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双城记:京津两地的“钟摆族”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城际间的快速交通极大地缩短了两地通勤的时间,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北漂”在高昂的房价以及严苛的落户政策面前有了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们每天(或每周)往返于京津两地,一地工作上班,另一地生活起居。“双城生活”人群的规模正越来越庞大……
白天留在北京,夜晚留给天津
凌晨6:20,冬天的北方还是漆黑一片,李浩背着双肩包从家里出发。从家到天津站的这段路程骑自行车大概需要十五分钟的时间,他选择通过火车站南入口处进站,因为走南口可以少走80步。进入火车站内,他快步走下地下一层拿着之前办理的银通卡取号后刷卡直接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在天津站,最大的便利在于只要持有早晨任何时间天津到北京南的车票,都可以提前进入最近的一班列车内。
“周一的乘车的人非常多,车票得提前三周就得买好,不然就要迟到。”李浩乘坐的是C2006次车,7:15由天津站开往北京南站,7:50 到达。如往常一样,又是6号车厢——李浩对于“6号车厢”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由于为银通卡预留的座位都在6车厢,很多像李浩这样过着双城生活的“钟摆族”都聚集在6车厢内,他们中有些人每天在车上见面,甚至成了熟人。
在列车上的这段时间,李浩通常会休息一小会儿。列车即将到达北京南站时,他赶忙收拾东西起身抢先站在了列车门前,列车门刚刚打开,他一下子就窜了出去,三步并两步地往地铁站赶。
在他身后一列列的火车,犹如卸货一般,将满车厢的乘客吐了出来。嘈杂的车站里拥挤的人流从出站口向地铁通道汇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和严肃,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迟疑。不到一分钟后,排队购买地铁卡和等待地铁安检的通道已经挤满了人,队伍排到了围栏的尽头,安检口的人群混作一团,缓慢向前蠕动。
图:李浩的上下班成功挤进了地铁口还不能放松,去往国贸方向的十号线和到达西城区的四号线每一处地铁车门候车的地方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排队候车的这段时间里李浩也没有闲着,通过微信语音他和同事交流着工作的情况。连续三趟后,李浩终于上了地铁,“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地铁上不接电话,因为你把胳膊抬起来,根本就放不下去了。”
从高铁出站口到乘坐地铁的地方,高德地图显示的步行距离为106米,李浩一共花了32分钟。
图:北京地铁4号线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年10月23日披露,自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运营以来,平均每天往返于北京和天津的高铁车次有300至320趟;较之去年,每周内往返最热高铁线路1-5次的出行群体提升了27.8%,最频繁的每周往返5.7次。截至2017年9月30日,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0亿人次,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5%以上,高铁动车组已成为国人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京津两地在早晚高峰时段车次最为密集,这为京津地区旅客往返上下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应对京津地区客流量的不断增大,京津两地协同开展通勤早晚动车,市域动车组列车8时前始发,21时至23时之间返回,满足了“早进京津、当晚可回家”通勤客流的需求,实现了旅客当日往返,形成了京津地区半小时、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和生活圈。
2015年旅客往返最频繁的10条高铁线路为:广州-深圳(广深)、上海-杭州(沪杭)、上海-南京(沪宁)、上海-苏州、北京-天津(京津)、深圳-潮汕、潮汕-广州、无锡-上海、普宁-深圳、广州-珠海。除京津线外,其余9条线路都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随着京津城际的发车频率不断提高、运行时间不断缩短,两地交通呈现着一种公交化趋势。京津之间公交化程度仅次于南京上海之间,位列第二。
九点零五分,李浩在灵境胡同地铁站出口处的小摊买了一个煎饼果子。早上从家里出来着急收拾东西没顾上吃早饭,在他走到公司的这段时间正好“解决”了。从天津的家到西城区的公司,李浩一共用了2小时50分钟。
下午六点下班之后他再以原路线返回到家中,夜晚的天津地铁2号线车厢内人流稀少,他安静的享受着这一刻。
前一夜,因为公司加班,李浩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半,“我几乎是拖着腿回了家,整个人都好像在飘着随时要睡着了。”李浩说,但他还是强忍着困意收拾好第二天的背包、找好要穿的衣服——为了节省早晨的时间,他已经养成了无论多累都要把东西收拾好的习惯。
晚上李浩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后,才骤然感觉到太阳穴传来的阵阵刺痛,像是身体向他发起的抗议。6小时25分钟后,新一天的奔忙又将开始。“刚住到天津时,我连我们小区白天的样子都没见过。”
选择的无奈
在搜狐新闻客户端我们采集到了1304条有关“京津两地双城生活”的新闻,将其文本做关键词提取之后生成的的词云图如下:
根据词云图不难勾勒出“双城生活”人群的状态:在北京高房价的压力之下,买房几乎是一种奢望,考虑到职业发展却又要留在北京工作,因此不得不选择每天在京津两地之间往返上班,便利的交通尤其是高铁的出现使得这种“双城生活”成为可能,而精确到“分钟”的通勤时间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与此同时家庭生活以及家人之间的疏离聚散成为困扰他们的一大问题,但是为了那个小小的“梦想”还需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李浩已经坚持了三年。三年前,李浩的妻子因为工作调动需要长期在天津居住,而他在北京的工作机会十分难得也不想放弃。为了避免长期分居两地带来的婚姻危机,他们决定在天津买房子作为婚姻和工作的连接纽带。
