。

他总觉得,这样是不是就能带着母亲认识外面那个更大的世界?从没有走出过陈塘镇的母亲,是不是就可以凭借他的双眼,看见更广阔的天?

这时的松确,也总是温柔地微笑着。她心里更多的,其实是念着明天要多收割一些鸡爪谷,让孩子吃饱了才有更好的力气去远方。她并不抱怨每天清晨摸黑起来的日子,只是知道现在日子好了,道路通了,孩子就需要更多的钱,去更多的地方。如果谷物种植和酿酒能让孩子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她会愿意拼尽全力。甚至她也默默盘算着,必要时典当了父母从尼泊尔传下来的器具,反正大山一直在那里,父母和神明都不会远离她。

只是这些计划老二并不知道。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想等自己能赚钱后,先带一家人来天津看看;也在思考是不是未来还是应该回到陈塘,或者至少留在拉萨,帮助家乡做点什么。

人多力量大,没几天,松确家的田里,鸡爪谷就全部收完了。松确趁着太阳好,把最早晒好的那批拿去水磨坊磨成了粉,打包给了老二,让他带到天津去。

天津吃不到鸡爪谷,扎西的新朋友们,也很少有能习惯它扎实又略带颗粒的口感。但没关系,这是属于他的食物,偶尔学习累了,或者夜深了,他就会像小时候母亲教他的那样,用热水和筷子把鸡爪谷搅拌成糌粑,就着咸菜当宵夜。每吃一口鸡爪谷做的糌粑,就是一次和高海拔山上的母亲无需言语地沟通。

松确呢,也会在深夜时分,忙完了一天的劳作后,酿下新一轮的鸡爪谷酒,看着熟睡的丈夫和孩子们,看着远方的月亮,思念着那个眼睛里闪着光的男孩。

本文故事来自2020年,当时《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的调研员小花在高原上偶遇松确一家,并跟他们家一起在高原上居住了一些时日。尽管拍摄时,二儿子扎西因为疫情原因没能及时赶回来,没出现在片子中,小花仍希望以这篇文章,记录下回归正常生活后的松确一家和鸡爪谷共同成长和远走的故事。

本期作者| 小花 梅姗姗

编辑|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风味人间》第四季 小花 K2的旅行日记(小红书)黑桃K(小红书)

原标题:《珠峰上的夏尔巴母亲,在鸡爪谷田与命运达成了和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