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冯杰:东京生活手册之一 | 花城散文

2023-05-29 13: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导读

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即如今的河南开封。“闲逛荡·东京生活手册”是冯杰对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细节的个人化的有趣解读。这幅画生动描绘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人文景观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状,反映出北宋朝当时的文化、生活、经济情况。

冯杰用历史与现代时空切换交织的视角,有选择地对画上的场景、人物、牲畜乃至商铺等通过情景再现和还原做细节解读,插科打诨地讲北宋风俗历史、饮食文化和文人轶事。俗中见雅,净是宋朝汴京城蒸腾的人间烟火气,带出一种新鲜的奇妙的化学反应。

“东京生活手册之一”系全篇的前三分之一,刊载于《花城》2023年第2期。

闲逛荡·东京生活手册之一

——《清明上河图》化学变化

文 | 冯杰

开篇

驴子们

你一来,时间从蹄下开始

小驴子一打喷嚏,白霜随着融化。

那五匹驴子出现,撞开东京灰蓝色的早晨。大地明亮,闪开一道白色口子。五匹驴子是驮炭而来,为东京送去温暖的炉火。火苗蓝色,最高时可达三尺。想起第一次我们到东京,你曾惊奇一方温暖的炉火,围着烤手。

你说,像一盆童话。

偌大东京城每年需要消解成千上万吨煤炭,人民在高筑火苗,才能对抗寒冷的冬天。更多人喜欢木炭对垒,喝酒需要炭火,填词需要炭火,剔牙需要炭火,没有炉火的诗句还像文学吗?毫无平仄可言。

有温暖的炭火,皇上写字不至于停下哈手运气,能急速地表达出铁画银钩。案头,温度和速度一直是成正比。

白乐天说“心忧炭贱愿天寒”。受冷是穷人人生体验里的标配之一。现实上或心灵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冷:我从十八岁开始,在黄河北当一名乡村信贷员,冬天临帖,砚台结冰,破毫伤字。字字冻伤,偏旁部首都结着伤疤。我不时打喷嚏,搓手跺脚后再写,为出人头地。我爸期望有朝一日我也弄个人民公社书记干干。

小驴子不打喷嚏,是怕主人说感冒。它闷头走路,一柴一炭,全然不知自己对一座城市的巨大贡献。蹄声嗒嗒嗒嗒,驴腿左右摇晃。在它们中间悄悄传递着城市流传的消息,其中一条驴语散布:

诸驴留意,和我们同时进城的还有其他三十五匹驴子,将陆续光临东京,它们从曹门入市。

八方风雨会中州,四十匹驴闯东京。一百六十条驴腿踏霜行,每一头驴都有属于自己的“东京梦”。有诗为证:“千里之行,始于驴蹄。”欲知驴事,且听分解。

2014年11月2日郑州吃驴肉火烧后

附:

驮炭驮醋的小行者

(再开篇一次)

我二大爷是乡村一位通人。一身好手艺,造过酒,淋过醋,他说,我走南串北,穿东贯西,河南地方物品类别,黄河北留香寨的醋最有名,味飘十里。风物掺杂亲情便沾染一点自夸。

二大爷是乡村神人,话题往往在不经意间,像一把折扇徐徐展开,碎屑纷纷,他称赞我姥爷:“至今四明叔家还是酿醋古法传人。”

我从记事起,家里一直吃姥姥做的红薯醋,酸到骨子里,外醋莫入。

二大爷喜欢抬杠,我和他说《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他说你应该把醋加里面,画里那些驴背上驮的都是醋不是炭。问题是炭为固体,醋为液体。有立体的醋吗?

