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这五年|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振兴,补齐“短中之短”
6月5日起,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今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3周年。在2020年8月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因地理、气候、历史等原因,包括安徽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及滁州、六安所属四县(市)的皖北一度是安徽的“口袋底”,其面积5.3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的37.8%,常住人口2943万、占全省的48%,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0.8%,人均GDP为全省的63.7%。“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安徽日报》2021年曾刊文说。
2011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提出把加快皖北振兴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皖北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家视野和区域布局。2021年底,沪苏浙有关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各市,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结合的合作帮扶工作格局,进一步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一年多来,在补齐“短中之短”皖北的区域共建中,随着产业协同等高对接、人才资源交流合作、民生领域共建共享等的推进,长三角地区正通过探索区域内合作帮扶欠发达地区的实战经验,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区协同发展新模式。
区域合作:沪苏浙结对帮扶
据国家发改委2021年底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闵行区与淮南市结对、松江区与六安市结对、奉贤区与亳州市结对,江苏南京市与滁州市结对、苏州市与阜阳市结对、徐州市与淮北市结对,浙江杭州市与宿州市结对、宁波市与蚌埠市结对,结对合作帮扶的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
帮扶的重点任务包括:干部互派交流,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挂职,注重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参加。
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鼓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
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按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共同开拓优势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跨省市旅游路线和新产品。
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康养等资源共建共享。
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等。
2022年4月,安徽出台《推进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以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重点,部署八市在与沪苏浙实现产业协同等高对接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要求八市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采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园中园”等模式与帮扶城市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2023年5月19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韩俊来到阜阳技师学院,实地察看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安徽发布”微信公号 图
“皖北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没有皖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今年5月中旬,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阜阳市调研时强调,皖北要加快跟上全省乃至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部署加快皖北全面振兴的举措时,他提出的第一条就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交通、市场、资源等优势,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努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效果初现:经济“活水”流动起来
一年多来,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互访对接600余次。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成为多组结对城市在产业协同方面的主抓手和合作帮扶的重中之重,淮北、徐州,蚌埠、宁波,淮南、闵行,六安、松江,滁州、南京等省际结对共建园区均已成立。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宁滁两市共建的三个结对合作园区已签约落地高端锂电材料、光伏、大型钢结构件生产制造等项目14个,总投资171亿元。
随着项目资本的高效对接,经济“活水”流动起来,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逐步补齐。宁滁两市去年签署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在菜篮子基地建设、农业招商引资、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优势互补,滁州建成27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去年销往南京的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超100亿元,增长21.5%
同步流动的还有人才。去年,皖北八市派出近200名干部赴沪苏浙有关单位跟班学习。宁滁两地通过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在南京设立人才研发飞地,建立人才驿站和农民工工作站、人才培养基地。宁波组建专家服务团赴蚌埠开展服务基层活动,涵盖基础教育、基层医疗、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农业技术等。淮北通过共享徐州的资源,在当地建起集政务服务、产业聚集、创业孵化于一体的淮北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至去年11月入驻企业20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为让群众更多享有一体化发展红利,民生领域的合作是帮扶的另一重点。去年3月,亳州与上海奉贤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通过建立两地跨省通办的工作机制,实现132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沪苏浙的优质医疗资源也在加快向皖北流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浙大二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协作医院”在宿州市立医院揭牌。提速迈进的还有交流合作办学的步伐,蚌埠选派教师、校长(园长)到宁波跟班学习,江苏师范大学在淮北建设附属相山实验学校,亳州市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位于苏皖交界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已有4000名学生入学,与本部实行师资、管理、制度、教学一体化。
拓展多层级多领域合作
统计显示,2022年皖北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到位资金已达4127.5亿元、增长15.2%,其中引进沪苏浙资金2117.5亿元、增长21.2%。
澎湃新闻了解到,2023年的结对合作帮扶将涉及更多领域,创新合作的链条不断延伸。
根据部署,今年安徽将推动结对合作园区全部挂牌成立并实体化运营,指导各市编制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推动皖北城市加快融入沪苏浙城市产业链供应链,省级还将组织开展多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对接活动,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培育6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皖北城市加强与沪苏浙城市的数字经济合作。
滁宁城际铁路 “中国中铁”微信公号 图
同时,鼓励结对城市所辖县、区、开发区开展“一对一”对口合作,推动结对城市向科创、交通、外资利用等多领域拓展合作。如科创方面,支持结对城市共建共享科创资源,协同打造“双创”合作平台;交通方面,完善省际跨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协调推动滁宁城际、徐淮阜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
携手开放的步伐也将稳步加快。今年安徽将组织开展“沪苏浙外资企业皖北行”,促进外商交流和项目对接;支持皖北城市依托“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实现海外仓信息资源共用共享;加快促进蚌埠自贸片区与宁波自贸片区联动发展,协调支持蚌埠申建综合保税区,推进跨境贸易一体化发展。
“安徽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5月17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暨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表示,全省要坚持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做好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大文章,坚持自主培育与主动承接相结合,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作为有效载体,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进一步补链、固链、强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