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历史文化】常璩是怎么写出《华阳国志》的?
常璩是怎么写出《华阳国志》的?
常璩所作的《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体例完备的地方志书之一,常璩也因《华阳国志》而被后世称为千百年来中国地方志的鼻祖。
常璩到底是怎么写出《华阳国志》的呢?《华阳国志》的写作,是在成汉政权被东晋所灭,常璩进入东晋的都城建康之后进行的。但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闭门造车,肯定无法将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详实、完备、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
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内常璩修《华阳国志》情景再现(汪毅 供图)
一
实际上,常璩写《华阳国志》,一方面是收集整理前人的史料,包括《史记》《蜀王本纪》《蜀后志》等,而最重要的一方面,则来自常璩本人在巴蜀地区常年的田野考察,他穿山越岭、走州过县,将自己的足迹撒遍了巴蜀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公元314年秋天,是常璩田野考察的起点。他的第一站是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他乘船从家乡成都顺流东下,辗转来到江州。当时的江州,是巴人的聚居之地,这里丘陵遍布,江河纵横,民族众多。除巴族外,还有廪君、五溪蛮、太暤巴人、濮、賨、苴、共、獽、夷、诞等。多元化的民族构成,十里不同俗的民风民俗,让常璩如痴如醉,奋笔疾书记录下了所见所得。
相传,在江州,常璩遇到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向他详细介绍了巴地的情况,早年的巴地有诸多方国,方国中的首领通过推举而出,统领部族生产与作战。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就是廪君,它的势力从“武落钟离山”发展,先后占据了盐阳、巫山、武陵、涪陵等地,最终进入江州。廪君甚至一度和强大的楚国作战,最终不敌退到了垫江(今重庆合川)、阆中,并在那里继续生存发展。
告别老者后,常璩对“武落钟离山”产生了浓厚兴趣,来到廪君生活过的武陵山区,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遗址,但却惊喜地在摩围寨看到了古老的“巫”。返回江州后,常璩又先后去了夜郎和南中,包括今天的贵阳、昆明、西昌、毕节、昭通等地。
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常璩像(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这次旅行可谓是历经坎坷,险象环生。他曾无意中被獠人捕获,在哀牢山中做了一段时间的奴隶。幸运的是,他凭借自己掌握的医术,治好了当地的瘟疫,被奉若上宾、礼送出境。结果在回程路上,又被另一支当地少数民族所俘虏,并被卖给羌人为奴,好不容易才脱身离开……
坎坷曲折的经历,让常璩深入地了解到巴地、南中、夜郎、滇国的地理历史,同时也对各地物产及其分布、功效,以及各地迥异的民风习俗等有了全面掌握,为他修志提供了丰富的真实考据和田野资料。
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牌匾“秉笔”(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二
四年后,常璩回到了成都崇州常家坎开始整理这次旅行的所见所得。
不久,常璩担任成汉国的太史令。作为国家的史官,常璩亲手对成汉国家藏书进行了整理,让他如获至宝的是,《汉书》《三国志》《三巴记》《蜀都赋》《风俗通》《益州记》《前汉记》《南中异物志》《益部士女传》《辅臣传》等珍贵史料保存完好,这些书籍对于他研究巴蜀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支撑。
崇州文庙(图片来源:成都市城市规划协会网)
之后成汉政权发生动荡,常璩被流放哀牢山,这里位于南中之地,环境恶劣,可常璩却得到当地郡守尹亮的厚待,常璩也积极帮助尹亮解决各种民族问题,受到当地人尊重。不久,常璩在南中开设了多个学堂和私塾,招收学徒,传播儒家和道家学说,为文化传播和民族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牌匾“青史留名”(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李寿主政后,常璩再度被启用,回到了成都,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继续负责修史。在李寿和其子李势主政期间,常璩迎来了难得的安定时光,他先后完成了巴蜀、南中等地史志的初稿。之后,桓温伐蜀,成汉灭亡,常璩来到东晋的都城建康。在官场失意之余,他开始着手对巴蜀之地的历史进行梳理和补充,打通了巴蜀之地从神话传说时期到东晋初年的漫漫历史演进和变革。6年后,《华阳国志》横空出世,这本书写成不久就广受赞誉,多方传抄。
《华阳国志》(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公元361年,耗尽一生心血的常璩抵达了生命的终点。他的妻子和女儿护送灵柩,将常璩从建康一路护送回到家乡崇州常家坎安葬。
一代历史巨匠魂归故里,他的传说随着《华阳国志》被后世传颂了上千年。
来源:成都方志
配图:方志四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