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潍坊凭实力出圈,这次要上“热搜”

2023-05-27 19: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潍坊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这些发生在潍坊的故事,或者与潍坊相关的故事,经过岁月的淘洗,沉淀为一个个会讲故事的成语,把潍坊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人文刻进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一个成语就是一段潍坊历史

翻开史书,潍坊的历史故事扑面而来……

《晋书》载:“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这位“扪虱而谈”的王猛是北海郡剧县人(今潍坊寿光市人)。《晋书》所记场景发生在东晋大将桓温北伐之时。桓温觉得“扪虱而谈”的王猛是个人才,封官许愿想让他一同南下,王猛辞而不就。拂了桓温面子的王猛最终襄助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官至宰辅,成就不世之功勋。

王猛临终前劝苻坚不要武力伐晋,但苻坚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前秦从此衰败。这场战争还留下了两个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宋费枢《钓矶立谈》言:“李营丘惜墨如金。”

这位“惜墨如金”的李营丘就是被《宣和画谱》称为“古今第一”的北宋大画家李成,曾长期生活在青州。李成喜用淡墨,笔下的山水烟林平远,如梦如雾,有“惜墨如金”之美誉。苏轼曾诗赞李成:“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世说新语》记:“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位割席断交(后来演化为“割袍断义”)的管宁是北海郡朱虚县人(今潍坊安丘市或临朐县人),名相管仲的后代,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均辞而不受。文天祥用“情操厉鬼冰”来称赏管宁。

(诸城超然台)

苏轼知密州(今潍坊诸城市)筑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记》,那份身处逆境却“超然物外”的旷达跃然纸上;李清照居青州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花自喻,叹青春之易逝;郑板桥“七载春风在潍县”,留下“难得糊涂”的哲思令人品咂回味;……

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虞舜的“克勤克俭”,杞人的“杞人忧天”,晏子的“千虑一得”,公孙丑的“出类拔萃”,郑玄的“入室操戈”,徐干的“操翰成章”,韩熙载的“探囊取物”,王曾的“连中三元”……一个个成语故事,如同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的浪花朵朵,闪耀着潍坊这座历史古城的熠熠光辉。

早在2017年,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副校长郭素森便在夏洪泉老师的帮助下研究整理出了285个与潍坊相关的成语典故(其中,138个为潍坊原创成语)。而据潍坊成语爱好者查阅收集,目前这一数字已经突破350个,这在全国近300个地级市中是极为罕见的。

潍坊成语故事存在“扎堆”现象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些与潍坊相关的成语故事,或因人而集结,或因地而聚拢,存在明显的“扎堆”现象,特别是因人“扎堆”现象尤为突出。

《孟子·公孙丑》记载了“揠苗助长”的故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孟子在和公孙丑探讨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时所打的比喻。

公孙丑,战国时期齐人(今潍坊寿光市人),是孟子的得意门生,同孟子、万章等人共著《孟子》。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

而据笔者粗略统计,与公孙丑有关的成语接近60个,像“反求诸己”、“事半功倍”、“鸡鸣狗吠”、“闻过则喜”、“心悦诚服”、“绰有余裕”、“脍炙人口”、“舍我其谁”、“易如反掌”等成语都出于《孟子·公孙丑》。

公孙丑而外,像虞舜、晏子、郑玄、冯维敏等也都是成语的“高产户”。

与虞舜(出生地在今天的潍坊诸城市)相关的成语不下16个,像“尧天舜日”、“尧鼓舜木”、“祖舜宗尧”、“尧风舜雨”等,是典型的“尧舜派”。

晏子使楚的典故尽人皆知,晏子是夷维人(今潍坊高密市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关于晏子的成语不下于20个。像“比肩接踵”、“挥汗如雨”、“自取其辱”、“中流砥柱”、“巧舌如簧”、“口若悬河”、“樽俎折冲”、“履贱踊贵”等成语都出自晏子。

(《晏子使楚》剧照)

“遍著群经”的郑玄是今潍坊峡山区人,“郑玄家婢”、“登堂入室”、“岁在龙蛇”、“操矛入室”、“高足弟子”等成语都与其直接相关。

冯维敏是今潍坊临朐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有“明代散曲第一家”之称。“水涨船高”、“闲言碎语”、“搜肠刮肚”、“诗朋酒友”、“似有如无”、“盖棺事定”、“青春难再”……记者查阅到的出于冯维敏戏曲作品的成语不下于23个。

田齐王陵主要分布在潍坊青州市和淄博临淄区两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埋葬着齐襄公、田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和齐襄王。齐襄公是“及瓜而代”成语的创造者,田齐桓公是“讳疾忌医”成语的创造者,齐威王是“一鸣惊人”成语的创造者,齐宣王和齐湣王是“滥竽充数”成语的创造者。

不难发现,成语“扎堆”的地方也是文化“扎堆”的地方,成语“扎堆”反映出的是一个地方历史的深度与文化的厚度。

成语的背后是厚重的潍坊文化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潍坊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潍水赋》开篇言:“泰沂沧溟,潍水白浪,人文辉光八千载,信美东方第一州。

“泰”是泰山,“沂”是沂山。泰山是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位于潍坊临朐县的沂山是“大东陪月第一山”。史载黄帝、汉武帝等古代帝王或登封于此,或遣使臣祭祀于此,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东镇碑林”。

(沂山)

“潍水”指潍河,“白浪”指白浪河,是潍坊的两条重要河流。潍水流域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区域。潍水之战,韩信囊土壅水,骁勇善战的龙且命归黄泉,西楚霸王的冲天霸气遭受重创,楚汉之争高下立现。

“人文辉光八千载,信美东方第一州”化自苏辙的“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苏辙的“第一州”指的是青州。大禹分九州,九州有青州。

《潍水赋》又云:“姜尚鹰扬,齐都营丘。晏子三世,庙堂卿相;郑公康成,巍然经神;建安风骨,徐幹孔融。南燕定鼎广固;北魏《齐民要术》。赵明诚金石丰碑,李清照婉约词皇。”这其中的每一个名字、每一段历史,都曾闪耀过潍坊历史的天空。

孙敬明告诉记者,潍坊历史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镇,在中华文明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仅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潍坊文化,还哺育了层出不穷的历史文化名人。

仓颉造字,开启中华文明之先河;舜“孝感天地”,立起中华孝德文明的一座丰碑;晏子使楚,尽显齐人之智慧;郑玄遍著群经,铸就潍坊“经学高地”;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遍洒农耕文明之火种;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存留一座古都的市井繁华;陈介祺藏印万方,鲁迅称颂“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王尽美献身革命,为潍坊留下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更有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留下千年文脉绵延至今。有了这样的千年文脉,潍坊高密人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亦属水到渠成。

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向下扎根的肥沃土壤,也正在成为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拔节力量。

原标题:《潍坊凭实力出圈,这次要上“热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