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95%,我们和剩下的“5%”聊了聊①

上海大调研报道组
2023-06-13 07:0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大调研 >
字号

把纸箱纸盒丢进可回收垃圾桶,把打包的垃圾袋丢进干垃圾桶,解开装着湿垃圾的塑料袋,把其中各类厨余倒进湿垃圾桶,再把塑料袋丢进干垃圾桶。这套流程是上海绝大多数市民丢垃圾的常态,也是上海积极鼓励的做法。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如今这项“新时尚”推行近四年,数据显示,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

剩下的5%呢?在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向2.0时代迈进之路上,我们走访沪上多个小区,实地查看这项工作的成效。本篇先关注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心理,以及为何还是有极少数人“不分类”。

海报设计 郁斐

分不分?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随机走访了浦东、黄浦、静安、杨浦等区的多个小区,绝大多数垃圾房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居民整体垃圾分类做得不错。

位于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的唐家沙小区是上海比较典型的老公房,居住着4000多位居民。5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在小区一处垃圾房观察,十分钟左右有四五位居民丢了垃圾,均能做到垃圾分类。

2023年5月23日下午3时许,中山北路805弄小区垃圾桶,多数严格分类,偶尔有餐盒内留有剩菜。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拍摄

同街道的中山北路805弄小区,记者也观察到,干垃圾桶内常常有很多原来装着湿垃圾的空塑料袋,说明大家的分类已经养成习惯。保洁员表示,小区大概有3/5的人可以做到垃圾分类,小年轻和年纪很大的人可能做得差些。

2023年5月23日,唐家沙小区垃圾投放点贴着“本投放点全天候开放”的告示。 

唐家沙小区垃圾投放点。 

在杨浦区长海二村,记者走访时垃圾房开放但无人看管,陆续前往的居民基本能够做到干湿垃圾分别投放,且对湿垃圾进行除袋投放。干湿垃圾桶内垃圾符合分类要求,几乎没有混杂情况。

长海二村小区内的告示牌。

不过,在一些小区的湿垃圾桶里,记者也看到了有塑料袋存在。

静安唐家沙小区垃圾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塑料袋里装的大部分是湿垃圾,能看出这些居民有垃圾干湿分类的意识,但没有贯彻到底,到了进垃圾桶的最后一环选择了“偷懒”。对于居民的偷懒行为,该工作人员表示很难监管:“没办法,总不能和人家吵起来,只能自己多干一点。”

浦东川杨新苑六期的一位垃圾房工作人员表示:“多数居民都会把干湿垃圾分开,大家丢过来之后我们也会破袋大概看一下,挑出一些可回收的垃圾,有时候会有混杂的湿垃圾也要倒出来。”

2023年5月24日,永嘉第一小区垃圾投放点,夜里已过规定投放时间仍然开放。 

吴玥(化名)刚从一个租赁房小区搬到浦东三林镇一个老小区。前后对比,她觉得老小区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强得多。规模不大的小区,邻里街坊互相都认得,垃圾房管理人员甚至能够了解每一个未分类投放的人是哪家哪户,转头就会和其他居民吐槽。

“这种熟人社会感觉约束力挺强的。”吴玥说,“租户比较多的小区可能新上海人比较多,年轻人也比较多,大家反正彼此都不认识。而且年轻的上班族外卖比较多,一点剩饭剩菜也就放在盒子里一起丢了。”

为何不分?

在整体风尚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仍有极少数居民未能深度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苏慧(化名)住在浦东张江的高科苑,走出小区就是一条不长的餐饮街。她一开始没有找到小区内的两处垃圾房,总会走到餐饮店旁的垃圾房丢垃圾。该垃圾房的湿垃圾桶放在棚内,周遭满是飞蝇。棚外靠墙是一排干垃圾桶,桶内干湿混合的情况较多。

该点位投放垃圾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人提醒必须分类。即便后来知道了小区垃圾房的位置,她还是会选择丢在这里。

高科苑小区内的垃圾站。 

2023年5月23日,高科苑外餐饮街垃圾桶内干湿混合情况较多。

苏慧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之前住的小区,垃圾房定时开放,还有人看管,她就尽量避开对方视线,选择“看不住的时候”去丢垃圾。

如今,她在屋内不同房间放了三个垃圾桶,但并不会专门区分干湿垃圾。除了觉得有些麻烦,她也觉得“没啥意思,反正后面肯定有人会再分一次”。

高科苑外餐饮街的垃圾投放处。 

如果抱着“别人会再分一次”的想法,居民自觉分类的意识或受到影响。张峰(化名)居住在黄浦区新天地附近一个有20年房龄的小区,住户以上海本地人为主。该小区保洁人员告诉居民,你们不要分类,我来分类。

“即使我们分好扔进垃圾桶了,她也会拿出来,从中分拣出有价值的废品。”张峰说,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完成基本的干湿分类,把垃圾袋放在垃圾桶旁边的地上,但也可能让个别人产生偷懒心理,觉得既然有二次分拣,索性就不分类了。

古强(化名)住在闵行区的西郊英园,入住没多久,他就感受到了小区垃圾分类的严格。垃圾房定时开放,在非开放时段棚内没有垃圾桶,且会有告示牌提示:“你已超过投放时间,禁止在门前乱丢垃圾。对不听劝告者将由城管部门执行处罚并且计入个人征信系统!”

西郊英园垃圾投放点旁的告示牌。 受访者供图

古强并不完全相信这一警告,但还是尽量会做好分类,这对他而言只是遵守了规定。

除了定时开放和告示牌提醒的方式,古强认为,一个满满当当的湿垃圾桶本身就会形成一个参照,告诉来丢垃圾的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那么你也该这么做。

西郊英园垃圾投放点。 受访者供图

反过来,这也会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破窗效应”。住在浦东三林镇前滩江悦名庭的李丽(化名)表示:“一开始去丢的时候都会看一下边上的湿垃圾桶,看了几次里面都是空的,那慢慢就会觉得大家都不分,那我不分也没关系。”

2023年4月24日,前滩江悦名庭B2层的垃圾桶。

居民一旦不主动分类,垃圾房的管理人员就需要承担更多工作量。不同小区的管理人员身份会有不同,有的是保洁公司人员,有的是物业人员,有的是志愿者。

他们的管辖范围也不一致,唐家沙小区7个垃圾投放点有7位管理员,而位于黄浦区陕西南路的永嘉第一小区,垃圾房管理人员同时分管多个小区,这也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未完待续】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定时定点投放对落实垃圾分类制度、提升源头分类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小区情况各异,“撤桶并站”推进有所区别,定时投放也给一些“996上班族”带来困扰,这些问题如何破解?我们将在下一篇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