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晓平:被忽视的美国第一代汉学家祢结理
美国人祢结理(Gideon Nye Jr.)操奇赢之暇,笔耕不辍,可以说是个学究型的商人。他在美国业已“绝后”,但在港澳留下了众多子孙。祢结理1833年来华经商,1888在广州去世,留下了大量中国研究著述,堪称美国第一代汉学家,但汉学史并无他的名字。
祢结理
公认的美国汉学第一人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同样于1833年抵达广州,与祢结理是交情至好的朋友。卫氏后来出任美国驻华公使馆汉文秘书、参赞,九次署理美国公使,退休后去耶鲁大学当教授,祢结理终老广州,两人身后的影响力大为不同。卫三畏《中国总论》一书早已脍炙人口,很长时间内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必读书,而祢结理的系列著作大多默默无闻,至今尚未被译成中文。1848年,卫三畏出版《中国总论》第一版,扉页上题写“Dedicated to Gideon Nye of Canton, China”(献给中国广州的祢结理先生),并非无缘无故。1850年,祢结理出版《茶与茶叶贸易》小册子,之后20多年里至少出版了6部有关中国的研究著作,还有一部书稿在去世前接近完成。非常遗憾的是,学界在回顾美国汉学史时,往往忽略了祢结理,同样以商人身份从事写作的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倒是经常有人提到。从作品质量、数量两个方面看,亨特无法与祢结理相比。
人们曾以为卫三畏是当时旅居中国时间最长的美国人,此说应该加以修正。祢结理1888年在广州去世,刨去1845-1850赴欧、回国的时间,他在中国定居49年,打破了卫三畏创下的43年纪录。
《中国总论》扉页
祢结理其人
祢结理(Gideon Nye Jr.,1812-1888),曾被直译为吉迪恩·奈伊,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为家中长子。在美国公使馆给总理衙门的照会中,他中文名叫祢结理。祢这个姓氏属于稀见,因《三国演义》里面“击鼓骂曹”的祢衡(祢正平)为人所熟知。祢字有两个读音,mí与nĭ,粤语读为nei,与Nye对应。早年来华定居的外国人,经常会给自己取一个中国式的姓名,以便与中国人交往。
1833年,祢结理跟随表兄Francis F. Hathaway来到广州,在十三行从事茶叶贸易,早年开设Nye & Parkin Co.,后开设Nye Brother Co.,积累了巨额财富。1845-1850年赴欧及回美期间,购买了大量欧洲绘画与雕塑带回美国,1847-1849年在纽约Lyceum Building展出,让美国艺术家们大为兴奋。1850年返回中国时,他将这些艺术品全部售出。据报道,因茶叶市场波动太激烈,祢结理一度拥有的600万元身家全部亏光,1856年Nye Brother Co.资不抵债,然后又神奇地东山再起。
早期美国驻华领事制度尚不完备,常让商人兼任领事职务。1856-1863年,祢结理曾兼任美国驻澳门领事一职。1873年,祢结理被任命为驻广州副领事,带有荣誉性质。1876年7月4日,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举办美国独立日庆典活动,将庆祝场地定在小蓬仙馆,原因是仙馆所在的芳村花地,与沙面租界只是一水之隔,乘船片刻可达。小蓬仙馆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为其父兴建的道教宫观,叶氏客死印度之后,这个宫观乏人问津,管理权落到承建商手里,乐得出租给别人搞活动。这场庆典的重头戏,是祢结理发表的主题演讲。
小蓬仙馆
祢结理十分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到中国不久即加入传道医学会,长期为该会捐款。广州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即今孙逸仙纪念医院)为该会主体机构,也是孙中山开始学医的地方。祢结理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博济医院学医并当上医生。1888年1月25日,祢结理在博济医院逝世,遗体下葬于南石头外国人墓地。
祢结理的汉学著作
