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神舟飞天,这些高校都出力了

2023-05-31 1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箭”已至,叩问寰宇;星河灿烂,再立新功。此次发射成功的背后,凝聚着许许多多高校师生校友的耕耘与奉献,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等,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助力国家航天事业,展现了新时代高校的奋斗与担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神十六乘组中,来自北航的青年教师桂海潮,作为新晋第三批航天员之一及我国首位载荷专家,一亮相就受到广泛关注。

桂海潮,男,汉族,籍贯云南施甸,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除了载荷专家桂海潮,北航多支科研团队同样在默默奉献,大批航天一线校友全力以赴,托举中国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

例如,5月10日,天舟六号成功发射,携带近百件空间实验相关产品,多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将等待航天员乘组完成,其中就有数项来自北航。北航科研团队牵头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某型样机,以及北航科研团队研制的某器件和某探测系统,已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奔赴“天宫”空间站,将在空间站上开展长期在轨试验。北航科研团队自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开始,开展航天器交会对接羽流问题研究,成果同样应用于神舟十六号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

此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副总设计师吴志强、张万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三任总设计师、现任总指挥荆木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等一大批北航校友也在倾情担当,为祖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西安交通大学

本次航天任务中,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四度飞天的航天员,也是我国迄今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陆军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陆军某部队副部队长,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2016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航天功勋奖章”。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21年,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国防科技大学

朱杨柱是国防科大培养的首位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这次出征,他还将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并在太空开展相关技术试验。朱杨柱迈出了科技人员“飞天”的第一步,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科技人员前往空间站探索浩瀚宇宙。

本次任务中,朱杨柱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副总设计师张柏楠、唐一华、张海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邹利鹏,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以及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有着共同的身份——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学员。

聚焦我国航天领域,从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走出去的科技帅才灿若星辰——

张育林: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原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

周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朱广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唐志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

张忠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郝照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小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

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勇担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哈工大一直在路上。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哈工大持续参与神舟、天宫、天和、天舟等系列研究数百项科技成果助力载人航天,为中国空间站建成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请翻转手机横屏观看)

▲ 图片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

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年来,哈工大为我国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其中一大批杰出校友为载人航天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神五”发射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胡世祥、栾恩杰,“神六”“神七”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总指挥尚志,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神十六”飞船总设计师贾世锦,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KM6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三垂一远”模式的提出者李元正等等。

西北工业大学

为了此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西工大师生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相关工作中。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中,航天员随身佩戴的辐射剂量仪,其核心元件采用了材料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介万奇教授团队研发的碲锌镉(CZT)探测器。CZT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室温辐射探测材料,基于CZT材料制备的探测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准确计量辐射数据,对于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万奇教授团队从事X及γ射线探测与成像用碲锌镉半导体材料、器件制备、应用技术和产业化研究,团队生产研发产品多次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

西工大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及其所在的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航天器整体式结构系统优化,实现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性能并显著减轻重量。

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院士团队

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西工大机电学院刘维伟研究员,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通过检测-加工一体的自适应加工技术,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

西工大生命学院杨鹏飞副教授,参与我国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研究,开展了空间飞行对航天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为长期飞行任务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还有CZ-2F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胡海峰、梦天实验舱副总设计师樊蓉、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信息与电子专业总师孙勇、梦天实验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广兴等一大批西工大校友积极参与到了相关项目任务中,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

作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发射前,三位航天员顺利完成了由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负责的两项科学实验的在轨操作培训及考核,后续将按计划在天上开展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仪在轨实验以及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装置在轨实验。

“神箭”出征,神舟飞天,一批批北理工人默默耕耘、不懈追梦,为他们保驾护航。其中包括: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敬铮、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产品保证经理(副总师)郑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李蒙等等。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2000届校友,现任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 敬铮

图源:北京理工大学

在逐梦九天的路上,北理工校内师生团队也在前仆后继做出突出贡献。例如,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自2011年起持续为历次空间交会对接贡献力量;北理工科研团队研制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后,十八年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技术及服务......一代又一代北理工人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肩负加快建设航天强国重任,奋力书写航天强国梦想。

厦门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赵玉芬团队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承担的“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项目作为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批项目,将跟随神舟十六号乘组进驻空间站问天舱,并在神舟十六号乘组的协助下开展在轨实验。

产品验收测试

图源:厦门大学

该项目首次将核苷、氨基酸与磷相结合来探索密码子起源,考察重力效应与生命进化的关系;首次实现在轨原位化学反应及原位动态反应监测;为完善生命的化学起源理论体系及寻找地外生命宜居星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除了这个项目外,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艳副教授承接的“梦天舱舱外暴露平台项目”的样品单元已于5月11日随天舟六号到达空间站,也将由神舟十六号乘组协助开展在轨实验。

本文为不完全统计

你还知道哪些高校

在默默为我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欢迎来评论区为它打call~

原标题:《神舟飞天!这些高校,再立新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