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肠健康,常快乐!如何保护肠道健康?

2023-05-28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付明生

肠道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

(1)最大的加油站

(2)最大的免疫器官

(3)最大的排污厂

肠道排毒是关键

肠道是免疫的最前线

肠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我们吃的食物、药物、随食物一起摄入的有毒物质、病原菌等全都第一时间与肠道接触。肠道是人体抵御外来侵略的前沿阵地,是人体第一道防线。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超过99%是细菌,包括97%严格厌氧菌和3%需氧菌,按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分为3类:

(1)有益菌: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帮助人体分解一些自身无法分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等多种生理功能;

(2)中性菌:这类菌在正常健康的人体肠道是没有危害的,但是若其数量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增长失控,就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3)有害菌:致病性细菌,在肠道数量非常少,而且存活时间短,一般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危害。

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相处融洽,邻里关系良好,有益菌占据主场,使得有害菌不敢造次,我们的胃肠道也处于一种健康的稳定状态。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1)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厌氧菌为优势种群,占99%以上。主要包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优杆菌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只占1%。

(2)维持厌氧环境:需氧微生物,特别是芽胞杆菌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形成厌氧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生长,抑制有害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增殖,防止发病。

(3)拮抗作用:有益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肠粘膜上皮细胞上,随粪便排出体外。

(4)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体水平和巨嗜细胞的活性,刺激免疫、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5)产生营养物质:有益微生物可产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降解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有益微生物能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参与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您关注过肠道健康吗?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内疾病

(1)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细菌感染与IBS

(2)炎症性肠病:粪菌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

(3)艰难梭菌感染性肠炎: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4)结肠肿瘤:有害菌增加如具核梭杆菌

(5)腹泻,便秘: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外疾病

(1)肝脏: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

(2)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

(3)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与微生物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胆汁酸有关。

(4)神经精神性疾病:儿童自闭症,抑郁症

(5)肾脏疾病:慢性肾病,终末期肾病;前体细菌门、链球菌属和梭菌属的丰度增加

(6)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

肠道不健康,人体不健康

•免疫力低下,使得肠道不健康人群比肠道健康人群更容易患感冒,感染疾病。

•免疫力亢进,容易过敏(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

•肠道不健康,毒素不能及时清除体外,就会被肠道重复吸收使用,通过血液循环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病变危害,甚至导致癌症。

•俗话说:“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

肠道不健康表现

•大便不好:次数多(腹泻)、时间长(便秘)、大便不规律、不成形、大便硬结、大便恶臭、大便颜色黑、不干净。

•腹胀、食欲差、吃饭没味道。

•口臭、体味重、屁多、屁臭。

•易疲劳、头晕脑胀、健忘。

•气色差、皮肤黯黑、易过敏、易长斑。

•肝病、肿瘤。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哮喘、易过敏等。

如果您有以上情况,那就是身体向您发出警告,您的肠道受到了侵害,已出现故障。您不能再无动于衷,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您的肠道,捍卫您的健康。

肠道不健康的原因

不良饮食:油炸、腌制、烧烤、方便面等不健康食品。

不良生活习惯:常饮酒、餐不定时、爱吃宵夜、不吃早餐、暴饮暴食、过度节食、不爱吃蔬菜水果、吃隔夜菜,作息不规律、常熬夜、久坐不动、不定时排便等。

药物、手术:常服抗生素、长期服药、接受化疗放疗、胆囊切除等手术等。

年龄、工作:年龄增长,肠道机能退化。经常出差、应酬、情绪紧张、焦虑、烦恼恐惧、抑郁、悲伤等。

其他因素:环境恶化,生态污染。

记者:汪婷婷

编辑:汤婧娴 陈骏(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点击图片查看)

原标题:《肠健康,常快乐!如何保护肠道健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