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南访古丨万里随舟行——从浒墅关管窥明清钞关的变迁

2023-06-06 08: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马翔宇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五代以降,苏州地区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和工艺中心之一。操江达海,运河通衢,苏州成为了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两条内河商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之处,因而在上海崛起之前,此地成为了中国联结内外贸易的最重要节点。而在这滚滚江波之上,矗立着天下五大钞关之一的浒墅关,也曾坍墙碎瓦,也曾阅遍千帆,六百年喧嚷倥偬,留下一地梦华尘烟。

困厄财政中诞生的钞关

明 佚名 明太祖朱元璋坐像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4世纪中叶,从淮西滩涂上走出来的托钵行僧朱元璋用一只碗装下了长城以南的广袤土地,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剧烈的一次阶层跃迁。经历了唐末以来的南北分裂、蒙古征服和元末大起义的东亚大地此刻一片疲敝,荒草掩盖着曾经的田垄,田垄之下则是堵塞断流的运河,淮西勋贵的马蹄从上头踏过去,其骄纵残暴不亚于当年的蒙古千户,而那些蒙古千户们,他们正躲在沙海后头,时刻准备着刺出一击回马枪,好将这些位子不稳的红巾贼捅回泥潭里去。实实在在做过农民的朱元璋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了三个决定:扶助农耕的同时忽视商贾以强国本;绞杀勋旧的同时封建藩王以安皇权;禁行金银的同时发行纸钞以充国库。

明 贰伯文大明通行宝钞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他身后,明王朝终于在一场叔侄相残的内战中稳固了下来,国都北迁,运河疏浚,朱元璋的三个决定终于在一百年后汇聚到了同一个点上:供养藩王的巨大开支使得皇室的内帑基本见底;没有准备金就大肆发行的大明宝钞的信用基本破产。大明王朝的皇室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途径,一来能搞到足够的钱让繁衍生息的朱家子孙维持贵族体面,二来能让擦屁股都嫌硬的宝钞再一次流通起来,维持住大明朝廷的体面。而此时此刻,大明皇上从京城向东南望去,他会发现,那些不受待见的商贾已经在运河上靠着南北贸易攫取了巨额财富,而他们对于帝国财政的贡献则聊胜于无。

大明朝并非没有商业税,恰恰相反,大明的商业税名目繁多且在不断增加。在顺天、应天、苏州、松江等三十三府州县商贾云集之处,有市肆门摊税;在仓房云集之所,有塌房税;在官营的中介牙行,收官店钱;在港口与市场,收落地钱。至于牙税、契税、酒醋税、屠沽税等等中国旧有商税种类,大明朝也无一不收。但凡此种种,皆为住税,其预设的征税对象只是坐贾或者近距离贩运的商人。然而北迁的京城无意之间,已经在中国的东部拉开了一张贸易南北的统一市场网络,区区住税相对于远距离商贸的巨大利润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上头的毛尖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宣德四年,沿着运河设立了漷县(直隶)、临清(山东)、济宁(山东)、徐州(南直隶)、淮安(南直隶)、扬州(南直隶)、南京(南直隶)七座钞关,对往来船舶征收过关税。到了景泰初年,钞关又铺进了江南运河和长江沿岸,增设苏州(南直隶)、杭州(浙江)、金沙洲(湖广)、九江(江西)钞关。其中的苏州钞关,即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浒墅关。至弘治六年,苏州钞关作为全国税额最高的五座钞关之一,成为了北京户部直接派遣差官监管的帝国摇钱树。

明 大明通行宝钞印钞铜版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最初,钞关对每艘货船的征税额是以运输路程的远近和所载商品的多寡进行估算的,后来改为按照船只的大小收取,单船最高缴税一百贯,最低缴税十五贯。钞关的存在养活了无数靠关吃关的苦力、水手、碾米工、草编工、丈量师傅甚至是利用征税灰色地带拼缝的掮客,他们的存在又进一步带动了关前的服务业,酒行食肆,油坊布匹,纷纷崛起。至万历年间,浒墅关前已经有居民数千家,成为了苏州府城外数一数二的大市镇。

