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上非遗丨第77期:破竹剖丝织花帽 一经一纬络相思

2023-06-04 12: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广西日报 ,作者广西云非遗团队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微信互动平台

编者按

毛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自称“阿难”,意为“这个地方的人”,译成汉语便为“毛南人”的意思。

毛南族聚居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竹子,致使毛南人普遍擅长用竹子编织各种竹类用品,而最出名的是用金竹和墨竹编织而成的花竹帽。

花竹帽编织细腻,精巧耐看,象征着吉祥与幸福,被誉为毛南族的“族宝”,是毛南族男女青年的定情信物,亦是毛南族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旧时多作雨具使用,后防雨功能弱化,逐渐演变为装饰品。

本期,我们走进毛南族世居发祥地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看那绿竹如何幻化成俏丽的竹帽。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批次:第三批

地域:广西 河池 环江

毛南族花竹帽外形似斗笠、精巧细致、结构严谨,竹香竹韵,可遮阳可挡雨。制作一顶花竹帽需经过选竹、制篾、剖丝、编织、缝合等多道工序。2011年,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为毛南族世居发祥地,境内毛南族人口6.5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人口的70%,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

走进环江,常会看到年轻姑娘头上一侧戴着一顶精致小巧的、花纹秀丽的竹帽,将姑娘的容颜和身姿衬托得更加美丽婀娜,别具风情。

“我们这的小伙子会将花竹帽送给心上人作为定情信物,”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素娟介绍道,“姑娘出嫁时也会把花竹帽作为嫁妆。”

花竹帽为定情信物。古秀芳 摄制

花竹帽历史悠久,已有百年,可追溯至清代,嘉庆年间,《广西通志》有载:“竹笠极细密,少年妇女戴之。”说的便是毛南族的花竹帽。

在毛南语中,花竹帽叫“顶卡花”,意为“在帽底编织花纹”,工艺程序复杂,选竹、制篾、剖丝、编织、缝合……每一步都大有讲究。

谭素娟在编织。梁菁惠 摄

花竹帽,原材料自然是竹子。每年立秋过后,谭素娟便到乡下竹林砍竹子,此时的竹子水分含量适中,无蛀虫,不易发霉,是为最佳。花竹帽主要选用生长3年以上的成年金竹和墨竹,金竹光泽亮丽,用来做帽基,墨竹颜色较深,则用来编织花纹。目前,墨竹难以找寻,为此,谭素娟用天然植物蓝靛染竹,经过多次试验,使其他品种的竹子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谭素娟(右)准备制帽的竹材。谭素娟 供图

随后,制篾。“篾”指劈成条的竹片。先把竹子砍成一米多的竹段,一般为两节,把两端的竹节砍掉,然后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直至剖至每块竹片为拇指宽度。剥去内里,留下更具柔韧性的绿色的外皮,再打薄、削平、刮去青皮。 一顶花竹帽通常至少需要15块竹篾。

制蔑。梁菁惠 摄

剖丝是关键的一环,难度较大,制作者需在拇指宽、约0.5厘米薄的竹篾两端,剖出约30根均匀的细竹丝,如果竹丝粗细不均,最终的成品会走样,这十分考验制作者的基本功。

将竹篾两端削尖,以尖端处为起点,用刀把竹篾分割完,随后,按住竹篾一头,将竹丝头部反向弯折。竹篾的另一端重复同样操作后,剖丝完成。竹篾中间需预留一定的长度不分丝,以备之后编帽顶。制作一顶花竹帽有时需近千根这样薄如绢的竹丝。

剖丝。古秀芳 摄制

接下来便到了最具灵魂的一步——编织。

花竹帽的帽身上部呈圆锥立形,下部为平圆形,帽底为竹碗形状。帽身为内外两层结构,喻示阴阳相合,外层为帽子阳面,内层为帽子阴面。

先在地上把5根竹篾以依次相压的方式编织成一个小五角星形,接着再5根,随后放到帽模上,将剩下的5根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最后形成一个大的五角星,中间镂空,过程中需将竹丝压紧,向下拉伸,使其逐步紧贴帽模形成圆锥状,接着利用一个竹节来固定,这花竹帽的帽顶便基本成型了。

花竹帽的帽顶。梁菁惠 摄

至于帽身下部,则需将近千根细竹丝一一梳理和编织,具体为左手拿一根在上,右手拿一根在下,在下的竹丝抬上来,在上的压下去,这样依次不断交叉。

编织帽身。梁菁惠 摄

“抬四压二,抬四压四,抬四压二……”只见谭素娟手中竹丝飞舞,一个个美丽的黑色菱形纹显现。菱形纹是花竹帽最传统、经典的花纹,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授,谭素娟把菱形花纹的技法编成了口诀。

编织黑色菱形花纹。古秀芳 摄制

帽底编织相对简单,竹丝一横一竖相互交叉即可。

编织是个耐心和精细活,谭素娟常常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一顶小帽需三天时间,直径80厘米宽的大帽需编十几天。”在整个过程中,需注意喷水,保持竹丝的湿度,增加竹丝的韧性,防止竹丝因干柴而断裂。

编好的一层花竹帽。梁菁惠 摄

缝合分填衬、勒边两步走。

把花竹帽的外层倒放,依次放入黑棉布、棉花、砂纸和花布,此为填衬。黑布需比帽子顶部略大,起耐脏作用,棉花可使帽子里外两层合并时更加牢固,砂纸是为了防雨,花布则为了增加美观度。

填衬。古秀芳 摄制

勒边需选用3厚1薄的竹篾,将较厚的3根竹篾一手握住,最上的一根压下,接着中间的一根也压下,并用一根薄竹篾缠绕,然后穿过边缘空隙处,以此加固,最后形成一个闭合圈便完成了。

勒边。梁菁惠 摄

最后,抹油。老手艺人会用自制的桐油在花竹帽表面多次涂刷,目的是防雨。如今,花竹帽逐渐演变为装饰品,防雨功能弱化,故多用现代喷油进行简单喷涂。

花竹帽成品。古秀芳 摄制

上世纪90年代,为让花竹帽这项百年技艺传承发展,县政府请当时还健在的老手艺人谭顺美老人出山,开办培训班,谭素娟便在这时与花竹帽结缘,她没想到这缘分一结便是一辈子。

2001年,谭素娟出师并投身花竹帽编织工作,后成立了花竹帽工作室,并担任县里花竹帽培训班教师,先后培养了近千名学生。目前,她的女儿覃敏成为花竹帽编织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

20多年间,谭素娟不断进行创新,将年轻人喜欢的花纹、颜色融入到创作中,还将花竹帽元素融入灯、手包等日常物品中。“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人关注、喜爱花竹帽,让花竹帽的生命力不断延续。”

花竹帽元素融入日常物品。古秀芳 摄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建立了毛南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毛南族花竹帽传习馆和工艺陈列馆,积极开展各项花竹帽传承工作。在县里以及谭素娟的推动下,花竹帽还与毛南族民族音乐舞蹈相结合,环江县毛南音韵艺术团相继到美国、泰国等国家进行展演,花竹帽得以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绽放魅力。

— 完 —

/ 特别鸣谢 /

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馆

向左滑动查看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精彩瞬间”

原标题:《爱上非遗丨第77期:破竹剖丝织花帽 一经一纬络相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