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憩缔造的天才创造力

2023-05-29 16: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天才的灵感,有时候就来自清醒与睡眠过渡的那一瞬间。无论是被“梦到”的苯分子结构,还是十八岁的“白日梦”缔造的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都与梦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做梦和创作灵感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结呢?几十年来,睡眠科学家一直就此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探索和研究。

据《科学报告》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介绍,与那些在承担相同创造性任务时、一直保持清醒的人相比,小睡一会儿的人在几个衡量创造力的指标上得分更高。“梦到一个主题可以增强人们后续在该主题上的创造力。”哈佛大学医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家和梦境研究员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介绍说,人们做越多某一主题的梦,他们对与之相关的任务就越有创造力。

据研究发现,创意迸发的关键期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阶段,该阶段被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1(N1)。多位著名的思想家都曾利用睡眠的这个过渡阶段来获得创新性想法。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在构思一幅画时,会故意打瞌睡,并设置一些干扰事件把自己弄醒,以便及时抓住梦中的创意画面。爱迪生也使用了类似的方法来启发自己的创造发明。 

对此,巴黎脑科研究所给出了确凿的证据以证明达利和爱迪生的方法的有效性。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在读完数学问题后小憩一会儿,而这些数学问题都有隐藏的捷径解法。结果发现那些在N1睡眠阶段小睡的人,在处理需要运用相同数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找到更佳解决方案的可能性高了近三倍,说明短暂的小憩有助于刺激创造力。

通过“树”与诸多类似的验证性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些特定梦境的孵化和围绕该主题的睡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客观和实验性的联系,这也证实了几个世纪以来关于那些创意领域人物的轶事报告。

在N1期间做梦是创造力的一种积极因素。“这表明人们能够建立更远的联想,从而找到他们可能不会发现的‘概念’桥梁。”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认知心理学家乔纳森·斯古勒说,“这很令人兴奋,因为从原则上讲,这是一种人们能用来自己培养自我创造力的技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