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养浩纪念馆定址云锦湖西岸 建筑总面积约4932平方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元代名臣张养浩是济南璀璨名士文化中的杰出代表。5月25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张养浩纪念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该项目位于天桥区云锦湖,建筑总面积约4932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展厅、公园附属建筑等。
云锦湖公园自建成开放以来,已成为北湖片区一颗“明珠”。与此同时,公园娱乐康体功能不断完善、提升。此次公示的张养浩纪念馆位于水屯北路以北、云锦湖西岸,规划用地建设面积221517平方米,主要为地上1—2层的仿古建筑,包括展厅、附属办公建筑、大门、门廊和内庭院等建设。纪念馆主入口朝东,门前广场预留亲水空间。
在张养浩纪念馆规划批前公示前,与纪念馆相邻的云锦湖停车场地块一、二同时公示。为节省空间,两个停车场均为地下2层建筑,地块一设计车位520个、地块二设计车位200个,充电车位预留15%。非机动车位主要在地块一布局,总面积约466平方米。这两个停车场地块的建设,将完善云锦湖、张养浩纪念馆的游玩、观展需求。
关于张养浩纪念馆,济南早有规划打算,“在云锦湖选取适当区域、采取适当形式,对张养浩的历史文化进行展示”。如今,随着张养浩纪念馆规划批前公示,选址尘埃落定。张养浩为官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其著作中不仅体现了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执法为公的思想和心系天下的情怀,也给今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廉洁文化遗产。
济南历史文化名人众多。近年来,并称“二安”的辛弃疾、李清照纪念馆,分别在稼轩文旅城、明水古城建设中得以新建、扩建。此次张养浩纪念馆建设提上日程,对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济南”具有重要意义。
张养浩第二十三代孙:看到纪念馆消息欣喜万分
初夏的文忠园,松柏枝繁叶茂,林间鸟鸣阵阵。
700多年前,一代文豪、一代名臣张养浩长眠于济南故里。他是一位诗、曲、文、赋全能型文学家,也是一位由草根逆袭为朝廷重臣的政治家。在由仕而隐、由隐而仕的跌宕人生中,留下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清正廉洁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汇聚着泉水,奔流不息。
“张养浩纪念馆要建在云锦湖旁边,从效果图看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5月25日,张养浩纪念馆规划公示的消息在张宗伦的朋友圈刷屏。张宗伦告诉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身为张养浩第二十三代孙,他倍感自豪,看到纪念馆规划公示的消息后更是欣喜万分。
公示的纪念馆位置往西数百米,正是文忠园,也被称为张养浩墓公园。据了解,张养浩墓公园里有元、明、清代的石碑、牌坊、石龟趺、石狮等文物。“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村里先后对墓园进行修葺改造。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改造就有三次。”68岁的张宗伦回忆。1979年,张养浩墓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桥区柳云社区是一个张氏族人的聚居地,大部分本地人是张公后裔,民风朴实。“大家从小就受家里教育要尊老爱幼,懂得礼让。”对于张氏族人而言,张养浩墓是大家共同的祖墓,也是大家对于传统和文化的传承象征。
近几十年来,每年都有来自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福建、安徽及山东其他市的张养浩后裔,来到柳云社区张养浩墓谒祖省亲。对于他们而言,既是寻根问祖,更是传承先祖的文化和精神,为官则清廉、为民则守信、经商则诚恳。
作为张养浩的后人,他们也在通过不同的形式,弘扬着张养浩的思想文化。2018年夏天,柳云社区举办了首届“北园荷花节暨张养浩文化诗词朗诵晚会”,张养浩诗词研究会与柳云社区朗诵分会正式揭牌成立。通过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社区内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触传统文化,熟练背诵着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古诗词。
2020年10月20日,柳云社区举行了“纪念张养浩诞辰750周年”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张养浩与济南名士文化”为主题,围绕张养浩文学成就及其贡献、张养浩与“文化济南”建设、张养浩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张养浩吏治成就及其启示、张养浩《家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并对如何弘扬张养浩文化,加快“文化济南”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2022年8月24日,张养浩文学馆在济南开馆。在这里可以通过纪念张养浩,学习张养浩功业、继承张养浩精神、传承张养浩文化,已成为泉城又一文化新地标。2023年4月5日,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张养浩后裔代表来到济南,参加张氏宗亲祭祖大会。
“我爱云庄好,溪流转玉虹。惊飙荷背白,残照鸟身红。远意微茫外,真欢放浪中。终身能若此,甘作灌园翁。”几百年前的云庄美景,今人仍可以在50余岁的张养浩笔下感受到。写下此诗后8年间,朝廷7次召他去做官,他都没有答应。
59岁那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再次召他做官去赈灾。这次他没有拒绝,出发前,他散尽家财,不图名利,只想给灾民办点实事。一路西行,他心情沉重,写下了《山坡羊·潼关怀古》。4个月后,积劳成疾的他病逝于救灾任上。张养浩去世后,归葬故里,张家人为他建起了墓园。
时空流转到700余年后的今天,张养浩的廉政思想、修身思想、行政伦理以及诗词曲赋,将“搭乘”新的载体,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奔涌流淌。(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罗晓飞 丁国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