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历史文化】成都市同仁路:因收纳清末旗人子弟的手工作坊“同仁工厂”而得名
成都市同仁路
因收纳清末旗人子弟的手工作坊“同仁工厂”而得名
如今,在成都市长顺街西边有上、中、下三条同仁路。这三条同仁路在清代满城里是一条街,叫作西城根街。
上同仁路
相比于成都人熟悉的东城根街,西城根街没那么出名。所谓东城根就是满城的东城墙边,西城根就是满城的西城墙边。由于清代满城的西城墙就是成都大城的西城墙,所以西城根街也就是成都大城的西城墙里面沿城的一条通道,也是同仁路的前身。
清朝时有一个制度,规定满清八旗的每个男子都编入旗籍,一生下来就列入军籍,有俸禄但不可从事工商产业(清末管理松弛后才有极少数旗人离开满城,到大城中从事商业或艺术事业,且必须脱离原有的旗籍,被叫作“离旗”)。清朝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年羹尧调来满蒙旗兵入驻满城,其中1600人永驻成都,他们的家眷也随军而来。到了清末,满城内的旗兵后代已发展到5100多户、21000多人。按照规定,这些八旗兵包括家眷及闲散人员一律不得擅离营地,不得务工、务农、经商,不得买房置地,大多靠吃俸禄皇粮度日。
旗人子弟
由于清政府财力枯竭和官员贪污中饱,这些旗人只有少数能保持原有的富裕,多数普通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甚至有的靠拆家度日。清政府被推翻后,绝大部分旗人一下子就失去了生计,新成立的军政府又不可能再给他们发放粮饷。于是,社会一时间处在了动荡边缘。不少旗人还在实业街上的三英小学中聚集,打算与新政权拼死一搏,多年未用的库存武器也被发放到了青壮年手中,在满城中还有三营成建制的旗兵。
八旗兵丁
同仁工厂与同仁街
在此危急关头,四川保路同志会副会长兼交涉部长、军政府副都督罗纶作为军政府代表,约同愿意和平解决事端的满族士绅代表、四川省咨议局议员赵荣安,前往将军衙门与清政府最后一任成都将军玉昆进行会谈。在玉昆主持下,双方决定和平解决旗人问题,尽可能弱化汉满之间的矛盾。为达此目的,罗纶偕夫人迁入满城东门街赵荣安的一位亲戚家住下,以身家性命作担保。
罗 纶
后经历东校场兵变、赵尔丰被杀等事件起伏,最终军政府和旗人双方代表在西御街的川东会馆中进行具体商议后决定:先发放给每个旗人3个月薪饷,后再发3月,且旗人所有房屋都发给管业证,允许自由买卖。军政府还拨出10万银圆,用以解决旗人的生计困难,其中7万分配给旗人,另3万在支矶石街中的关帝庙(即支矶石庙)和西城根与今天实业街交界处建立手工作坊,收纳旗人子弟学习技艺,生产毛巾等日用品。此外,将军玉昆被礼送出川,满蒙旗人交出全部武器。如此一来,成都满城得以和平易帜。
清末民国初百姓生活照
为表达不搞民族歧视,一视同仁、五族共和的态度,西城根处建立的手工作坊被命名为“同仁工厂”(该工厂经营至1920年,因军阀混战、管理混乱而倒闭)。满城拆除后,原来的西城根街逐渐成为一条众人通行的道路,1923年整修后,形成了一条“长二千零八尺、宽一丈四尺”的马路,于是便把同仁工厂所在的这条西城根街改名为同仁街,一直沿用至今。因同仁路较长,所以分为上同仁路、中同仁路、下同仁路三段。
至此,西城根街改头换面,以同仁路的新面貌示人。
同仁路很长 故事也很多
下同仁路
支矶石公园
在同仁路西侧的城墙边,原有满城中的箭道,种有不少树木,面积达十余亩。1924年,曾把支矶石街以北的这一地区,加上原同仁工厂的一部分,改建为森林公园。这座公园就是成都城中最早出现的森林公园,中有百年楠木千余棵,因原来的支机石庙在公园南端,因此又被称为支机石公园。
这座公园在民国时期是成都除少城公园、中山公园外的第三大公园,还曾是当时的群众集会场所。1928年春,著名的“一中事件”中,成都各个学校学生代表数百人举行的声援一中同学的集会,就是在支机石公园举行的。
不过,这样一座大公园没有保留下来。抗日战争时期,森林公园被空军层板厂占用,楠木林也遭砍伐,整个公园不复存在。
支机石公园老照片(舒新城 摄)
罗城遗址
除了公园,同仁路上还藏着更为古老的秘密。
在位于上同仁路的原成都纸箱厂和位于下同仁路的成都制药一厂,先后发现了唐代成都城墙(罗城)遗址,从而证明了唐代到清代,成都城墙西面位置基本没有移动这一事实。
上同仁路罗城遗址标志
在今天的上同仁路和二道桥街交界处,由条石与古砖垒着一圈似墙非墙、似堡非堡的建筑,上面还栽有大叶榕——这个位置便是之前发掘出来的罗城遗址位置。其实这个位置是当年开发商在同仁路修建“聚星城”楼盘时,故意将搜集到的罗城条石和古砖在遗址位置上修建了一个那样的建筑,用以作为罗城遗址位置的地理标志,可以算是今天凭吊唐代成都的一个去处。在罗城遗址位置附近,还曾有一家茶馆,改名唐城,并在门前挂着由成都收藏家江功举撰写的对联:“古址遗残墙杜陵觅句来此,少城留雅座时彦谈茶正在斯”。
成都画院
断壁残垣,是历史遗留下的一角;成都画院,则是文化传承的杰作。
成都画院
在同仁路与支矶石街相接处,即过去支机石庙的地方,有一座十分完整精致的三进四合院——这就是1980年成立的成都画院。2004年,同仁路改建扩建工程的原方案对成都画院这个大院落的前部有所影响。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坚持下,决定保护成都画院的完整,对同仁路的工程方案作出调整,这才保存了今天在成都城区还能见到的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后期风格的成都四合院——这也是成都市唯一的一处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
成都画院内景
在这四合院的门前,有两株树龄近千年的古银杏,即原来的严真观、后来的支机石庙前的古银杏,就连花坛上的用砖也全都是古砖。1987年至1989年,成都画院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2007年,又进行了一次工程量更大的内部改造,按“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完善功能、合理利用”的原则,将原来的几个院落以通透式展厅为主,重新进行安排。改造后的成都画院,不仅成为一处外观优美且极富特色的、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美术馆,而且也是全国唯一的老建筑四合院美术馆。
有带走的,有留下的;有新的,有旧的;有令人满足的,也有令人遗憾的……同仁街历经风风雨雨,保存到了现在。无论得失,时光所至,一视同仁。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