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衡城市研究·数据|重新勾勒中国21个都市圈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 梁军辉 李昊 石淼 刘杨 龚烁 谢盼 张晓庆 张彦军 李栋 陈清凝
2018-08-13 16:21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现阶段,随着都市圈核心城市可开发用地空间的缩减,依托核心城市优质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其外围进行地产开发建设成为一种新趋势。如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等的开发,正是这种趋势的真实表现,以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的综合价值。

近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对全国21个核心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重庆市、杭州市、合肥市、济南市、昆明市、南京市、青岛市、沈阳市、石家庄市、天津市、武汉市、西安市、长沙市、郑州市、厦门市、海口市等)进行了大数据分析,重新划定了21个都市圈的范围,并初步分析了都市圈的空间形态及潜力发展区域。

如何划定都市圈范围

目前都市圈没有统一的概念与界定标准,现有研究与规划认为所谓的“都市圈”是一个大的核心城市,以及与这个城市在经济、社会上具有紧密联系的临接城镇与地区,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圈层式结构。

以往都市圈划定支撑的数据类型单一,方法也较为简单,大多以核心城市为起点划定一定距离的缓冲范围,以此确定核心圈层与紧密圈层,范围划定以经验判断为主,主观判断较多,导致有些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交通方便的区域没有被考虑进去,或者已划进去的城镇与核心城市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

(1)数据来源

基于此,我们的研究采用“统计数据+新兴大数据”融合的方法,突破基于统计数据的传统静态模型局限,使用真实的、城市各区域之间的流数据(基于手机信令的人流数据,基于客运、货运的交通流数据,基于产业互投的投资流数据等),研究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交通的交互关系,进而进行都市圈范围的合理划定。

其中,手机信令数据的空间精度精确到1km单元网格,能够实现人口的分时分布、流动分析,以及人口年龄、性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客运、货运信息可以精确到火车班次、出发到达站点的分布;投资数据可以精确到城市间相互投资的年份、产业类别等信息。通过多源多维数据融合的创新研究方法,起到数据相互验证和补充的作用,提升都市圈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2)都市圈划定流程

都市圈范围划定流程

1)识别各类中心

利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腾讯宜出行的24小时人口活动数据,根据人的活动特征初步确定了核心城市的就业中心、居住中心、生活休闲中心等中心所在区域,即工作日白天活动的热点区域为就业中心,工作日晚上活动的热点区域为居住中心,休息日白天活动热点区域为生活休闲中心。然后结合POI的分布状况,最终确定核心城市的各类中心。

2)划定等时圈

以识别出来的核心城市中心为起点划定网格范围(若为多中心城市,网格范围以各中心划定网格并集处理),然后根据精细网格空间单元,利用地图的实际导航数据,计算从任意一个网格中心点开车到达其他网格中心点的行驶时间,这样得出的出行时间更为接近实际情况。

基于导航数据的21个核心城市等时圈范围

3)分析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互联系

①人口出行联系

采用海量的手机信令数据,研究等时圈范围内的人口出行特征,识别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各区县之间的通勤出行联系,精准把握区域之间的人口职住联系特征,识别人口出行联系密集区。

②经济资金联系

利用城市间企业的互投资数据,研究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分析核心城市与其周边城市、不同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状况,进行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度的准确认知。

基于企业投资数据的全国各城市之间的投资联系紧密度

③交通联系

利用铁路站点之间的车次联系,研究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联系,如以济南为核心城市的都市圈,通过铁路联系的空间分布图可以直观看出,济南市与其周边的哪些城市联系紧密(连接线越粗,表明城市间联系越紧密)。这为城市间铁路交通联系紧密度的准确认知提供有力帮助。

以济南为核心城市的铁路交通联系

4)多源流数据融合,确定都市圈范围

将等时圈范围数据与人口出行流、投资流、交通流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综合判定核心城市在人口、经济、交通方面的主要辐射范围,最终划定都市圈范围,使得都市圈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若将等时圈与人口出行流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时,可以发现人口出行密集区主要集中在1小时出行区域,即核心区;而大部分人口出行主要集中在2小时出行区域,即主要覆盖区。若将投资流、交通流数据也叠加上去,就能综合确定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的城市范围。考虑到北、上、广、深为特大城市,因此将其都市圈范围划定为3小时覆盖范围,其它城市为2小时覆盖范围,都市圈覆盖最小行政单元为区县。

都市圈范围划定

利用格网化的方法将点、线、面数据有效的组织起来,然后结合人口、产业、交通、地价与房价、城市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构建了5大门类20小类要素指标,进行网格的单项指标与复合指标评价。由于不同的评价目的(主要是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不同要素对都市圈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的影响差异化较大。因此,我们采用信息熵的分析方法,根据数据本身分布规律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对各都市圈业务部门对都市圈的认知,合理调整指标权重大小,最终达到主客观结合的指标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目标导向性。

