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南风物|姑苏春船载绮罗

2023-05-26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张希奥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烟雨舟船,这是许多人梦里的江南。杜荀鹤在一千多年前就写过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吴地河网密布,苏州人建城的思路,便是循自然水道。在如此环境中,当然也就有了很多桥,造了很多船。

一叶扁舟,寻梦到苏州

古时苏州的老老少少,全民皆会行船。《苏州方志》记载:“吴人以舟楫为艺, 出入江湖, 动必以舟, 故老稚皆喜操舟。”没在水乡生活过的人,会很难想象,日常出行多靠船是什么样的感受。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船是一种很不同的交通工具,尤其不同于车马,车马陆地之上连接目的地之间的工具,船没那么直接,船在水面上漂浮,独有一份惬意闲适。

苏州人行船时唱歌。《苏州府志·风俗篇》载:“吴下耕作或舟行之劳, 多作讴歌以自遣, 名唱山歌。”泛舟湖面之上,面对碧绿的一片水,仰望湛蓝的一片天,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放声唱歌。水会把人的歌声带向更远的地方。而这种感受,是被框在车马里的时候不太有的。

船对于苏州人来说,是有不同意义的。刘向在《说苑》中记载, 吴人在欢迎晋国来使时, 采用的最盛大欢迎仪式是:“吴人拭舟以逆之, 左五百人, 右五百人, 有绣衣而豹裘者, 有锦衣而狐裘者。”船不仅是日常,也是盛大节日时必不可缺的仪式感。

船也是许许多多苏州百姓谋生的载体。“春船载绮罗”“月移山影照渔船”“不须惆怅贩茶船”,有的船载着绮罗,有的船寒江垂钓,有的船满载茶叶,船上是不同船夫的生计,带他们驶向各自美好生活的彼岸。

明 张宏 《舟泊吴门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一条一条船,就这样串起苏州商业的命脉。明清时期,苏州城内出现了“水巷中光彩耀目, 游山之舫, 载妓之舟, 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 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的一派繁荣景象。

满船书画,兴起至吴江

书画船是古代文人的独特空间,形制上,与普通船并无二致,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满载诗书,除了是交通工具,还承载着社交、娱乐、文化功能。写诗作画、饮酒赏乐、以文会友,无所不能。

米芾 《虹县诗》中的“满船书画”四字

至宋起,书画船便常见于古人的各类风雅文录。最负盛名者,莫过于宋代书画家米芾的“米家书画舫”。黄庭坚曾写诗说:“万里风帆水著天,麝煤鼠尾过年年。沧州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是如何的气派、又是何等的璀璨,才能让船上的夜灯贯穿月亮光辉。

当然了,过于豪华的书画船,是普通士人难以消受的,明朝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写:“不大不小,小轩窗,朱栏玉栅,如精舍一般,安坐读书正好。”不大不小的书画船,才是最妙。

明 文伯仁《浔阳送客图》(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江南地区,是明清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化腹地。苏州一带,水网密布,航道交错,正为书画船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养分。有关苏州之地与苏州之人同书画船的记录,比比皆是。例如,“米家书画舫”的主人米芾有一件作品,《吴江舟中诗》,便是米芾晚年时在吴江舟中为朱邦彦所书。

北宋 米芾 《吴江舟中诗》(局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苏州人士,有一副《京江送别图卷》,画的是他在京江送别朋友吴俞的情景。主人乘舟远去,众人在岸别作别。杨柳葱郁、山桃烂漫,江南秀色让别离更多惆怅。这幅画中的小船,许就是文震亨所讲“不大不小、安坐读书正好”的船,用来读书正好,用来送别,也对味。

明 沈周《京江送别图》故宫博物院藏

“吴门四家”的另一位唐寅曾写《邂逅文林舟次联句诗》,这首诗怎么写成的,交代得也很清楚,即唐寅与友人文林在船上相遇,大家饮酒,饮酒后再一起作诗,再由唐寅把整首诗抄写下来。“书画船”的社交与文化功能,在此尽现。

沈周《京江送别图》与《京口送别图》中的书画船

董其昌是书画船的代表书画家,他一生中经历了八次从北京前往江南的长途公务旅行,也常经过吴中一带。《夜村图》上书“戊午八月十一日昆山道中写”,表明他舟行昆山时画了一套山水小册。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册-夜村图 故宫博物院藏

