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遇到大丰产农民还愁眉不展?看上海这位区委书记如何解难题
今年天气适宜、水分充足,奉贤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庄行蜜梨、奉贤黄桃,迎来了久违的大丰产。
丰产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奉贤区农委统计,4234亩庄行蜜梨总产达1500万斤,每亩平均产量4000多斤左右;8000亩青村黄桃总产量1.125万吨左右,每亩平均产量1.4吨。两大农副产品的产量均相比过去翻一番,梨、桃的个头也比过去大一倍,且口感更好。可问题也来了,大丰产≠大丰收,果农辛苦一年收入却未必能提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奉贤区在田间地头开展的“大调研”。
二十年一遇的大丰产,却让梨农犯了难
梨农戴老伯种了20多年蜜梨,头一次遇到如此高产的年份。往年一斤重的梨个头都算大的,今年一斤半以上的梨都比比皆是。他家28亩的梨园,每亩产量近4000斤,比去年接近翻番。
往年这个时候蜜梨基本都已经全部卖完了,但今年,还有至少百分之四十的梨还在树上,再过几天蜜梨就要熟透了,这让包括戴老伯在内的梨农们非常发愁。在杨溇村村委会,一楼会议室俨然成了蜜梨销售的集散地,几百箱蜜梨正在这里装箱等待出售。眼下,正是蜜梨集中上市季节,按照往年的产量,自7月25日上市开始,10天不到就销售完毕。但今年,任凭镇、村、梨农使出浑身法术销售蜜梨,仍有660万斤蜜梨没有优质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830户梨农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区委书记来当“店小二”
很多老百姓说,种了一辈子梨,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丰产,很希望能丰收。
作为区人大代表,庄行镇冯文花没有想到的是,她在8月4日提交的这一建议,在8月5日就得到了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的回应。
“农民急难愁、愿思盼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要当好’店小二’,政府不能缺位,要主动做品牌农产品的’推销员’!”为了让每一位果农都能丰产丰收,奉贤区政府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以大调研形式,摸清果农的人数、果子的亩数和当前遇到的瓶颈。在庄行镇杨溇村,庄木弟当下就以“圆梦者”的身份,为牛溇9组的村民沈国林圆了“丰收梦”。71岁的沈国林激动万分:“家里一共还有2.6万斤蜜梨,但书记说了,全帮我卖掉!”按每斤4元来算,沈国林能获益10多万元,实现丰产丰收。村口搭建订货会
看到村民脸上露出的笑容,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内心依然沉重,“必须要创新销售模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快解决所有果农的实际困难。”
随后,庄木弟与区农委、区大调研办、区工商联等共同研究“会诊”,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为果农办村口订货会!通过多方呼吁,28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家愿意作为首批“买家”前来“尝鲜”。
在村口订购会上,庄木弟就当起了“店小二”,向到场的企业代表和媒体“推销”起了奉贤的名优特产。订购会上,协鑫、上美、百雀羚、伽蓝、宝龙、东原、绿地、中车、上海电器、上海城投等28家知名企业为奉贤果农“撑”了一把,350吨蜜梨、171吨黄桃便销售一空!果农们惊呼“简直像做梦一样”!
今年4月,在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李强书记指出:“富民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奉贤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更应将解决农民急难愁、愿思盼作为奋斗的目标。看似一个小小的蜜梨,背后蕴含的却是每一位农民一年辛苦付出的汗水。如何帮助在市场中处于弱势的农民,将更多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需要多方联手,进一步研究常态化、多渠道的销售模式,真正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样的展销平台,越多越好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政府介入是很好,可以帮果农打开销路,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今年介入了,明年呢?后年呢?关键是果农是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面向全国或世界市场,稳定的销售渠道。
农业问题并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么简单,今年三月,小研就曾关注过奉贤区桃树老化的问题,详情戳链接:植树节40年了,这些树的果子你一定吃过!它们如今都好吗?政府能建立一个长久有效的平台,来维护农民的利益吗?
针对这个问题,奉贤区委是这样回答的:争取把展销会做成可持续的项目。政府要当好店小二,当好店小二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农民有难处的时候,帮在难处,急农民所急。
为了打造可持续的销售平台,切实解决果农滞销问题,奉贤区还提出以下措施: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区镇合作社,动员社会各界一起参与。打造生活驿站,让新鲜的水果进社区,实现从田头到桌头。产业联动,实现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努力将吃的变成玩的。
对于如何搭建一个持续长久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你有好的建议吗?
(原标题为《二十年一遇的大丰产,为何农民还愁眉不展?看这位区委书记化身“店小二”解难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