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霍莱因:上海首展缘何聚焦大洋洲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实习生 叶紫
2023-06-03 11:00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目前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大洋洲艺术品首次离开纽约,也是该馆的展览首次来到上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也随着展览来到上海。

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他认为,“‘大洋洲展’是与希腊艺术等同等级的艺术展”;“博物馆是一个平台,把人、文化、对话聚集在一起,通过搭建桥梁实现文化的对话”,而他自己更像是一个“召集人”。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

奥地利人马克斯·霍莱因是一位艺术史学家,也是后现代建筑师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之子。他自2018年开始掌舵大都会博物馆,作为全球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都会博物馆同样面对着资金挑战、传统博物馆(美术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文物全球化浪潮下的各种问题。

在担任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之前,霍莱因曾担任旧金山美术博物馆馆长和首席执行官,也曾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发数字技术,并扩展了法兰克福三大博物馆的馆藏。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开幕现场

上海首展缘何选择大洋洲艺术

据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870年,有着百科全书般庞大的永久馆藏,涵盖来自世界各地时间跨度超越5000年的艺术珍品。除了绘画、摄影、织物和雕塑外,还收藏了百科全书般的乐器、服装和配饰,以及古董武器和盔甲。

在如此之丰厚的馆藏中,大都会博物馆的上海首展缘何选择大洋洲艺术?

“这不是仅讲述一个民族或历史文物的展览,而是与希腊艺术等同等级的艺术作品展。”霍莱因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开幕当日,展览策展人玛雅·努库(Maia Nuku,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洋洲艺术策展人)导览。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收藏可追溯回20世纪中期,洛克菲勒第三代家族成员、美国政治家纳尔逊·A·洛克菲勒(Nelson A. Rockefeller)亲自从大洋洲各地收藏而来。他在1969年,将超过3,000件来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艺术品赠与大都会博物馆。这象征着该馆大洋洲艺术收藏的正式建立。此后,大都会博物馆在其捐赠的基础上对该系列收藏进行补充,纳入了纺织物等更多不同媒介的藏品。目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收藏包含了超过2800件珍贵藏品,其幅度囊括了太平洋各地区岛屿的艺术与文化,以极具地域象征性的藏品充分反映着当地艺术表达与创新的丰富历史。

大都会博物馆大洋洲艺术展厅位于1982年建成开放的洛克菲勒翼楼。目前该翼楼正处于关闭修缮之中,也因此“这些大洋洲艺术品第一次离开大都会,来到海外进行巡展。”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外立面新翼楼大幅海报 摄于1981年 图片致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在霍莱因看来,这是“非常独特且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上海观众近距离地接触到大洋洲艺术。“不同于绘画作品的展览,由于大洋洲展品的材料十分复杂多样且易碎,能够在上海呈现十分难得。”

就大洋洲来讲,艺术代表了一种连接的力量。大洋洲的艺术家从岛屿与海洋采集多样化的原材料,以木材、树皮、纤维、贝壳和骨头等物质为媒介讲述着有关起源、祖先力量、仪式知识与表演的多元故事。无论是在开幕当日毛利人带来的演出,还是展品中的船只等等,都展示着大洋洲文化的活跃与生命力。

浦东美术馆“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展品

“展览中的‘雕塑’,不仅仅是雕塑作品,更是跨越了时间并兼具实用价值的艺术作品,并且携带了大洋洲的岛屿文化和从远古而来的精神能量。”霍莱因说。而这些对于亚洲观众而言,“或许代表着一种开放与好奇,进而产生相互的关联。更进一步讲,‘时间的轮廓’更具普世化的意义在于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迹可循的。”

视频:“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宣传片(02:37)
博物馆是文化的化身

一直以来,大都会博物馆的举办的特展引领着学术研究的潮流。今年以来,以“立体主义和错视画传统”为“毕加索庆典,1973-2023”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胡安·德·帕雷哈:非裔西班牙画家”关注委拉斯开兹的奴隶帕雷贾,探讨了被奴役的手工劳动者和多种族社会如何影响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艺术和物质文化。目前正在展出的“梵高的柏树”虽仅有44件作品,但在细致研究的支撑下,数量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独特的切入视角成为展览的关键。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梵高的柏树”展览现场

在霍莱因看来,大型全景式的展览能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但“作为一个美术馆,需要关照到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呈现未被观众了解到的一些叙事。”他尤其提到了“梵高的柏树”,研究的内容非常具体,覆盖梵高人生中两年半的时间,涉及到向世界各地的机构借展。因此这是一个不可复制、无法巡展的项目。“在展览现场,我看到有些观众面对作品哭泣、祈祷,我想他们受到了极大的感动。”霍莱因说。

2020年,大都会博物馆因疫情闭馆

2020年,大都会博物馆在疫情中迎来了开馆150年。疫情带来的改变让大都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进化”。“我认为生活在当下的时代需要制定最广泛的计划。无论是个人、还是其他方面,我们都曾经历了孤立、被剥夺的时光”,大都会在经历疫情闭馆后重新开放,不仅“让人们再次看到了艺术,也通过知识和艺术欣赏给人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学习和体验,而这正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重要性所在。我像是一个召集人,大都会是一个平台,把人、文化、对话聚集在一起,通过搭建一座座桥梁实现文化的对话。”霍莱因认为,“今天的博物馆不仅仅一个公众参观的地方,更是一种文化的化身。”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在大都会博物馆庆祝

目前,博物馆有着约20万平方米的空间,约两千名员工。“财政”也是其存在的重要支柱。“我们几乎没有政府财政支持,主要依靠慈善、赞助人的捐款和门票收入等进行运作。而美国大部分的机构也都是如此。”此外,霍莱因认为,对于如此庞大的机构运作,在财政方面需要有稳定的现金流和适当的管理才能够使其平稳地运转,“找钱”也是馆长的主要工作之一。霍莱因坦言,将馆藏做巡展的确有财政上的考量,但如果把巡展描述为经济活动是一种误解 ,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分享。比如,此次与浦东美术馆的合作,是想借“大洋洲展”与上海、与中国观众建立更多的联系,进行更广泛的文化交流。

大都会博物馆展厅内部

对于有媒体报道称,5月初美方向中方返还的两件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曾在大都会展出。霍莱因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两件文物归还中国是两国文化关系的释放。通过非法途径获得文物这一行为是违法的,不希望在大都会的展品存在法律纠纷。为此大都会将对每件作品的源头进行溯源与研究,同时也会在网站公布其来源,让信息透明化。一旦发现有来源不合法的展品将进行归还。

“大都会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展”展览现场,图中展示的为元代赵孟頫等所作《三世人马图》。

目前,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自全球(也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工作人员),讲着140余种不同的语言,工作涉及众多城市,这为博物馆带来多样的国际视角。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曾与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过不少合作,“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中国城市有合作,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拥有专门展示亚洲艺术的展厅,我们会共享研究成果。”霍莱因说。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