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历博旗袍展的民国往事:叶浅予参与设计,吴湖帆题过店名
提及“海派旗袍”,总能勾起一连串与上海城市文化相关的联想,如“月份牌”上身着海派旗袍身姿曼妙的女性形象;如当年的四大百货先施、永安等百货橱窗中的旗袍陈列;或者你可曾想到,当时的国产时装品牌“云裳”的店名是由吴湖帆用篆书题写,叶浅予是“云裳”时装的设计师,设计过不少旗袍款式……
“衷藏雅尚·海上流晖——王水衷捐赠服饰展”昨天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获悉,此次展览以70余件旗袍为视角,关照当时上海的城市文化和生活状态。此次展览缘起于台湾地区收藏家的一次服饰捐赠。
展厅展览缘起:为旗袍寻觅最好的归宿
“海派旗袍诞生在上海,把漂亮的旗袍放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于是找到最好的归宿。”在昨天下午举行的“衷藏雅尚·海上流晖——王水衷捐赠服饰展”开幕式暨文物捐赠仪式上,台湾地区收藏家王水衷形容自己的心情如同女儿出嫁,既不舍又高兴。
满地提花缎无袖单旗袍(新新公司出品)约1940年代王水衷是台北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台湾地区收藏家,此前他曾将自己收藏的4件民国时期崇明县官印捐赠给上海崇明博物馆,3件辛亥革命文物捐赠给武汉市。此番,他将自己珍藏的338件海派旗袍等服饰和相关饰品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据其介绍,他收藏海派旗袍等服饰已逾30年,此次是借着上历博新馆落成的契机,让这些海派文化的优秀作品物归其所。
粉地印花八字襟无袖单旗袍 (约1930-1940年代海派旗袍是极具上海地域文化特色的服饰,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是传统文化与西式文化融合的典范。王水衷捐赠的服饰以海派旗袍为主,还包括清代旗女袍服、长马甲、倒大袖上袄等。其中典型的长马甲、倒大袖圆下摆上袄、阴丹士林旗袍、火腿纹印花旗袍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服饰。
展览现场打开上海女性的衣橱一角
本次展览选取王水衷捐赠海派旗袍的其中70余件进行展示,分“序幕”、“时尚盛宴 文化沙龙”、“现代女性 摩登生活”、“民族工业 上海制造”四个板块。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件清代的旗女之袍——“桃红色团花纱镶花边袍”。
清代的旗女之袍——“桃红色团花纱镶花边袍”据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介绍,旗袍的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代长袍,它和清朝的旗人或许存在某种干系,但是清代文献中并未出现“旗袍”这个称谓。而在现今所能查到的最早的“旗袍”称谓出现在刺绣大师沈寿口授、张謇整理的著作《雪宦绣谱》中。该本著作中“旗袍”的所指确实是清代旗人之袍,并不是近代以来国人心目中的旗袍。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员张霞认为,旗袍的名称和外观与清代旗女之袍有一定关系,然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旗人在袍服里面穿裤子,而海派旗袍的穿着方式更接近西方的onepiece dress,里面是不穿裤子的,这对当时而言是比较大的一个变革。
绿地提花镶花边真丝倒大袖夹旗袍(约1930年代)
作为展览的内容设计者,张霞在对这批旗袍的纹样、面料、款式做了深入研究后发觉,这批旗袍跟当时上海城市当中的女性穿着的款式非常像,反映了当时上海城市的一种生活状态。换言之,“它们属于1930—1940年代万千上海小姐的生活日常”,而展览也在某种程度为我们打开了当年上海女性的衣橱一角,“它们的面料、纹样、款式大都精细考究,充满时尚气息”。张霞说。
展览现场而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从展览中看到的是服装的面料和民国的机制技术。“ 从服装的面料角度看,这批藏品是非常丰富和完整的,能够反映民国机器的制造业、机器的印花、针织、包括蕾丝等各种各样新技法的使用,这是其最大的一个特色,也是其最珍贵的地方。”
叶浅予为“云裳”公司设计旗袍
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从中看到了民国时期一大批文化名流与画坛名流与海派旗袍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厅布置“云裳”公司及其橱窗1927年8月7日,在卡的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路口,一家由沪上文人、社交名流和美术家合作的服装公司开幕,取名“云裳”。据张霞介绍,“云裳”公司的股东包括徐志摩、周瘦鹃、胡适等文化名流。知名女性张幼仪、唐瑛、陆小曼与公司经营都有关系。其店名“云裳”是由著名画家吴湖帆用篆书题写,画家叶浅予做过时装设计师。
叶浅予在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中写道:“我对美国同一出版社出版的《Vogue》时装杂志也发生兴趣,开始在《上海漫画》和《图画晨报》发表时装设计图,还被一家(云裳)时装公司聘为设计师。”叶浅予在1931年至1933年期间为《玲珑》画服装设计插画50余幅,其中旗袍和带有旗袍元素的服装占了大多数。他还为“云裳”公司设计过广告。这些在此次上历博的展览中都有所呈现。
印花真丝短袖单旗袍 (约1930-1940年代)-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