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报评公车标识工作全面铺开:用公开凝聚改革力量

李拯/人民日报
2018-08-09 06:49
舆论场 >
字号

北京等地采用公车贴标的方式,在车窗右下角贴上标识和监督电话;浙江等地采用车身喷涂的方式,执法执勤用车按规定喷涂统一图案以及监督电话……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或完成公车标识工作。公车标识全面铺开,以公开进一步释放改革的诚意,更标志着公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公车改革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到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自上而下、全面铺开,再到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公车改革财政配套制度的通知》,公车改革步步为营、由浅入深扎实推进,体现了“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改革决心,也彰显了“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的改革智慧。公车改革呈现出的新气象,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实效的一个剖面。

一段时间里,人民群众对“车轮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腐败”反映强烈,公车滥用不仅涉及公款使用问题,更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由此看来,公车改革正是深化改革和反腐倡廉的一个结合点,通过推进公车改革,既可以用反腐倡廉来助力公车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可以用配套制度建设为改进作风保驾护航。当完成标识的公车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上路,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看得见、可监督的公车改革,这实际上就形成了政府形象的一个流动窗口,不仅宣示着公私分明的现代治理价值,更用公开展现出改革的底气、凝聚起改革的力量,并倒逼公车管理和公款使用的逐步完善。

纵览这些年公车改革的历程,成效来之不易。为什么久推不转的公车改革能够向纵深推进?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善于通过公开的方式吸纳群众有序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合力。事实上,不仅是公车改革,从分级诊疗、医药分开、基本医保的全国联网,到环境督察制度注重整改措施公开、吸纳群众监督,正是让改革在阳光下运行,通过信息公开让中央决策和群众期待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强大合力。可以说,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能稳步推进、不断向前。

当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就拿公车标识工作来说,有的地方仍在小范围“造盆景”或者走过场,有的地方查处和监督跟不上,这些都是对改革落实的软抵制。同时,公车改革之后,如何解决去偏远和交通不便地区下乡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差旅费等现行制度与公车改革制度的衔接工作?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最终解决。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而言,不能指望一次改革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深入过程。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砥砺“没有完成时”的决心,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才能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实践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能啃下公车改革这样的硬骨头,本身就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之坚、力度之大。以公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标志,全面深化改革将在解决问题中砥砺前行,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的获得感。

(原题为《公车标识,用公开凝聚改革力量》)

    责任编辑:张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