在选择“双城生活”之前李浩算过一笔账:京津城际高铁二等座的单程票价为54.5元,每天往返为109元;天津的地铁单程2元,共享单车月卡8元以及北京地铁单程3元,如果按一个月四周20个工作日算的话,每个月的通勤花费为2348元。
“这点钱在北京租房,也租不到什么好房子”。根据租房网站安居客的租房信息显示,2288元仅能在西城区租到15-18㎡的合租公寓。
图:北京市租房价格热力图(单位:元/平方米)数据来源:安居客网站
虽然每个月的通勤算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但是在李浩看来是完全值得的。“北京的工作平台和晋升机会是很多的,像我现在做到了债券承销部门经理,每个月的工资在2万左右,如果在天津的话肯定没办法挣这么多。”
图:京津两地房价—工资对比数据来源:http://top.asksi.com
“还有北京的房价,现在燕郊那边的房价都涨到2万到3万一平了。”谈起房价,李浩的话语明显多了起来。“在北京买房对我来说还是非常吃力的,我今年29岁就是不吃不喝不生病最少也得八年才能攒够首付,但家里的老人也得要照顾啊。”“我们当时在天津买的房子才一万出头,现在涨了近一倍。”
北京房价分布地图天津房价分布地图图:北京—天津房价分布地图对比(单位:元/平方米)
数据来源:链家官网
据天津当地房地产中介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供应1189万平米,约10.8万套,接近2015年全年供应量(1193万平米,10.9万套);2016年1-10月,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064万平米,18.4万套,均为历史最高,相比2015年(1415万平米,12.6万套),分别增加45.9%和46%。数据显示,北京的人均工资约为天津的1.5倍,而房均价约为天津的2.5倍。
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去到天津买房置地,有着“京津明珠”之称的——武清成为首选。位于天津西北部,城区距北京市区71公里,距首都机场90公里。京津城际列车开通后,武清火车站到北京南只需要25分钟的时间,二等座票价仅有38.8元。
随着“双城生活”模式普遍化,“钟摆族”这一群体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一项研究“京津两地‘双城生活’模式”的调查问卷显示:双城生活模式群体集中在中青年,而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高收入与高社会福利成为双城生活的主要诱因。双城人群年龄集中在21-35岁,其中21-25岁占比达到38.52%,26-35岁占比达到22.96%,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比达到39.26%,专科与高中等中等文化程度占到20%左右。总体看来,双城生活模式群体集中在中青年,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这部分人大多精力比较充沛,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专家陈秀山认为,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造就了“钟摆族”。陈秀山教授指出,相较于中小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无疑拥有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就业与创业机会也远远高于中小城市。在市场的作用下,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些城市工作。但是,在高房价和高物价的压力下,年轻人只能被迫选择职住分离,这既影响企业效率,也影响个人生活,并不是理想状态。
不同于李浩每天的两地往返,张丽“每周都必须得回天津老家两三天”。张丽和丈夫都是天津本地人,在北京奋斗了几年之后买到了自己的房子,“2010年的时候北京房价还可以,拿着父母的养老金以及多年来的积蓄我们咬咬牙决定买了。现在想想真是庆幸,还好买的早。”张丽补充说道,“现在的房价真的是太夸张了。”
虽然有了房子,但是户口是横在张丽和丈夫眼前的有一大难关。张丽大学毕业后是通过校招进入现在的这家国企的,最初吸引她到这里的就是稳定的收入以及包“落户”的福利待遇,但是入职以后才发现拿到一个北京户口是多么的困难。
“这里讲‘论资排辈’,单位里集体户口的指标每年是固定的,像我刚刚入职一年干的又不是技术岗根本没有啥希望。就在我隔壁办公室的一个同事为落户的事跑了五年多了还没有消息。他的条件倒是挺符合的,因为要办转户申请必须要通过人才素质测评,但是好像到现在都没有出台细则。当时他觉得户口很快就拿到了,于是把孩子接了过来,但细则没有出来孩子在高考时就没有办法报名,最后还是回了老家参加的高考。”
“前年好像实行积分落户的政策了,但是积分是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划定分数线的,想想每年那么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想要留在北京,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张丽接着谈到选择“双城生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张丽刚刚有了孩子的时候试着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但很快就放弃了。那个时候作为公司新员工的张丽每天都需要应对大量的工作,下班回家之后只想着好好歇着休息。“我爱人比我还要忙,有一阵子两个人还为‘谁给小孩换尿布’这样的事情争吵过。”
“有一次中午我陪客户没来得及回家,把孩子托给邻居照看一下,就在邻居出门买菜的一会功夫孩子爬到了阳台边玩耍,回来都吓坏了,当时我和老公都非常自责觉得没有尽到父母的义务。”“也想过请个保姆来专门照顾小孩的,但是价格都贵的吓人而且质量还没有办法保证。”
最后张丽决定将孩子托付给在天津的父母照顾,她和丈夫专心在北京工作。张丽的爸妈上了年纪在北京生活的很不习惯,张丽只能在离北京较近的武清给爸妈买了一套房子。“毕竟他们上了年纪,那种感情是很难割舍的,在北京他们没有什么熟人,很孤单。”
