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御风而行向未来”,看苏浙沪皖当代美术界的实践思考
“御风而行向未来——长三角绘画作品联展”近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苏浙沪皖四地美协分别邀约、遴选代表近年美术创作成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精品,共计约280作品,作品风格多元,题材多样,既有表现现实题材的具象作品,也有描绘诗意风景的抽象作品。
“此次展览如此大的规模和作品量,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可以看做是一次当代美术检阅。没有空泛、贫乏的套路,都是扎扎实实的实践,以及对绘画艺术的认真思考。”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御风而行向未来——长三角绘画作品联展”是中华艺术宫“海上观潮”艺术系列大展的重要展项之一。三省一市的美协各推荐了70幅左右的作品,在展览中,既可以看到各地创作者鲜明的个性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为长三角文化共同体的共有基因和精神链接。
李向阳《非相1913》(上海)
作品灵感来源于《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王剑锋 《同袍》(上海)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现实与想象进行了空间上的并置,通过对两位年轻消防战士休憩时入梦场景的描绘,展开了对和平年代平凡英雄的叙述,并以纪念碑式的构图将主题和表现手法结合,完整地呈现了作者的意图。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涵盖老中青三代,既有各地知名艺术家,如上海地区的张培成、李向阳、周长江等,江苏地区的魏鲁安、戴家峰、孙宽等,浙江地区的杨参军、池沙鸿、骆献跃等,安徽地区的杨国新、陈林、丁力等,还汇集了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观众既能看到当下九零后艺术家创作者如何打破陈规,在绘画领域实践着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又能感受成熟艺术家的思想与技艺。
张培成《洪荒岁月》(上海)
在此幅作品中,张培成采用特写式取景,动物、什物也平置于同一景观,把所画对象全部拉到近景,按照形式法则而不是科学透视法则安排它们的位置。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包括形体、结构、色块配置等,都依照构成的要求加以归纳或分割。并且通过对这些构成的随意化处理,使此幅作品脱离了写实画法与风格,更能发挥个性、创造性。
毛冬华《观海系列-上海外滩故事》(上海)
作者站在当下,回望上海传统向经典致敬。笔墨语言为积墨没骨法,继上海外滩、观海二大系列,表现现代玻璃和钢的建筑以及西方石材为主的建筑之后,表现传统以砖瓦木的建筑,体现这套笔墨语言的生长性和融合度。艺术家的创作习惯于用转视的方法,透过玻璃幕墙的观看世界,表现事物,一则解决了城市建筑的透视问题,二来解放了笔墨。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探索水墨语言的可能性。
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从展览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共同特点,艺术家们对于绘画本身的传统继承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在‘诗意的表达’上有诸多创新,具有江南文化婉约的一面。当然因为作品量很大,也不仅仅只有婉约,也有一部分作品是非常粗犷的表达,作品个性很丰富。”
丁力《松龄万古春》(安徽)
苍松图画面,以水墨写意手法表现,寓意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画面注重章法上的虚实、疏密、繁简的统一,用笔苍劲有力,行笔严谨;落墨干湿交融,追求温润古雅。
陈林《云山·仰》(安徽)
云山图是历代画家钟爱的题材,《云山·仰》将现代空间与传统绘画中的有关元素有机结合,试图探寻工笔花鸟画当代表达的可能。
洪波《新安百里弦歌》(安徽)
在这个相同特征的前提下,各省市也有一些差别,陈翔认为,这种地域性差异与各地的绘画传统是分不开的。“绘画传统、艺术生态、自然环境,这三个方面的结合对艺术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上海的都市化特征就非常明显,世界通用绘画语言的融合就是较为典型的特点。”
巫俊《黑白徽州之二》(安徽)
油画《黑白徽州之二》创作素材采用典型徽州古民居建筑为主体,画面注重现代构成因素。为了准确表现古民居古朴与沧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调,强调绘画表现性和油画本体语言的表达。风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而是一个直觉感受重新组合的空间,以强化视觉冲击力,更好的表现历史悠久的徽文化。
在展览现场,也能看到许多现实题材作品。陈翔观察到,近年来艺术家的创作视角越来越注重生活,但这种关注又与解放初期美术界的关注现实不同,“今天的关注切入点、视角、绘画语言、各自的感受更加个性化。呈现出来的丰富表现来源于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本身,各地的现实环境、场景、不同文化氛围对艺术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同时大家都在追求一种对话交流、对外融合的倾向,也能看到各地艺术家主动寻求灵感的努力。”
魏鲁安《悬浮的记忆》(江苏)
画家用自己的绘画形式、造型语言表现水中漂浮着的物象。泳池、翻动的水花以及漂浮着的孩童。通过流淌不定的笔触和一种虚幻的形态展现一种消逝的情景。
蔡涛《暮色》(江苏)
此次展览还汇集了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年轻创作者的艺术面貌新颖,通过他们的作品,也能看到一些未来发展的方向。陈翔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在关注现实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比如就传统绘画语言本身来说,对笔墨、章法的钻研,从现代绘画角度,对图式、色彩、造型的探索,都各有千秋。而正是这些围绕绘画本体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探索精神,让‘长三角绘画作品联展’保持着一定的学术品位。”
张谷旻 《深秋》(浙江)
作品展现川西北七曲山大庙之秋日景色,大庙为文曲星道场,规模恢宏,院内及后山近千株百年柏松甚是壮观。
邵蓓艳《绿水青山-冬至》(浙江)
“此次展览如此大的规模和作品量,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可以看做是一次当代美术检阅。没有空泛、贫乏的套路,都是扎扎实实的实践,以及对绘画艺术的认真思考。”陈翔说。
澎湃新闻获悉,“御风而行向未来——长三角绘画作品联展”持续至8月31日。展览期间,中华艺术宫还将举办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艺术家讲座、导览等多场公共教育活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