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保持童真,向阳而生
原创 世博会博物馆
《第一步》
梵高的画作《第一步》(First Steps)描绘了一个母亲引导着她的孩子迈出他的第一步的场景。
曾几何时,我们用蘸满颜料的双手,
在白墙上画满了星辰大海,
欢声笑语,留下童年的快乐印迹;
从午后到傍晚,我们用海水与沙子
在海滩建造一座座城堡,
童年的梦想,在稚拙的手中变得鲜活与清晰。
曾几何时,你沉浸于简单的快乐,
而不顾父母一再催促?
时光过得很快,
我们的童真,走丢了吗?
保持童真,向阳而生。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梵高
《鸢尾花》
他不知疲惫地涂抹,
不知疲惫地倾诉心中的爱和美。
他,就是梵高。
《红色葡萄园》
"纯真是人类最大的天赋,
它给我们的生命注入了无限的可能性。"
—— 威廉·布莱克
除了弟弟的资助,没有任何收入,而比贫困更难以忍受的,是无人赏识的孤寂。一生中,梵高只卖出一幅画。颤抖的笔尖,浓烈的色彩无不诉说梵高激荡的内心。他不在乎能不能被理解,不在乎是否贫穷,甚至不在乎疾病的折磨,他相信有人能懂他。
真的有人能懂他吗?他在有生之年,似乎没有等来。
《梵高自画像》
金黄的麦浪,湛蓝的天幕,璀璨的阳光。这样的美景是他生命最后的景致,更是他给世界的最后一封情书。“砰——”的一声,惊起一片鸦群。这位天才画家短暂的一声结束了。这个时候,他只有37岁……
《麦田上的鸦群》
在这短短的7年内,这位天才画家,保有一颗孩童般的赤诚之心,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画作中,我们不能给生前的梵高带来一丝慰藉,但我们能从他定格在作品中永恒的爱与美中感受到这位天才画家那如赤诚孩童般的心。
"纯真是美的第一要素。"
—— 欧·亨利
在几份事业失败和求爱屡次受挫后,梵高踏上了去往巴黎的旅程,他去往当时艺术的中心,终于要更进一步地追寻对于艺术的热爱。在巴黎的一个咖啡馆里,他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的画家。印象派画作中重视自然光影和户外风景的特点深深吸引了他。
1867年,封闭国门许久的日本首次参与世博会,“浮世绘”作品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其扁平的结构,大胆的用色也给梵高带来了许多启发。
《浮世绘花魁》、《雨中的桥》
这幅浮世绘花魁就是梵高如孩童般天真的临摹作品之一。从外显的绘画形式,到日本画内核的思想,都是梵高学习的内容。
《向日葵》
他把“地面上的太阳”——向日葵作为描绘对象,注入自己满腔的热情,他觉得:“向日葵可以说是属于我的花。”向日葵既代表了梵高向阳而生的意志,也代表了他对于高更浓厚的友谊。
《星月夜》
当时的梵高其实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但他没有抱怨和放弃。在广袤的天地间,在无垠的宇宙中,即便只有小小一隅成为梵高的栖身之所,他也不认为自己生活在阴沟里,他更从未放弃对于星空的描绘。星月夜里,如火舌般上窜的黑色柏树,巨大螺旋的星轨,在深蓝夜空中散发温柔光芒的月亮——都构成了他对于美的理解。
"纯真是一种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 黑格尔
如孩童般纯真善良的梵高,对于梦想执拗的梵高,对于友人热情如火的梵高,却一直因为精神疾病,被世人误解。
可以说,在他的一生中,唯一懂他,珍视他,敬爱他,更怜惜他的人,只有梵高的弟弟,提奥。
提奥
提奥不仅仅在经济上作为他最大的支持,更在精神上与哥哥有深刻的连接。
提奥对于自己的哥哥,他总倾囊相助。事实上,除了每月一次250法郎固定的资助,弟弟还在别的,梵高不知道的地方,默默支持着他。
而这样的情谊,梵高更是铭记于心。梵高对于自己拮据局促的处境十分清楚,所以对于不能尽快报答弟弟,他时常感到内疚,在对弟弟信中,他写道:“你对我这么好,我真希望能为你做点儿什么,来证明我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盛开的杏花》
在1890年,收到弟弟提奥要做父亲的消息,梵高喜出望外,将对于未出世侄子的满腔爱意和柔情画作一幅杏花。不同于其他画作狂放热烈的笔触,梵高的这副盛开的杏花,显得纯洁又安宁。低饱和度的暖蓝色和纯洁乳白色交相辉映,每一个看画的人仿佛都能闻到花朵的清香,感受到初春的生命力,和梵高为这个孩子带去的美好祝愿。
提奥给孩子起了与哥哥一样的名字:“亲爱的文森特,就像此前我们跟你说过的,如果是儿子,我们将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这孩子以后可以像你一样有决心,有勇气。”这幅画也成为文森特家族一幅永不出售的画作……
"当你失去了纯真,
就等于失去了生命的魅力。"
—— 罗曼·罗兰
有人说梵高是“一个永怀童真的人”。梵高的一生是挣扎的,痛苦的,不被人理解的。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失去对绘画的热爱。他如同孩童般,对于世界有无限好奇的目光、有一颗赤诚之心、有向阳而生的意志。即便生活以痛吻他,他却报以最热烈的色彩!
《保罗·高更》
梵高在1888年6月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独自生活的那些画家很愚蠢,把自己隔绝会失去很多东西。”他也确实是这么践行的,他来到有着灿烂阳光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并且邀请另一位后印象派画家高更与他一同前往,并决定建立画室。对于实现梦想的兴奋和对于友人的期盼夹杂在一起,如南法灿烂的阳光一般点亮了梵高的生命。
梵高在阿尔勒的创作时期,喜欢到附近的孤儿院画画,他认为纯真的孩子能够帮助他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梵高的画色彩丰富,笔触粗犷,融入了他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种如同孩子般质朴纯粹的创作语言,唤起观者情感的共鸣,成为梵高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婴儿马塞尔·鲁林》、
《卡米尔·鲁林肖像》
“我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仍然是一个孩子,只不过我现在有更多的玩具。”
——梵高好友画家莫奈
原标题:《保持童真,向阳而生 | 《梵高再现》送票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