祢结理在经商之余,喜欢研究与写作,对中国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写出《茶与茶叶贸易》《我在中国生活的早年(1833-1839)》《中国问题的根本原因(1856-1857)》《中国战争与印度兵变的难忘岁月1857-1858》《苦力问题1856-1862》《两个文明的标尺》《鸦片问题与北方战役》《和平的唯一希望》等一系列书籍、小册子。临终前,他还在写作《半世纪中西关系的回顾1833-1887》。
在美国,至今仍有少数人记得他,把他当作艺术品收藏家看待,对他的汉学研究成就,恐怕就不甚了了。祢结理是两次鸦片战争的亲历者,他的著作主要叙述这两次战争,以及与之相关的茶叶贸易、鸦片贸易、猪仔贸易,并对中西冲突有深度思考。
祢结理在1850年发表《茶与茶叶贸易》小册子。作为茶商巨擘,他不惜用溢美之词来赞美茶叶,认为茶叶贸易是互惠互利的善举。茶叶消费给世界带来的是健康,但英国的鸦片倾销带给中国的只是伤害。英国对中国茶叶进口实行高关税政策,与美国的低税政策适成对比。本书整理了1849年以前中英、中美之间茶叶贸易的数据,具体到出口茶叶的品种,为茶叶贸易史研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统计史料。
1857年,祢结理写成《中国问题的根本原因》(Rationale of the China question),讨论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中外互动。1860年,祢结理出版《两个文明的标尺:基督教文明动摇了?》(The gage of the two civilizations:Shall Christendom waver?),对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破裂进行探源,自称是对1857年著作的补充。该书编纂时,英法联军尚未入京。
1873年,祢结理出版《我在中国生活的早年(1833-1839)》(The Morning of My life in China 1833-1839)与《目标北京:和平的唯一的希望》(Peking the Goal, the Sole Hope of Peace)两本书。前者看书名似乎是自传,实则是探讨鸦片战争的酝酿。他认为,1834年东印度公司解散、1839年林则徐封锁十三行商馆区,是两个重要关节点。作为十三行时代、鸦片战争的亲历者,祢结理的描述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以往研究鸦片战争,多从中、英两国视角出发,他的叙述则是“第三者”视角。祢结理对林则徐的能力称赞有加,也指出其一些具体举措的不足。当时在广州和澳门的美国人,包括商人奥利芬、祢结理,以及美部会传教士裨治文、伯驾、卫三畏都极力反对鸦片贸易,美国商人认为鸦片输入妨碍了美国向中国输出其产品,传教士则认为向中国输入鸦片极不道德。林则徐若能将英国鸦片贩子与合法商人区别对待,在道义上将赢得更多支持。对于领事裁判法庭,祢结理称之为“国中之国”,显然明白它对中国主权造成伤害,却从文明差异、文明冲突角度加以辩解。祢结理毕竟是西方人,著作中有甚多给英、法侵略者辩护的地方,这是他不可避免的局限。
《我在中国的早年生活》封面
祢氏长期定居广州、澳门,跟参与中美《天津条约》谈判的卫三畏、丁韪良保持密切联系,平时又注意搜集外交文书、报刊资料,他的著作仅从史料角度来说已有不可代替的价值。祢结理著作聚焦于1833-1860年间中西关系大事,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属于亲历,第二次鸦片战争属于亲闻,茶叶贸易是他本行,鸦片贸易、猪仔贸易则最适合从省港澳进行“在地”观察。
与欧洲汉学不同,美国汉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表现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到今天仍保持这个特色。他们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不是欧洲意义上的汉学(Sinology)。
祢结理在中国的后代
1846年,祢结理与玛丽·伊丽莎白·沃什本(Mary Elizabeth Washburn)在波士顿结婚,妻子于1870年在美国去世;两夫妇在美国遗下一女,1860年14岁时早逝。从美国资料看,祢结理似乎“绝后”了,其实不然。他在广州有个私生子,是中国妇女1870年所生。这个混血儿在广州长大,少年时入读博济医院学医,按中国习惯取中文名祢锡鹏(Nye Sik Pang),更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别号祢翮云(Nye Hat Wan)。约1900年,祢翮云与黄六姑的女儿廖励谦结婚。黄六姑(Wong Luk Koo)是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夫人的中国助手,为医院服务20多年。
