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医生提醒:5种肉,少吃或不吃

2023-06-02 1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DrX的医学江湖 DrX说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为457万例,死亡300万例,各类数据均为世界第一。对此,不少人认为这和爱吃肉有关系,毕竟在早前包括红肉和腌肉等,都被列为了致癌物。

需要承认的是,中国人确实爱吃肉,和癌症病例世界第一相呼应的,我国肉类消费总数也比其他国家要多得多。2019年,我国肉类消费为9420.3万吨。难道,我国癌症高发,真的和爱吃肉有关吗?

我国癌症高发,都是长期吃肉惹的祸?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肉这个概念比较广泛,往往囊括了所有类型的肉类食物,比如红肉、白肉以及加工肉等。殊不知,早在2015年国际癌症机构便已经将加工肉类列为一类致癌物,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

诸多研究都表明,长期食用加工肉和结直肠癌有关。而长期食用红肉,则和包括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有关。

既然这些肉吃多了可能会增加患癌几率,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从此以后就不能吃肉了?肯定不是的!

首先,癌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污染物暴露等,并非是只受到某一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其次,虽然很多研究都表明癌症的出现和饮食有关,但绝对不会因为只是受到吃肉这一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都和没有吃对肉有关,有些肉本身就不宜多吃,有些人还很喜欢吃,甚至长期大量吃,那必然会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

就比如白肉,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白肉是指鸡、鸭、鹅禽类,以及鱼、爬行动物、甲壳类动物、贝类动物的肉,外观呈白色。白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白肉中蛋白质含量更丰富,其中一些深海鱼、贝类肉还有EPA、DHA等营养元素。

医生劝告:5种肉确实要少吃或不吃

①加工肉

加工肉囊括的范围很广,常见的热狗肠、火腿、腊肠、培根、香肠、肉罐头、卤肉等,都属于加工肉。

加工肉的一大特点就是都经过了深度处理,味道往往比较好。前面我们说了,加工肉属于一级致癌物,研究显示,如果每人每天摄入50g加工肉,可导致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升高18%。

此外,很多加工肉都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是不致癌的。但在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中的二级胺结合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是致癌物,长期摄入后罹患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风险会明显增加。

②红肉

所谓红肉,指的是哺乳动物的肉,外观一般呈红色,比如猪肉、牛肉、羊肉和兔肉等。红肉的特点是脂肪含量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锌等矿物质。

前面我们说到红肉属于2A类致癌物,也就是“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这是因为红肉里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从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虽然红肉并不能直接和癌症挂钩,但如果摄入过量,还是会增加致癌风险,所以大家平时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③腌肉

腌肉主要包括我们平时经常能够见到的腌制肉和中式咸鱼,中式咸鱼作为世卫组织明确认证的一级致癌物,长期食用会增加罹患鼻咽癌的概率。

腌肉最大特点就是在腌制时放入大量食用盐,以达到吸走肉中水分来实现长期储存的目的。也就是说,腌肉的含盐量往往都很高,我们在食用腌肉后,会增加肾脏负担。再加上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这就导致我们体内的水分很难排出。钠就会在体内不断聚集,从而引发水肿,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最后,腌制肉中还含有二甲基亚硝酸盐,食用后进入人体会转化为致癌物质。

④淋巴肉

淋巴肉其实挺恶心的,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吃淋巴肉,但怕就怕有些时候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食用了淋巴肉。

比如2020年1月,湖南就曾曝光出一起回收淋巴肉等边角料,进行加工的工厂。这家工厂每天会将大量的淋巴肉进行初步加工,然后直接送往各个市场,最后再制作成肉泥,用于饺子馅或者包子馅流入到餐桌中。

2020年11月,媒体爆料了重庆一家涉嫌用含有淋巴结的猪肉,制作加工成“食用猪油”。

淋巴结是动物过滤病原的器官,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只是看起来恶心,但真正食用的话也没有太大危害。可淋巴结一旦出现充血、水肿、化脓等病变,其中可能就携带病原微生物等。

所以,大家在购买饺子包子等有馅的食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店家,食用时如果发现肉馅黏度和正常口感不一样,就要当心了。

在购买猪肉时,如果摸上去有明显颗粒感,且颗粒比较硬,那就很有可能是淋巴肉。

⑤烤肉

最近几年烤肉十分流行,烤肉吃起来确实口感不错,但需要明确的是,肉在经过高温煎炸时,肉里的油脂会经过氧化分解等反应,很容易产生苯并芘。而这个苯并芘就是大名鼎鼎的一级致癌物,可以想象得到,烤肉吃多了是什么结果。不仅会加剧皮肤、肺、膀胱等器官组织癌变,还可能会引起胚胎畸形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