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航36岁博导上太空?没错,坐神舟十六号上去的

2023-05-31 06: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Phil Leaf 果壳

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13.480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0工位,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升空瞬间 | 央视新闻

随后,神舟十六号飞船的“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程序开始,预计将在多次机动变轨后,于今天下午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端口。

中国的“天宫”由此再度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这一近百吨重的“完全体”构型(天和+问天+梦天+天舟6+神舟15+神舟16)!

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六号同时停靠的中国空间站最大构型 | 微博@空间栈

神舟十六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第2次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11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个载人飞行任务。

3名航天员计划在空间站驻留约5个月,期间将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 CMSE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作为中国空间站的第4批访客,将与已在空间站驻留半年的另外3人(神十五乘组)实现“天宫”的第二次太空会师!

太空中的中国人由此再度短暂达到6人。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空间站上驻留人数也达到了11人之多,太空中同时在轨人类数量创下了新的纪录——17人!

国际空间站内的Crew-6、联盟MS-23、Ax-2三个乘组11人合照 | NASA

后续,在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的在轨轮换后,平均年龄最高的神舟十五号“圆梦乘组”3人: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预计将在5天后择机搭乘神十五飞船撤离空间站,并于6月4日清晨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五号乘组在梦天实验舱内 | CMSE

硬核狠人组成的“博士乘组”

神舟十六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为: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指令长由景海鹏担任。

乘组构成与神十五相同,也是“一老带两新”,但相比以往乘组,这个乘组可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可以用“全”“新”“多”这3个字来概括:

“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

“新”: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次飞行;

“多”:航天员景海鹏是第4次执行飞行任务,将成为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神舟十六号乘组身着舱内航天服的合影 | CMSE

指令长 景海鹏

景海鹏,男,汉族,现年56岁,籍贯山西运城,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陆军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曾任陆军某部队副部队长,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六号指令长景海鹏 | CMSE

景海鹏是一位即将四巡苍穹的老将,曾执行过神舟七号(2008年9月)、神舟九号(2012年6月)、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任务,后两次均任指令长。

他参与的这3次任务都是重量级任务: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中国航天员首次短期在轨驻留天宫一号、中国航天员首次中期在轨驻留天宫二号。

执行神七任务的景海鹏(左)| CMSE/ACC

景海鹏与神九乘组在天宫一号内 | CMSE/ACC

作为神十一指令长的景海鹏与陈冬在天宫二号内 | CMSE/ACC

可以说,景海鹏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一面“行走的功勋墙”,所获荣誉包括:“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功勋奖章”、 “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八一勋章”、 “改革先锋”称号、“改革先锋”奖章、第八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

景海鹏在15年间拍了4次任务定妆照 | CMSE/B站@神舟十号SZ10

此次是他第3次作为指令长飞天。虽然已年近6旬,但在生理和心理上,他可能都要胜过绝大多数年轻人。用景海鹏自己的话来说,叫做“航天员永远年轻”!

列几个数据大家明白了:7年中训练不息,4年多没回老家,睡觉几乎都不早于晚上12点,周末几乎没休息,70多本飞行手册与操作指南、成千上万条指令烂熟于心,每日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上千次跳绳……

在地面开展出舱程序训练中的景海鹏 | CMSE

在水下进行出舱训练的景海鹏 | CMSE

如此丰富老道的经验和出色非凡的能力,中国飞天次数与时长之最,景海鹏当之无愧!

见面会上的景海鹏 | CMSE

航天飞行工程师 朱杨柱

朱杨柱,男,汉族,现年36岁,籍贯江苏沛县,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9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陆军上校军衔。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

2020年9月,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舟十六号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 CMSE

朱杨柱是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作为工程专家的他,将主要负责确保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对航天器各系统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检查及执行出舱活动等。

在水下进行出舱训练的朱杨柱 | CMSE

朱杨柱为人既有军人的刚毅自信,也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015年9月博士毕业前,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度过了本硕博连读10年的时光,最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朱杨柱到解放军某工程大队摸爬滚打了1年,而后于2017年被推荐进入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在国内一流的防护工程科研团队开展空气动力学和航天气动光学的博士后研究,并曾担任高校教员。

见面会上的朱杨柱 | CMSE

航天载荷专家 桂海潮

桂海潮,男,汉族,现年36岁,籍贯云南施甸,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神舟十六号载荷专家桂海潮 | CMSE

桂海潮是我国第一位非军人出身的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航天载荷专家。他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将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在模拟返回舱内训练的桂海潮 | CMSE

桂海潮的出现,表明了即便戴着近视眼镜,也是可以上太空的!

也许你会觉得,是不是自己以后也有机会上太空了?答案是——没那么简单。

桂海潮虽是普通人,但绝不普通。

在水下进行出舱训练的桂海潮 | CMSE

与朱杨柱一样,桂海潮也是一位学术大佬。

他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是当地闻名的学霸,高考成绩县理科第一,后在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一口气本硕博连读9年。

毕业后,又赴加拿大约克大学和瑞尔森大学作博士后,最终回到北航母校成为教授,投身我国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教学事业当中去。

至今,他已发表SCI学术论文近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博士答辩时的桂海潮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成为航天员。

众所周知,航天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桂海潮学生眼中的他,平时热爱健身,从而保持了一副好身材。“文武双全”的桂教授,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4位载荷专家之一。

毕竟,对于非军人出身的载荷专家来说,首先也得通过6个G的超重测试,而后在训练中还需经受住8G挑战。即便强如桂老师,也深感从6G到8G是一段艰辛的跋涉,更别说后面更多魔鬼般的训练了!

