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复旦博物馆开启南宋临安展,探索社区博物馆实现路径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进一步聚焦于探索博物馆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近日,“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展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该展览由复旦大学博物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展期为5月16日至10月8日,该展览由本科生自主策展。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利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杭州进行的同步展览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而学生策展团队年轻化的语言、城市化的视角、专业的策展理念和策展工作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她同时也表示,此次沪杭文物界的携手,也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共建的成果,并从考古角度给当今城市治理带去思考。
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丽红 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博物馆提供
此次展览依托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发现成果,精选南宋临安皇城遗址等十余处遗址共156件出土文物,由点到面、由物及韵,通过“皇城泱泱”、“坊巷烟火”和“临安气韵”三个部分,呈现临安的泱泱皇城和坊巷烟火,与观众共同追忆临安往事,领略南宋气象,并能让观众产生对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城市生活的思考。
“御街行”展览是复旦大学博物馆后疫情时代的第一展,也是00后本科生主导策划的第一展。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刘朝晖教授认为,作为高校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有其基础的教育教学功能,是学生们实践中的试错点,也是优秀创意的孵化器,学生在策展过程中的创意常常给他一些意外之喜。“过去,学生曾策划一个有关波兰招贴画的展览,通过虚构一个小女孩的日记,让观众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去观览展品,非常有意思,”他说,“此次展览用‘御街’这个线索来串联,也十分巧妙,兼具考古、地理和文化意义,让文物‘活’了起来。”刘朝晖教授希望学生把这份经验带到未来工作中去,为上海打造城市博物馆的新名片。
陶折枝莲纹瓦当
古代的临安不仅是一座作为都城的政治型城市、商品流通的经济型城市,也是一座坊市交错的生活型城市,遗址众多,文物浩繁,如何讲好“临安故事”,综合好宏观微观视角,如线贯珠,纷而不散,则是策展团队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复旦文博系2020级本科生、策展学生代表马雨含说,当初“御街”这一意象会进入策划团队的视野,也是由于当年的御街作为城市的要道,很好地串联起了三种类型的文化,同时它是城市物理空间中可感知的实体,人们可以通过如今的风物来悬想当年的场景。
“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展览策展代表本科生马雨含
为了满足这一时空感上的要求,同时也针对杭州这样一座古今重叠型城市,学生策展团队做了前置性评估,去往杭州进行实地考察,除了针对文物的考察之外,重点调研御街游客的印象,综合受众的观感及心理学分析,不断优化策划中的展览重点、介绍内容、环境营造等。
高丽青瓷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的关注点与着眼点不仅在以往的宏大叙述上,而是通过更具象更微观的视角,比如在第二部分我们叙述了街巷两旁百姓的布衣家常与经济贸易;第三部分中我们则提炼了茶文化和教育来反映临安这座城市雅俗兼具、崇尚文教的气质。临安城所展现的南宋城市生活,远超我想象,他们所开展的饮茶、捶丸等娱乐活动,他们对个性表达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我们今日别无二致。”马雨含说。
“关于美好生活,我很认同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美美与共’,我的理解就是有一个平台去共享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复旦文博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策展课程助教黄婷婷认为,博物馆正是这样美好生活的助推器,把不同身份、年龄、区域但文化偏好相同的人聚集到一起,不断接触、沟通、碰撞,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她进一步解释说,“美好生活(wellbeing)”亦可翻译为“社会福祉”,博物馆给市民带来的福祉是多方面的,对疗愈心灵、放松压力等均有十分积极正面的作用。
湖州镜
目前,高校博物馆作为社区型博物馆,正在城市生活中逐渐展现其独特的角色和定位。刘朝晖教授表示,复旦博物馆正积极推进社区型博物馆的建设,与周边社区加强联动,以及深度辐射附中、附小。自今年三月中旬逐步开放预约进校以来,复旦大学博物馆的参观流量始终处于高峰,4月的观众人数突破6000余人,其中65%左右为在校师生,其他高校学生700余人,并且逐渐出现周边社区及附属中小学的观众群体。“御街行”展览开幕式当日,复旦附小的学生即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举行了入队仪式,并参观了展览。他说,他希望通过在此举办的包括展览在内的多种活动,成为片区和系统中的文化中心、构建美好生活的中心,广泛地对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美育,播下有关历史文化的种子。
南宋历代通宝
如今,在一部分博物馆人心目中,策展强调的已不是让大家看懂所有文物,而是希望可以打动观众、留住观众。黄婷婷说,面对新主题,即使作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仍然需要花时间去学习,遑论观众。她引用美国博物馆学家妮娜·西蒙的“参与式博物馆”理念说:“所以我们不希望观众把观展当作一本正经的学习,前期做大量功课,而是首先希望观众‘保持好奇心’,把看展当成和看电影一样的休闲活动。年轻人能对展览有兴趣,对博物馆有兴趣,乐于把博物馆当作社交的城市文化空间,这样的开端就足够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