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将艺术嵌入社区网络,上海新推美术新空间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2023-06-05 20:2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海报设计 郁斐

5月,上海首批15个“美术新空间”正式公布。如果居民每天出门走走或者通勤路上就能欣赏一些美术作品,这在无形中为生活添彩不少。但大部分时候,很多美术馆并不在日常的地点出现,通常需要跨区域出行。

上海市的“美术新空间”就是为了在日常市民生活中融入艺术色彩而设立。它指在室内或户外的特定空间内,经常向社会公开陈列展示视觉艺术作品的非营利场所,其审核认定依据《上海市美术新空间运营标准(试行)》由上海市美术馆协会组织开展。

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在城市中的位置  吕正音 制

这些美术新空间究竟是什么模样?如何让艺术连接不同社群、嵌入社区?近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来到静安区目前唯一一个美术新空间——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并与艺术中心负责方开展对话。

由“道班房”改造的艺术中心

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是15个空间中唯一一家公园绿地中的美术新空间,周围有大量的办公和居住。这个在绿地中的艺术空间正是上海践行“公园+”理念的体现。

静安雕塑公园是在2010年世博会前夕旧城改造中拆迁出来的地块,后作为公园绿地使用。艺术中心曾是自然博物馆的一条逃生通道出口,作为“道班房”(公园绿化工人的休息用房)使用。

艺术中心空间位置和道路关系紧密,嵌入人的日常动线中,虽不在街边,但公园内植被景观开阔,艺术空间易于被路人看见并随即到达。这种布局是在空间上嵌入社区的一种体现。

左上)主要入口景象;(左下)静安雕塑公园主要步行道,左侧为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右)从北京西路人行道上路过时,可看到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的主立面和其入口庭院(棕色墙体处)   吕正音 摄

这里建筑空间质感独特,适合举办小型展览。由上海市静安区黄彩娣绿化艺术发展创新工作室——一家市总工会授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运营。

“地面一层,地下两层,建筑面积达1600㎡,展览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型美术馆。”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运营方、上述工作室负责人黄彩娣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此外,建筑本身有半开放式的内外两个庭院,两片墙采用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搭建出建筑空间和公园的关系,简洁围合出内外两个中西结合的庭院。两片墙,一片引导人流走向艺术中心入口,另外一片墙处理好与上海自然博物馆这样庞大公共建筑的关系,面对人流攒动的博物馆前广场,获得一片宁静。

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地下展览空间 黄彩娣工作室 供图

“我们接触到的一些国内艺术家都很喜欢这个空间。” 黄彩娣提到,展厅中间装饰了单面镜面玻璃,既可以透视又可以反射,将展品和园林融合重复反射形成镜中画、镜中园,虚虚实实,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同一作品的不同观赏体验。

单独入口的地下小空间不适合居住商业和办公,但可赋予艺术展览一种独特氛围。艺术中心的天光通过光井落入地下,为艺术作品创造了一种沉浸式的欣赏氛围。全世界地下空间的废弃改造,也有类似例子。比较著名的是美国休斯敦蓄水池公园,内部加梯并置入照明系统,利用封闭空间的光影、音效,打造别具一格的艺术项目。

美国休斯顿蓄水池公园 

探索艺术和社区的叠合点

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自2021年3月开始陈列展览。对于今年5月底刚获得的“美术新空间”这块牌子,艺术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认为,这是对艺术中心展览功能的一种认可,它不仅是一个场馆,也可能成为周边社区里的一个艺术地标。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这里展览的虽不是大型艺术馆里那样的知名作品,但依旧能让人感受艺术创作中的种种巧思。

“美育很重要,特别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说更加需要,而我们的社区里很少有艺术空间。”黄彩娣提到,每次策展时,艺术中心会在公共教育等方面增加公益活动,近年分别和各中小学开展合作,展览期间邀请艺术家来到现场为小朋友导赏,展开互动。

此前,这里举办过一场由彩色布做艺术品的展览,小朋友喜闻乐见、穿梭其中,很是喜爱。“这些活动可能给小孩带来萌芽般的影响,说不定以后就成为一个艺术家呢!”黄彩娣说。

美术新空间如何可持续运营?黄彩娣表示,艺术中心运营费有限,需要“开源节流”,同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来弥补经费不足。“比如策展原本也要费用,但我们现在咨询一些艺术家后自己尝试开展,大概能节省5万~10万经费,效果不错,还得到过来参观的其他美术馆馆长的认可。”

接下来,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的展览计划是什么? 

6月中下旬,艺术中心将会和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举办“着色·绘声绘色”创意艺术展。9月,举办“如鱼·得水”林明杰艺术展。另外,今年在雕塑公园还会举办国际静安雕塑展,室外、室内的展览将扩大美术新空间的影响力。

城市公园应该从单一形式和单纯功能,转变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和多维度艺术向往的新型美育体验场所。该艺术中心每年小展不定期展出,大型艺术展2场,大展一般持续2个月,多在春秋季举办。春景秋色是雕塑公园的特色,公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和室内的艺术展览形成呼应。

2021年、2023年部分过往展览海报 黄彩娣工作室 供图

未来,这个美术新空间希望如何发展?

据了解,艺术中心正在收藏每一届展览中的精选作品,逐步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希望以后通过努力能够开设常设展,最大程度为公共提供艺术美育教育。

依据《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美术馆是文化机构,依法登记、向公众开放,收藏、保护、研究、展出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作品,并提供相关公共教育;美术新空间有一定标准,但不像美术馆一样有较严格的规定,而更多强调其对社区的艺术普及教育作用。那么,运营方的选品水准和运营理念,对该空间的影响非常大。

城市为这些小型的艺术展览空间授牌,挖掘一批与社区融合较好、秉持公益美育理念的美术新空间,值得推广。经过授牌认证的美术新空间,会让更多艺术家愿意来开设展览,各区将有更多美术新空间开设,为各类艺术家、社区群体提供讨论、创造、教育的平台,形成社群网络,成为美术馆空间的延伸和补充。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