家醋虽好,我坚持驴子驮炭不是醋。不能像诗人裴苏子说我“为了一碟醋,才去包饺子”。

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东京街头,吃黄家灌汤包时,白橙对我说过一个神句子,她说:“吃醋是好兆头。”

假设驮醋之说成立,还原当年留香寨往东京运醋的情景,初稿上文字我得调整如下:

晨曦初露,郊外乡道之上,一支负重的驴队,正缓缓迎面走来。一时,醋的气息弥漫,驴蹄声敲打出来酸意,驴喷嚏也泛酸意。驴队在一条酸路上启程。赶驴队者,是爷孙俩一前一后,前面一外甥,后面一姥爷。

2015年2月2日有感补记

衣·云想衣裳花想容

诗人和斗笠

——关于“诗装论”

人靠衣裳马靠鞍。穿戴是第一印象,形式感最重要,艺术在于形式,好诗一定是分行的。这是我的诗论。

《清明上河图》里一共有三位诗人。

第一位诗人在船上:

是苦旅行吟诗人陈雨门,他从南阳白河来。他在船上游走,到夜半也不瞌睡。褪黑素没吃。子夜时分想了上句“冷霜结伴独登桥”,下句想不起来,瞌睡了。苇棚外挂的斗笠不再摇晃,蓑衣听着涛声也瞌睡了。汴河上游是一片月光,恍如天上另一条白河。

第二位诗人在马上:

是外省诗人晁无咎,晁是兼写当代城市服装题材的诗人,从广济渠坐船,自山东来到东京,第一次下榻孙羊店,夜里睡不着觉,看窗外灯火璀璨,重写过去的句子“越罗作衫乌纱帻,长安青云少年客”。第二天饭店孙总管看到,他让晁无咎为孙羊店招牌上写这两句,说,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若“长安”二字换成“东京”,作者可持卡一辈子免费吃住,孙羊店一切消费全包。

晁诗人拒绝,说,店可以不睡,字却不能改。

孙总管想,和上次一样,咋又碰到一个死心眼文人?

晁无咎戴的斗笠上面有一层马尾编的纱网,近两年最流行,苏东坡都戴过。晁诗人骨子里想学陶五柳,一直没机会。今天终于来啦!许多年后回忆时叹息,可惜选错了地方。

第三位诗人淹没在人流里:

赵青勃坐在凳子上,伫立桥头,他立在烧饼店,依在木匠铺,诗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熙熙攘攘人群里一边推敲句子。

天下每个诗人都和斗笠有关系。杨万里说过,无笠不诗。

我总结梳理过《宋人笔记》,来孙羊店住过的诗人名单里,数诗人章世轩脾气最不好,少年得志,每写出个好句子,要张扬展示一下。来住诗人用一种独特形式,把一行好句写在竹板,缠在铁丝上,拉紧,拧紧,镶嵌墙上,最后在诗句上挂一面斗笠。孙总管说,好诗只管查斗笠。孙总管到年底匡算一下,四壁挂满了斗笠。

年底宣和院召开的一次文化会议上,蔡京说,在东京不能没有诗人,也不能诗人过多,诗人过多对国家不利,尤其在国都,会出幺蛾子事。全国有几个能代表时代风貌的诗人即可。

蔡京停顿下又说,大家听听,这句诗是谁写的——“诗人在马上行走,河流在斗笠中呐喊”。是啥意思?斗笠会喊叫吗?你们要严查一下京城里那些自由走动的斗笠。

裁缝小传

东京最好的裁缝是王复春。东京没有成衣铺,只有裁缝,多是买好布匹请裁缝定做。

京城之外也没有专业成衣店,得定做。那年史进在史家庄乡村养志,为表达心意,“次日,叫庄客寻个裁缝,自去县里买了三匹红锦,裁成三领锦袄子”。史进给少华山三个强盗定制三件衣服。本庄没有,要专门跑到少华县里裁缝店。

在裁缝店里,王复春盘问过大汗淋漓的史家庄庄客。

王复春就是从少华县里出来的裁缝,他受到那件事启发,决定来东京发展。县里一房,不如东京一床。他先投靠赵员外,两年后,开一家“王家罗锦疋帛铺”。后来出资赞助让张择端添上了地理位置。