此外,钞关最初的法定征收物正是宝钞,大明朝廷希望借助钞关贸易中心的地位,逼迫往来商贾使用宝钞,将这些朝廷印出来的没有任何准备金的纸重新推行出去。但这种违背基本金融规律的疯梦注定破灭,商贾不是朱王爷,可没有拿着纸强买的本事。至成化元年起,大明朝廷终于也不再假装宝钞真是什么值钱玩意,钞关也即开始钱钞兼收,到成化十六年开始,干脆连洪武帝明确禁止的白银也纳入了征收范围,白银随着运河通达全国,钞关税从初最开始征收时的折银四万余两,到明亡时达到九十余万两,成为了田赋和盐课之外的明政府第三大财政收入来源。

清 佚名 大运河地图(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

在征收纸钞时期,钞关税几乎全部计入了皇室内帑,作为皇室珍奇采办、内府营造修缮以及供养藩王和赏赐的费用来源。而随着明朝国势日蹙,国家财政日趋紧张,尤其是改征白银之后,如此一块巨大肥肉成为了国库与内帑争夺的主战场。嘉靖二十七年,皇上终于妥协,大体确立了钞关税在内帑与国库之间对半划分的比例。而进入国库的钞关税,主要用于军官俸禄、边军饷银、备荒赈灾、主管祭祀的光禄寺开支、修造漕船、支给盐商费用以及铸造铜钱。嘉靖二十七年,也即1548年,这一年,秦淮八艳中的马湘兰出生,舟楫相继,江南处处繁华锦绣,好歌好酒好生活。再过上区区十一个年头,到嘉靖三十八年的时候,东北的冰天雪地里会降生一个粗粝坚韧的男孩,取名叫做努尔哈赤。

马上税吏治下的运河第一关

清 佚名 历代帝王贵妃大臣朝服像(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子孙们入主中原之后,在恢复经济这一命题之下几乎重复了大明初年的剧本,从减免田赋、鼓励垦荒到推广高产作物,走的仍然是以农业为本的路子。而在其他方面,甚至施行了废除匠籍以推动手工业发展这类较之明初更加激进的政策。于是,三藩之乱前仍然处于前线的江南地区在康熙中期以后即迅速转变为了清帝国稳固的大后方,以支持帝国的西北扩张战略。然而,清帝国延宕整个康雍乾三代的大扩张还是使得国家财政产生了局促,皇帝的眼睛再一次盯上了钞关,他们要从对这棵摇钱树的整顿上下功夫了。好在,扩张并非是一项单纯的烧钱活动,西北商路、东北商路、青藏商路的打通和长江商道的扩展,使得清帝国的钞关覆盖的不再只是运河沿线,而是一张以江南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巨大长途商贸网络。

