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30科技工作者日】辛勤耕耘为事业 鞠躬尽瘁献人生--记著名生物物理学家沈淑敏先生

2023-05-26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沈钧贤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作者 | 沈钧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530科技工作者日--科学家精神专栏

辛勤耕耘为事业 鞠躬尽瘁献人生

——记著名生物物理学家沈淑敏先生

摘 要

著名生物物理学家沈淑敏(1915 ~ 1996)

沈淑敏1915年生于医学世家,1937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先后在上海医学院、贵阳医学院、清华大学农研所、华西大学、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医学院担任助教、讲师。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协助贝时璋先生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并协助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任系副主任。1965年,带病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生活条件很艰苦,仍忘我地工作。经查为乳腺癌二期,遂行大面积切除手术。1974年,创办《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任主编及编委会顾问。1996年10月22日, 81岁高龄的她在病床上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4日,党支部通过她的入党申请。喜讯传来,她激动地流下眼泪,说:“感谢党,感谢组织,感谢同志们。”1996年11月22日,因癌症转移骨髓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逝世。遵照沈淑敏生前的遗嘱,她的遗体捐献给北京大学医学部。

办好中国生物物理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伊始,科学教育事业正在起步。沈淑敏女士几经周折,终于调到中科院上海实验生物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1956年随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教授到北京工作。当时,贝时璋教授参加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工作,并起草发展生物物理学科规划。1958年,贝老创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她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同时,她协助贝时璋先生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任系副主任,带动了许多高等院校相继组建生物物理学教研室。此后40年,沈先生追随贝时璋先生为中国生物物理的建立、发展、人才培养和参与国际交流而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终结。

笔者1959年9月入学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贝老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生物物理系的课程设计,得益于贝老的高瞻远瞩,高层次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各课,为我们打下广博且深厚的知识基础。沈淑敏教授是贝老的得力助手,具体负责安排课程,并经常传授科研经验和体会。在贝老和沈淑敏老师指引下,我们大学正规学习开始了。高等数学级数开篇,初现下马威;首次小考众多不及格,令人胆颤。生物物理选科多门,数理化向专业系看齐;生物学诸科,教员们独辟蹊径;学理论、做实验,理实交融。暑期及秋忙时节,下农村劳动几周、个把月;快毕业了,多数同学在研究所做论文,砥砺切磋,力求个个毕业成功!在沈淑敏先生指导下,笔者选择光合作用原初过程为方向,攻读研究生学位。1981年初,经贝老和沈淑敏先生推荐,赴德国波鸿大学进修两年,回国后从事生物声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前三届(5812、5912和6012)近百位毕业生,分别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膜与细胞生物学、脑与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学科领域成为科研骨干和教育生力军。

文革结束后,沈淑敏先生又分别与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师一起设立了南开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和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为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沈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优秀的科学家。在生物物理所创建初期,正值我国发展自己的“两弹”时期。沈淑敏带领年轻的科技人员开展了放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70年代初,她又开始了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为一个药厂提取药剂,对出血性疾患有明显疗效。

开创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1980年5月4~8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大会,推选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德高望重的贝时璋教授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林克椿、徐京华、程极济教授任副理事长,沈淑敏教授任秘书长,她是创建学会的实际运作人。他们坚持五湖四海、团结民主办会方针,是学会建设的开创者和功臣。她担任学会的第一、二届理事会秘书长,是中国《生物物理学报》创刊发起人之一,1974年任由生物物理所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合办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第一届主编。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首届领导(1980)

左起:程极济 沈淑敏 徐京华 贝时璋 林克椿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是学会理事会的主要任务。作为首届、二届秘书长,沈淑敏先生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全国性学术大会组织工作,积极协助十几个专业委员会开展活动。当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还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的成员,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较少。1981年林克椿先生在美国Stanford大学做访问学者。沈淑敏先生希望他能去参加那年在墨西哥召开的第七届大会,为今后正式加入IUPAB探路。她很坦率地说,“工作要做,但学会没有钱,要你自己去想办法”。1982年,趁学会常务理事邹承鲁先生赴欧参加学术活动之便,委托他与IUPAB秘书长商讨入会问题。