他做的衣服剪月裁云,可身得体。找他做衣服都得提前半年挂号。苏轼、王安石、蔡京、黄庭坚、王巩等党政要员的衣服他都做过。晚年,在晁补之的动员下,他曾口述过东京做衣经历,晁补之记下来,编了一本《裁云过眼录》。

宋人做衣服讲究,还要选日子适合否。

王婆道:“娘子家里有历日么?借与老身看一看,要选个裁衣日。”那妇人道:“干娘裁甚么衣裳?”王婆道:“便是老身十病九痛,怕有些山高水低,头先要制办些送终衣服。难得近处一个财主见老身这般说,布施与我一套衣料,绫绸绢缎,又与若干好绵,放在家里一年有余,不能够做。今年觉道身体好生不济,又撞着如今闰月,趁这两日要做,又被那裁缝勒掯,只推生活忙,不肯来做。老身说不得这等苦。”那妇人听了笑道:“只怕奴家做得不中干娘意,若不嫌时,奴出手与干娘做,如何?”那婆子堆下笑来说道:“久闻娘子好手针线,只是不敢来相央。”那妇人道:“这个何妨。既是许了干娘,务要与干娘做了。将历头去叫人拣个黄道好日,奴便与你动手。”王婆道:“若得娘子肯与老身做时,娘子是一点福星,何用选日?老身也前日央人看来,说道明日是个黄道好日。老身只道裁衣不用黄道日了,不记他。”那妇人道:“归寿衣正要黄道日好,何用别选日?”王婆道:“既是娘子肯作成老身时,明日起动娘子到寒家则个。”

那天早晨,也是个黄道吉日,“王家罗锦疋帛铺”长凳上坐一位顾客,相貌不凡,凭王复春多年经验,知道是个官人。

那人要定做两件春冬服装。

王复春不紧不慢,量好腰围,记下后,问客人,客官是在衙府任职多少年?

那人心里一紧,心里掂量一下,嘀咕道,这裁缝做个衣服管那么多闲事?

王复春神会,解释说,我是想把衣服做好,当今京城有个规律,年轻官员刚就职,春风得意,平时多是抬头挺胸,裁衣服就要前长后短。当了两年官职,意气逐渐少平,知道收敛一些,衣服应该前后长短一样。若是当官年久了马上要致仕,或新旧两党上下隔阂失意,抑郁不振,走路难免弯腰低头,做的衣服就要前短后长。所以小的问官人做官多久,是想给你做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

惊得那人张着嘴,他没想到,做个衣服并不简单,裁衣人竟有那么多想法。这人不该当裁缝,应该入宫。

那人犹豫一下,说,我先做个内衣吧,成衣明天再来。

那人走后,一去不回。

王复春从此再没见过。

补记:宋以前把裁缝叫“缝衣匠”“成衣匠”“缝人”“缝子”“缝工”“成衣人”等。现当今世界,流行称呼是“国际服装大师”。

我对“裁缝”一词很是亲切,我母亲是一位乡村裁缝。我爸工资不够养活全家,母亲靠温暖的手艺,修补生活的补丁,用于养家糊口。柴米油盐是手下剪出的。供我上学,吃饭,交学费。

母亲说,裁缝靠一把剪刀,一条尺,有个手艺优势,再穷也会拼搭出一块碎布,不至于自家孩子衣不遮体。

童年、少年,我穿着母亲做的衣服,走在路上,母亲做的衣服不长不短,尺寸恰好。这是我多年保持的衣服姿势。母亲用衣服暗示我要不亢不卑。

……

未完,阅读全文请购买纸刊

责任编辑 许泽红

冯 杰

诗人、作家、文人画家。著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北中原》《非尔雅》等,书画集《野狐禅》等。曾获《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台北文学奖、屈原诗奖、林语堂文学奖等。

本文发表于《花城》2023年第2期

原标题:《冯杰:东京生活手册之一 | 花城散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