摸着大明过河的清代对钞关的整顿几乎是全方位的。

宏观上,清代将钞关的征税指标固定了下来,称为“正额银”,正额银以上的称为“盈余银”,同时管关的开支也从钞关税中列支,以此保障清政府钞关税源的稳定。而如果官员在任期间,一座钞关尚且不能收满正额银的话,官员本人不但要被降级,还要以私产赔偿缺欠。浒墅关的正额银定额自康熙中期起稳定在了168709两,而盈余银则几乎年年在20万两以上,有清一代,几乎一直仅次于具有“一口通商”特权的外贸关粤海关和长江上的九江关,并长期把持着运河第一关的地位。顺理成章的,管理浒墅关就成为了天下一等一的肥差。而清政府为了限制管关官员的贪腐,将官员的任期缩短至一年左右,如果任用的官员是满人,更是多出自内务府包衣,也即皇帝家奴,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官员对于皇帝的忠诚。而在钞关税的使用上,清帝国的内帑理论上只使用了粤海关关税,其余关税均纳入了国库,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皇帝仍然乐于从各钞关的盈余银中接收地方的“孝敬”。不过,也许是大明朝留下的教训过于惨痛,清朝皇帝始终没有对保障着政府基本运行的“正额银”下手。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微观上,清政府对钞关附近城镇以及关内胥吏进行了整顿,将那些存在于灰色地带的白银夺进了国库。在浒墅关一带,受到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与清关胥吏相互勾结的帮会和掮客。自有浒墅关以来,在通关正途之外就一直存在着一个地下世界,帮会的纤夫会将过往船只从周围的小河道中拖行着绕过钞关,帮会控制的牙行会接受外地客商的委托代办关税缴纳,与帮会勾连的胥吏则会在船只的丈量过程中收取好处。如此一番操作,靠着对钞关关税的零敲碎打,在浒墅关前扎下根来。而尽管身处几乎确保盈余的运河第一关,清王朝派到浒墅关的差官们却与帮会从清初一直斗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流官制度抑或是“天子家奴”的名号已经很难解释这些马上税吏代代相承地与地头蛇们苦斗的动力来源。但仅从结果而言,这些人成功地打通了大明朝始终无法打通的基层末梢,有效地改善了清帝国的财政。

清 金锭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清政府限定了部分商品的商路,规定了其清关所在的钞关关口,这从根本上提升了浒墅关等中心钞关的地位。向苏淞一带运输的豆米杂粮,均必须由浒墅关通关。而丹阳、常州、无锡等地由于靠近太湖水系,有可能成为绕过浒墅关的通道,甚至被清政府要求配合浒墅关进行缉私。这样的限制使得浒墅关不再只是运河上的一处关键钞关,而实际成为了整个清帝国商贸网络与江南地区在部分商品门类进行贸易的唯一通道。在钞关专业化后,清政府也充分利用了这些专业化的钞关在商品贸易中的便利。在国力鼎盛的乾隆初年,钞关对于贩运米谷到灾区的商船免税,后来干脆扩展到对贩运粮食的商船全部免税,浒墅关正是这一政策的主要执行地,乾隆七年和八年两年免除的米谷船税银近四十万两,米粮从浒墅关贩运至帝国的各个角落,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一次突破三亿的时代到来。而浒墅关并没有因为免税政策和官府的整顿衰落,恰恰相反,在千帆竞渡的背景下,浒墅关镇成为了清代十四省货物辐辏之所和苏州府留下完整人口统计数字的六座大镇之一。

浒墅关
清 王翚 康熙南巡图卷第七卷/无锡至苏州(局部)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

浒墅关的衰落则到来的猝不及防。太平天国战争中,长江航道受到封锁,清帝国那张巨大的远程贸易网络瞬间分崩离析,浒墅关有史以来第一次陷入了亏损。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地方官员迅速崛起,晚清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争斗拉开大幕。至光绪二十七年,总税务司接管了通商口岸五十里以内的钞关,而浒墅关不在此列。清末由列强主导的贸易线路变化由控制海关扩张到了对于国内关税的掌控,清政府在关税自主方面的挣扎彻底失败,其中央财政体系也就此沦为了各战争赔款债权国在华的代理人。至此,曾经与清帝国自主的贸易网络高度绑定,尽享荣耀的运河第一关浒墅关,也被排斥在了新的关税体系之外,与她曾经服务的帝国一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直到一个伟大的国家建立后,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再获新生。

浒墅关 图源:苏州浒墅关发布

参考文献:

[1] 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变迁研究[D]. 李园.武汉大学,2017

[2]杨建庭.清代前期浒墅关与苏州粮食市场[J].城市史研究,2014(01):123-141+272.

[3]余清良. 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

[4]廖声丰. 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上海师范大学,2006.

[5]祁美琴.晚清常关考述[J].清史研究,2002(04):104-111.

[6]戴一峰.论清末海关兼管常关[J].历史研究,1989(06):95-108.

[7]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J]. 邓亦兵.中国史研究,2003(03)

[8]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J].清史研究,2001(03):9-22.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江南访古丨万里随舟行——从浒墅关管窥明清钞关的变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