进行体能训练中的桂海潮 | 央视截图

发布会上的桂海潮 | CMSE

朱杨柱和桂海潮两位80后将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航天员,而指令长景海鹏又是最为传奇的一位英雄航天员。相信随着神舟十六号的升空,“博士乘组”的进驻,中国空间站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将迈入一个全新的纪元!

发布会上的神舟十六号乘组三人| CMSE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1966年生的景海鹏,与另两位1986年生的航天员,在年龄上正好相差20岁,神舟十六号乘组因此成为了年纪相差最大的航天员乘组。

尽管如此,3人之间并没有代沟。景海鹏说:“现在我们3个人配合非常默契,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3个人团结得就像一家人、像一个人一样,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1+1+1=1。”

飞船模拟器中的景海鹏(中)、朱杨柱(左)、桂海潮(右) | CMSE

神舟十六号在轨任务一览

首战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工作安排和以往乘组一样非常充实,大量任务等待着他们完成。同时,虽然空间站飞行任务已常态化,但每一次都会验证部分新技术和新能力,神十六也不例外。

中国空间站的日常运营照料

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工作期间,将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状态监测、在轨锻炼训练等,确保航天员在轨健康工作生活。同时,开展飞行器状态设置、在轨物资管理、平台设备维护巡检、舱内外设备安装、载荷进出舱等工作。

神十五乘组利用梦天货物气闸舱和机械臂完成能量粒子探测仪载荷出舱 | CMSE

当然,重头戏还要属数次航天员出舱活动,神十六乘组预计将完成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以确保空间站平台能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不知这一次会是怎样的出舱人员组合呢?

水下出舱训练中的神十六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 | CMSE

大规模在轨科研应用,获得高水平科学产出

神舟十六号乘组,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外应用设施开展大规模科学研究与应用,确保发挥空间站应用效益。

具体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中国空间站上的实验机柜一览 | CNSpaceflight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六号将进行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国际合作实验项目——“受涡流和声波影响的火焰不稳定性研究”。

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联合申请实施,载荷已于5月10日随天舟六号飞船抵达空间站。研究重点为飞机和火箭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有关火焰稳定性的基本问题。

这个课题内容就和02航天员朱杨柱的研究领域相切合了,因此大概率将由朱杨柱主导该实验的操作。

梦天实验舱燃烧科学柜首次在轨点火试验 | CMSE

专业人士的太空授课

神舟十六号任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和公益活动,最大化发挥空间站综合效益。这当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天宫课堂再度开课了!

此次太空授课有两名正儿八经的专业大学教授参与。景海鹏向大家透露将带来全新的授课内容,想必一定能带来不一样的授课体验,让人十分令人期待。

讲堂上的北航教授桂海潮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慧疆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空间站扩容

神舟十六号任务将迎来两次交会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从而确保人员物资轮换补给正常进行。

其中比较不寻常的是:天舟五号的折返。

5月5日天舟五号首次撤离中国空间站 | 央视/Seger Yu

目前中国空间站对于3名航天员来说已颇显拥挤,站内大量空间被各类货包所挤占。

为缓解这一问题,给航天员更大的活动空间,地面的科研人员制定了一个空间站扩容策略:让去年发射的、已在轨半年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5月5日撤离后,不像以往的天舟货船那样着急离轨再入,而是将先在轨独立飞行一段时间,直至神舟十五号撤离,腾出前向对接口,再与空间站重新会合。

如此一来,空间站现有的5个对接口全部被充分利用起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的活动空间便会宽敞许多。

目前的中国空间站舱内塞满了货包 | CMSE

天和+问天+梦天+2艘天舟+1艘神舟的六舱(船)组合体,将成为未来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主要构型,这一全新“完全体”下的“天宫”,最大质量和最大内部可用空间也将再创新高!!

天舟五号折回后的中国空间站“全新完全体”构型示意图 | 微博@Ad-Astra

不过,天舟五号的再对接属于临时的扩容之举,真正的扩容,还得靠发射新的大舱来解决。

展望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论证中国空间站的第四个大型舱段。该舱段带有节点舱,可为空间站再增加4个对接口和1个出舱口,既可以为巡天望远镜这一级别的航天器进行补给、维护、服务保障,还可以对接舱段级的“大块头”科学载荷。

第四个拓展舱段的设想构型 | CMSE

在新舱段加持下,中国空间站将由现在的“T”字构型,变为“十”字构型。以后如果再发射第5、第6乃至更多大型舱段,还可演变为“于”字型、“王”字型……

届时,“套房”升级为“别墅”,航天员将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常驻人口也有望由当前的3人升至6人!

拥有4个大型舱段的“十”字型中国空间站CG | CMSE

展望未来,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更多第三批乃至第四批的新生代中国航天员的到访,并且还将会有国际友人加入我们。届时,中国“天宫”必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多有益贡献!

拥有6个大型舱段的中国空间站最大扩展构型示意图 | CMSE

同时,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业已启动实施,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研制均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2030年,月球将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国家博物馆内展览的中国载人登月飞船和着陆器 | 笔者摄

回到眼前,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飞行末期,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而后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让我们预祝刚刚升空的这个硬核乘组圆满完成所有任务,胜利凯旋!

作者:Phil Leaf

原标题:《北航36岁博导上太空?没错,就刚刚,坐神舟十六号上去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