祢翮云
1907年冬,英国人经营的省港“佛山”轮,发生一起英属印警踢死中国工人的命案,公司草菅人命,硬说成是死者突发心脏病而亡,凶手因这个偏袒外方的医学鉴定而逍遥法外。广州医学界对“佛山”轮命案如此处理大为义愤,梁培基、郑豪、左吉帆、祢翮云等中国医学界人士,出于在医权上维护民族尊严的共同理念,发起成立光华医社,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家民间西医教育机构,次年正式成立光华医学堂,后改称医学院,祢翮云为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该校董事会副主席。
祢翮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按照当时中国习惯,给家族取了个堂号叫做“祢谦德堂”。1911年,祢翮云离开博济医院独立开业,其诊所在石室教堂对面的卖麻街青云里2号,曾迁至3号。1934年,夫妇两人给博济医院兴建新大楼捐款2000元。抗战事起,祢翮云子女移居香港、澳门。
1963年,祢翮云夫人廖励谦成为一个长篇报道的主角,她被评为香港健康老人冠军。从这篇报道可以得知,祢结理虽在美国没有直系后代,在港澳却留下了众多孙子孙女。
祢翮云长子祢有恒,为广州有名的西医,先后在一德路458号、508号执业,抗战开始时迁澳门执业,沿用Gideon Nye英文名。第三女名字不详,三女婿是广州有名的摄影家刘体志;第四女祢有端,为香港基爱学校教员;五女祢友恂,港府医务处医生;六女祢友瑛,在上水任教;七子祢有为,经营教育用品生意;八女祢友真、九女祢珊,分别任教于香港官立轩尼诗学校、九龙船坞小学;十女祢友光,护士;十一子祢有融,牙医博士,在香港执业;第十二子祢有声,在泰国经商。祢有恒之女祢挹芬,也即祢结理曾孙女,嫁给澳门富商钟子光之子钟立夫。
他们在省港澳长大,都能讲流利的粤语,无论相貌如何,都以中国人自居。孔子有言:“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国人重视血缘关系,但“文化认同”可能更为重要。港澳长期以来生活着不少中西混血儿,他们若遵从中国习俗、认同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不可将他们排除在“中国人”之外。
祢廖励谦
有趣的小发现
近年来,旅美华人“丁龙”(Dean Lung)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赠汉学讲座的故事引起了持续关注。且不论真实的Dean Lung究竟是谁,笔者认为,他的雇主卡朋蒂埃(Carpentier)才是捐赠哥大Dean Lung Chair汉学讲座的主力,对他作深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笔者发现,卡朋蒂埃曾购藏祢结理汉学著作数种,贴上他自己的藏书票,后捐献给图书馆。对祢结理著作的研究,将深化我们对卡朋蒂埃的认识。卡朋蒂埃为了掩盖他在美国西部开发当中的巧取豪夺行为,曾向记者透露他的大量财富是从与中国的贸易中得来的。笔者浏览过许多该时期香港、上海的商业行名录,未见哪家洋行股东有Carpentier姓氏出现,可以认为,卡朋蒂埃并无在中国长期经商的经历。他对中国的兴趣,首先是受加州大量华人移民的影响;他对中国的认识,可能主要是从祢结理等人的汉学著作中得来。学术著作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卡朋蒂埃画像
美国传教士丕思业(Charles Finnery Preston,1829-1877)长期在广州博济医院传教。他家位于纽约州高尔威东街(East Street,Galway),正是卡朋蒂埃晚年隐居之处。丕思业一度给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兼任翻译,与副领事祢结理应该相互认识。目前还不能确定丕思业是否对卡朋蒂埃的中国情结产生影响。卡朋蒂埃与旅穗美国人之间的联系,仍有待进一步发掘。
丕思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