为进一步确定都市圈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区域的分布状况,我们结合都市圈的地形数据、河湖水系分布数据,去除地形坡度较大与河湖水系的区域,缩小价值洼地寻找的区域范围。

都市圈研究初步发现的秘密

(1)都市圈成为国内经济主要推动区域

根据初步测算,我国21个都市圈(以2小时可达范围所涉及的城市计算)以12%的国土面积集聚了45%的人口,创造了65%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数据来看,都市圈已经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2)城市形态勾绘——从单中心到多中心

采用腾讯宜出行数据分析各都市圈核心城市内24小时人口活动状况,较为清晰地刻画出21个核心城市的单中心、轴带单中心、一主多副等城市结构形态。

单中心辐射城市:北京、郑州。北京市、郑州市为典型的中心主导型城市,均以放射状和环道路作为基本骨架向外拓展发展,形成连绵的圈层的城市形态。

北京市24小时人口活动热力分布变化

轴带单中心发展城市:武汉。武汉属于典型的单中心轴带发展模式,虽然主城区被长江隔开,但人口的活动区域在长江两岸间便捷轨道、隧道等交通的联系下连接起来,形成轴状发展形态。

武汉市24小时人口活动热力分布变化

一主多幅组团发展形态:天津市、成都市、广州市、青岛市。天津市与成都市属于一主一副的组团发展模式,从人口活动热力图可以看出,一主是指城市主城区,一副是指天津的滨海新区、成都的天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人口活动稍弱于其主城区,成都的天府新区人口活动明显弱于其主城区,表明天府新区的发育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广州市与青岛市属于一主多副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中广州市属于星形放射型的发展型态,其发展朝主城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沿主要交通轴线扩展;青岛市属于串珠式组团发展形态,发展朝李沧区、城阳区方向扩展。

天津市24小时人口活动热力分布变化

多组团发展型态:深圳。深圳市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各组团人口活动热力强度差别并较小,发育状况接近。组团间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联系着各组团,推动着深圳市各组团的均衡发展。

深圳市24小时人口活动热力分布变化

(3)各城市可拓展的潜力区域

以济南都市圈为例,通过区县间人口出行联系与等时圈的叠加分析可以发现,在以济南市为核心城市的1小时等时圈内,禹城市与齐河县虽然与济南具有便利的交通联系,但是人口联系却较少。尤其是禹城市,其与济南市之间的人流往来非常少,从这一点判断来看,这两个区域很有可能成为济南都市圈核心区域向外扩展的首选地带。

等时圈与人口出行联系叠加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4)各城市发展廊道的综合判断与潜力分析

结合都市圈区域的交通规划现状、交通可达性状况、都市圈发展潜力状况,发掘核心城市与其周边城市之间的发展廊道,并采用四象限的方法对廊道的发展潜力进行评判,为城市间的差异化联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还是以济南为例,识别出济南都市圈单中心辐射格局明显,存在六条放射性发展廊道。然后利用都市圈网格的可达性与网格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发展廊道潜力的评价:其中济南-淄博-潍坊廊道(济青通道)发育最为成熟(一级廊道);济南-德州(-衡水);济南-泰安;济南-滨州(-东营)、济南-莱芜存在发展潜力(二级廊道);济南-聊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均较弱(三级廊道)。

山东省交通规划

发展廊道与潜力评价-以济南市为例

小结

(1)丰富的流数据,弥补都市圈范围划定不足

相比于城市的静态规模,城市间动态的要素流动汇集与扩散,才是都市圈发展与区域联动的核心内涵。在传统的城市研究与政策制定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都市圈的布局和发展模式更多的被静态的、理想化的模型所束缚。本研究通过多源大数据融合,基于真实流(人口流、交通流、投资流等)数据,深入研究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交互关系,确定了核心城市辐射范围,较为精准的划定了都市圈边界。解决了以往利用静态数据对都市圈范围划定存在的不足。

(2)精细化研究单元,深入挖掘问题症结

研究以真实交通出行识别等时圈为研究范围,将研究尺度细化到公里网格,利用精细的多源数,构建多维视角的评价指标,对都市圈范围内各网格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评估。解决了传统数据对大区域范围地产项目开发的价值洼地发掘难以精细化研究的问题。

(3)搭建智慧化分析平台,动态更新都市圈研究内容

传统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研究与规划,多为学术研究或具体规划项目,较少针对开发商、投资机构等的具体需求展开跨行业、创新业务的咨询服务。本研究利用各都市圈分析过程与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套都市圈智慧化分析平台,将都市圈研究过程进行模块化与智能化,平台具有极大的可扩展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模块的定制化。解决了以往研究只局限于研究报告,结果不能可视化展示与数据动态更新的问题。

系统平台界面展示--都市圈发展水平标准评价与自定义评价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