1983年初,笔者从西德苦修两年后回到生物物理所。某日,拜访吾师沈淑敏先生,她热忱希望我能协助学会“开拓国际交往活动”。理事会拟“先从与邻国日本开展双边交流活动开始”,由林克椿副理事长和沈淑敏秘书长具体负责。于是,一封封内容热情真挚、字体娟美、由沈先生手书的英文信函发往日本生物物理学会。1984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正式加入IUPAB,并首次组团参加在英国Bristol召开的第8次IUPAB大会。期间,还与日本生物物理学会商定:中国–日本双边生物物理学术会议于1985年5月在江苏省无锡市湖滨饭店举行。这可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首次承办国际学术活动!当时,会务工作困难重重。1983年11月,第二届生物物理理事会成立,办好中日双边会议成为头等大事。笔者被聘为“不入册”的副秘书长,协助沈淑敏秘书长筹备中日双边会议。从大会报告及专题会议组织,报告人邀请,外宾入境、从上海到无锡的旅程安排;近500与会者摘要收集、审稿、再打印,购买书号、出版、运输等,在沈淑敏先生认真又务实领导下,秘书处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辛勤努力,终于圆满成功。

首届中日双边生物物理学术会议召开(无锡 1985)

左起:沈钧贤 林克椿 沈淑敏 梁栋材 Asakura Ebashi

科学普及与继续教育的带头人

沈淑敏先生不仅是一位思想活跃、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而且积极组织科普教育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做贡献。1983年开始,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分别在贵阳、成都、杭州、黄山、厦门、昆明等地举办过六次生物物理学讲习研讨班,每次都由学会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讲课,并与学员进行热烈的课堂讨论,得到全国各地参加者的高度评价和欢迎。

首届生物物理短训班(贵阳 1984)

左起:施永德 沈钧贤 程极济 沈淑敏 吕克定 沈恂

崇高人格,为人楷模

沈淑敏先生人格高尚,对党忠诚不渝,对工作无私奉献,对疾病乐观豁达。她对党怀有虔诚之心,不能容忍有人给党抹黑,而对自己,要求严而又严。她生前一直认为自己没有为党做什么重要的事,甚至不敢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经与老同志坦诚地思想交流后,才敢向党组织表达了她在心底压抑良久的、最后的愿望。她还要求死后将遗体送北医大供医学研究用,以此作为为党最后的工作。而在她最亲近的人——她的爱人,也是共产党员的陈芳允院士看来,“在他们家里,沈先生是最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在沈先生去世前一个月,这位82高龄的老科学家,忍受着骨癌全身扩散导致的撕心裂肺般疼痛(笔者2017年罹患骨髓瘤,如此疼痛感同身受),用颤抖的笔写下了她对党的至诚:“参加共产党是我一生的愿望……跟共产党走从没三心二意过,从没有动摇过……参加党组织是我唯一的最后的愿望。如果说我身上还有一点精神,那是党的精神在始终鼓舞着我……我愿意跟着党走,永志不渝。”不久,生物物理所党委批准沈淑敏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当沈先生得知这一消息时,她憔悴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红晕,久无神采的眼中再次迸射出灼人的光芒,她一字一句地说:“感谢党、感谢组织、感谢同志们”。

她对工作无私奉献。沈先生直至1987年73岁高龄才退休,然而退休后的沈先生更忙了。她每周去一次图书馆为各研究室义务查阅最新的科技文献。沈先生还担任了北京海淀高新技术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生物物理分会的名誉理事长,组织和参加了《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可以说,沈淑敏先生毫无保留地为中国生物物理的发展贡献了一生。