由于担心孩子长期不在身边造成疏离感,张丽和丈夫决定每周必须回天津2—3次。在周五晚上北京南到天津武清的一趟城际列车上,当记者遇到张丽的时候,她正在翻阅着儿子期中考试的试卷并向记者展示了孩子取得满分的数学试卷。
酸甜苦辣咸
李浩说,“‘双城生活’也需要精密的计算。”像每天从家到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出门骑车进站取号上车……这几个步骤一旦有特殊情况,后面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一次早上下雨没法骑车,也没有叫到车只能步行去了。为了赶上最近的车次,我去到火车站的时候一路小跑,从下楼梯取号到刷卡进站只用了不到五分钟。”在空旷的的天津火车站大厅里记者切实感受了一下“进站取票上车”流程,在排队人数极少的情况下仍然花了十二分钟。
“但还是没赶上那一趟车,只差了两分钟。”李浩遗憾的告诉记者,“到了北京的时候刚刚好又是四号线早高峰,真是太背了。那天我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领导开例会的时候点了我,当时真的是有苦难言。”
李浩谈到“双城生活”印象最深的经历是去年的农历十月初四。那天晚上他从天津站出来的时候已经九点半了,工作了一天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但在见到我老婆在出站口等着的时候,疲惫立马就一扫而光了。”原来,那天是李浩的生日,“她就在那边等了半个小时接来我下班。和她拥抱的时候我的眼泪立马就下来了,平日里我也没那么矫情,但那个时候就感觉真的是……就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双城生活”的这段时间里,让张丽最难受的事是有一个周末他们把孩子接到北京的家里准备在北京玩两天的经历。“进门的时候,他就像是去到别人家里一样,表现的很拘束。”
“我去厨房做饭的时候他跑过来拽着我的衣角问道:‘妈妈,这就是你和爸爸的家呀?’那一刻我的心就像被针突然扎了一下难受,我放下手里的活,抱着他走到卧室说:‘这也是明明(化名)的家啊,你看这是你的海绵宝宝和积木,姥姥在这边和你骑木马……’。”
“一周2-3次的见面机会根本不能满足我对孩子的思念,但是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可能孩子大一点就会明白我们的不容易了吧。”
何去何从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李浩说,暂时还没有想好以后的事,两个人现在还不敢要孩子,担心孩子未来的教育以及落户问题,“暂时走一步算一步吧,具体的规划也还没有,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努力多赚点钱了。”
张丽则表示继续为北京的户口而努力,“现在发展太快了,我可能考虑回学校读博再充充电,正好还能在积分上多加一点。”“争取早日落户北京吧,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多一些,孩子也就会少吃一些苦么。”
不过两人都表示未来选择“双城生活”的人群肯定会增加。“虽然听着北京到天津‘双城生活’像是跨越了两座城市,其实感觉也没有那么明显,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其实就像从海淀区到朝阳区一样。”李浩说。
据了解,这两年,随着京津冀不断推进高速铁路的相连相通,三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地区界限,实现工作、生活、休闲、置业、消费的日益“同城化”。数据显示,京津城际2008年8月1日开通以来,截至2017年2月13日,发送旅客达19708万人次,2016年日均发送旅客达8万人。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双城生活模式将成为常态,如何让这种模式良性发展下去,是党和国家在战略布局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持续改进的着眼点所在。陈秀山教授表示,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在地理空间留下的轨迹。对于新城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特别是未来,到一定拐点以后,人口聚集的规模和速度都将放缓,大规模地建设和扩张可能会带来更大隐患。对政府来说,应该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逐步实现城市之间资源的均衡化,让小城市拥有更好的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城市化进程需要政府主导,但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制度变化了,市场也将在中长期内显现它的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李浩曾经向记者分享了一篇关于“双城生活”的文章,结尾写道:
“北京很大,大得可以容下所有人的野心和梦想;北京很小,小得容不下一个人的孤独和泪水。在这里,繁华与残酷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每天,无数怀揣梦想的人向这里汇聚,每天,也有无数不堪重负的人从这里逃离。这座天子脚下的城市,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永远有人刚刚登场,也永远有人刚刚离开。”
[1] 京津城际连接“双城生活”.新华日报每日电讯;2017(02).
[2] 宋东方,陈伟,安涛,李镇,张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双城生活
模式研究[J].中国会议;2016(01).
[3] 赵琛;双城“钟摆族”:如何更好地生活?[N].工人日报;2014(05).
关于我们
指导老师:方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作者:数据新闻小行家
张晓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金志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RUC新闻坊”、作者姓名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
辛成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