苏州是古代文人的书画船绕不开的地标。有人从苏州出发,有人路过苏州,有人在苏州停留。他们用画笔与船桨、水墨与江河,共同绘出了吴越之风、姑苏之韵。

泛舟饮宴,稳坐到虎丘

如果说书画船是属于文人的空间,那么船宴就是天下食客的盛宴。素有“江南水乡”之称的苏州,湖泊众多,河道密布,水运便利,鱼虾丰富,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孕育出水上筵席“苏州船菜”一点也不稀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船菜便初具雏形,吴王夫差的龙船宴游首创船宴之风。至唐,随着京杭大运河开通,苏州地区商贾云集,船宴盛行。民间传闻,唐敬宗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建“白公堤”,乘船宴游。宋代以后,随着经济南移,苏南的饮食业得到极大发展,无锡、苏州等地出现专营船菜的游船,游人泛舟于湖面之上,一边饮酒、一边享用美食、再看看姑苏美景,好不惬意。

明 仇英 《虎丘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州船菜主要盛行于明清时期。徐坷在《天苏阁集》中写:“船菜为禾中画肪特殊之撰;春秋佳日,肆筵设席,丝竹清音,山水真趣,得之矣。 ”沈朝初在《忆江南》中大肆赞美苏州船菜说:“苏州好, 载酒卷艄船, 几上博山香篆细, 筵前冰碗五侯鲜, 稳坐到山前。”

徐坷所提到的画舫,是苏州游船中的一种,又称“灯船”,是所有游船当中最豪华的,能容纳二三十人。画舫船体油漆透亮,周围有红木雕刻的栏杆,船舱两侧挂绣花帘幔,船舱内放红木桌椅、两侧挂字画。船体由船头、中舱、后舱和艄棚四个部分构成,通常烹饪船菜的地方,就在船末端的艄棚。

明 盛茂烨 《石湖烟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很显然,这样豪华的游船,面向的客人一定是达官显贵了。更加平民化一些的“快船”,大致能容纳五六位客人,价位也更接地气。沈朝初写的游船极有画面感,一句“稳坐到山前”,便写明苏州船菜的优越之处——宴饮同时还能欣赏姑苏美景。正月去光福邓蔚寻梅,三月去苏州虎丘、寒山寺、岩灵山一带赏春,六月去黄天荡纳凉,八月游船去石湖赏月……四时游船,总有山水相伴。山水、音乐、香氛、美酒、佳肴,苏州人的精致生活,就在画舫荡起的一圈圈水波之上。书画船和船菜大概都很符合大部分人对江南的印象。

江南船拳,鼓乐震石湖

江南,一个烟雨朦胧中走出的温婉才女,琴棋书画、宴饮游船,仿佛就该如此。因而若要讲到江南船拳文化,很多人要大吃一惊。是的,江南的小船上,不仅有书画与佳肴,还有拳术演练。而苏州,正是江南船拳的起源地。

“江南船拳”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文祖的船拳表演

其实苏州自古便有习武的传统,专诸刺吴王的“鱼肠剑”故事便是映证。苏州的水军活动起源也很早,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较为成熟的水军训练活动。如《吴越春秋》中写:“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三百艘。”民国《吴县志》载:“吴县西南渔洋山麓有教场,想穿伍子胥教练水军所筑,此外即太湖或泊船处也。”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船纹线图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明代,苏州经济繁荣,水盗问题却也严重,太湖流域盗匪盛行,为防御外敌、保卫自身,民间自发抵抗,自备武器、聘请武师,公开练武。由此看来,在苏州能产生船拳文化,实在是水到渠成之事。

从明末清初开始,苏州的拳船逐渐演变成一种民俗休闲文化活动。据方志记载,每逢立夏、端午、中秋,吴江、吴县等地的船拳高手便会登船献技。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石湖之上船拳活动尤盛,湖面之上,水波荡漾,轻舟如梭,标旗猎猎,鼓乐震天。周边的乡亲们均来赴会,乘坐精心装饰的大小船只,聚于杏春桥下。看客们会往拳船上抛提前准备好的粽子一类糕点,以犒赏船拳师,待到演练结束后,只看哪家船上的糕点最多,便是哪家的表演最好。

明 文徵明 《石湖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交通工具种类的增多,如今船在苏州,很难再现昔日光景,只剩一些旧日荣光的碎片。像一艘摇摇晃晃的小船,划过湖面的波光,经过苏州无处不在的河道,然后逐渐隐没于拐角……

苏州的船 于祥摄

但是苏州的水,会永远记得苏州的船。

参考资料:

1. 肖霞.浅谈苏州船菜文化【J】.华夏文化.2017(02):54-55

2. 张宗豪.江南船拳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04)

3. 罗时铭,秦琦峰.江南船拳的形成与历史演变——兼论“船拳”的苏州发源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67-173+192

4. 王希玉.郑允端诗歌中的苏州文化【J】.文学界(理论版).2012(03):62-63

5. 邱文颖.书画船:古代文人的文化之旅【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05):97-102

6. 姚永强.石湖书画船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江南风物|姑苏春船载绮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