沈淑敏39岁开始即遭到病魔的困扰,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也从未因病停止过工作。1965年沈淑敏患了乳腺癌,但她仍参加了农村四清工作队,直至1966年癌细胞转移,才回到北京进行手术。为了使身体尽快恢复工作能力,她要求医生加大放疗剂量。30多年来,心脏病、肾病、癌症就没有离开过她。但沈淑敏从未被癌症吓退过,从未在言谈话语中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悲观和忧虑。1995年10月,当医院查出癌细胞已在她骨髓多处转移,沈先生只平静地说,“我的癌症30年后终于转移到骨头里了”。住院后,每当心绞痛缓解,止疼药产生作用时,只要有同事去探望,她就谈研究所的建设,谈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谈青年人才的培养。她也谈到要安排好陈先生以后的生活,就是没有谈她自己。她安排好了身后的一切,却没有一丝对死亡的恐惧。

爱护和扶植年轻人的好伯乐

沈淑敏教授从思想上、生活上处处关心青年人的成长。1973年,沈恂被公派英国进修的研究方向和选择的大学就是沈淑敏建议的。1979年,聂玉生(中科大6012级同学)突然出现严重的造血机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到临床难以检测到的地步,全身紫癜,出血不止。医院诊断是“长期接触放射性急性暴发”。出院时医生告知单位本人必须脱离原来的实验环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请教沈淑敏先生,希望暂时从事科技情报工作。“沈先生很支持,让我到她负责的生物物理所科技情报室工作。离开了原来的实验环境,身体很快有所恢复。这时,我又向沈先生表达了要回科研第一线的愿望,她同样真诚地支持我,并帮我选择了合适的实验室,开始生物膜研究。这为我在1984年赴美从事生物膜、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及1994年再次赴美科研打下了基础。我两次出国工作都得到沈先生的真诚支持,她为我写了推荐信。我在美国工作四年多,我们经常通信,她很关心我在国外的工作情况,信中经常告诉我她所了解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5912级同学陈逸诗回忆道:老沈一篇刊登在人民日报的“生物物理学发展趋向”的文章,给我们莫大鞭策。老沈关心科大同学成长,不遗余力。1996年夏,我首次踏上京城,专程到国防工办老沈住处拜访,她的癌症已扩散,但乐观豁达,还趣谈用‘导弹’药物治疗。三个月后,老沈病危,还惦记着远在海外几个科大学生,华庆新、王家槐与我及时寄上电文,送到她的病榻。…您无愧是我们这一代的良师益友,给我们树立老一代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崇高情操与风范。…您不但传授知识,并以身作则教我们做人,您身上流淌着一股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正气,一种不屈不挠的傲骨,一种做人应有的尊严,我是学到了,这种精神财富的“遗传”是我们民族长久不衰、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左:陈逸诗看望沈淑敏老师(1996)

右:沈淑敏 姚敏仁 郑若玄 陈逸诗在香港

慈祥和蔼的沈阿婆

1968年,笔者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生物物理所工作。当时,研究所住宿资源严重不足,1967年秋我们在猴房里结婚。1968夏,夫人面临生产,研究所向沈淑敏先生借房(中关村北区10号楼)一间约8平方米给我家。那时,沈先生一家五口,仅有五个小间房,她慷慨地腾出三间给我们另外三家住宿。沈淑敏的丈夫陈芳允是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献呈“863建议书”的四位著名科学家之一。我们借住她家近一年时间,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热情款待。

慈祥和蔼的沈阿婆和陈阿公,我们永远怀念您!

中国科大6012级同学薛月英一家看望沈淑敏先生(中,坐者)

沈淑敏先生的丈夫陈芳允院士(前排左4)携家属和生物物理所职工参加植树活动

作者简介

沈钧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5912级学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 5·30科技工作者日/

为庆祝第七个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围绕“点亮精神火炬”这一主题,推出【科学家精神专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为学会会员献上节日祝福,增强科技工作者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

【5·30科技工作者日】贝时璋:用生命探索生命

【5·30科技工作者日】科学精神的星光——纪念邹承鲁院士诞辰100周年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官方订阅号,为BSC会员及生物物理领域专业人士服务。

投稿及授权请联系:bscoffice@bsc.org.cn。

原标题:《【5·30科技工作者日】辛勤耕耘为事业 鞠躬尽瘁献人生--记著名生物物理学家沈淑敏先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