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早该火了

2023-05-26 10: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湖南,一定是许多热爱生活的人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神秘的张家界,秀美的橘子洲;清幽的岳麓山,磅礴的岳阳楼;红色的韶山,热闹的凤凰古城……在清晨嗦上一碗热腾的码子米粉,在宵夜时分来上一份热辣的口味虾,湖南的精彩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然而,在一个个如数家珍的热门旅游景点之外,湖南还有一些并为人所熟知的秘境和人文故事等着人们去一探究竟。

如果从长沙一路向西南方向前行,你会发现,在湘西的边陲之地还藏着一个超乎想象的小县城,这里山高谷幽,溪河密布,风光旖旎,让人一见倾心。

湖南省绥宁县金屋塘镇 图源/图虫创意

1982年,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通过卫星发现了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这块美丽的土地就是——绥宁。

01

绥宁的山水,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

绥宁,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湘西边陲,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从地图上看,绥宁的地理位置并不出挑。

全县整体处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北靠雪峰山脉,南依大南山,三面高山怀抱,全县的山地和丘陵总面积加起来占绥宁县面积的96.5%,是个名副其实藏在深山里的县城。

清代《绥宁县志》记载:“绥极楚边,山险而高,游履罕至,水迅而急,市舶难通,商贾往来极少”。短短几行字,将绥宁县古时偏僻幽静的特点描述的非常清楚。

也正是因为历史上的绥宁偏隅一方,人口流动性小,这才造就了如今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般的秘境。

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上堡古国 图源/图虫创意

如果你第一次来到绥宁,一定会被这里如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所吸引。

绥宁,是一座生机盎然的生态王国。

这里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金丝楠木林、全国面积最大的铁杉林、全国面积最大的穗花杉林,整体森林覆盖率高达76%,被誉为“天然氧吧”和“亚热带最美森林”。

在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许多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在这里繁衍不息,例如罕见的长苞铁杉。

长苞铁杉是第三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濒危物种,至今无法实现人工繁殖,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单株在全球就已十分罕见,但在绥宁却有38株集中连片,平均树高30米,且根连理、理连枝,自成一国,可谓绝无仅有。

长苞铁杉 图源/网络 作者/张源摄影

而在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里,同样能看到的是古树成群,野生动植物众多。

优越的生态系统,发达的水系,良好的空气质量,为园区内804种野生植物,和196种湿地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作为传统的农作区,这里几乎没有任何污染。

2014年,花园阁被列为国际级湿地公园。

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 图源/绥宁旅游

绥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当你走进千年古镇寨市,你会发现,这里仍然保存着宋代的古街、古井、古碑及明代的城墙、铁钟、风雨桥和大量的清代古民居。

的确,从建城至今,寨市镇已有1800多年城建史。尽管在历史上,曾遭受过战乱、水火灾害的洗劫,但寨市镇依然有幸遗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胜迹和文物。

这些古色古香,风韵犹存的文化古迹,让这座千年古镇散发着醇厚古朴的气息。

2010年,寨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千年古镇寨市 图源/网络

绥宁,还是我国苗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遗存地。

在上堡侗寨,侗族人口超过90%,而上堡古国,也是苗族历史上第一个“国都”。

公元1436年,为反抗明王朝的压迫,少数民族领袖李天保揭竿起义,建都绥宁黄桑上堡,号称武烈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效仿汉族政权建制的少数民族“王国”。

至今,上堡村内还保留着金銮殿、点将台、旗杆石、拴马树等遗址。

上堡侗寨 图源/视频截图

从高处俯瞰,上堡村的地势因为海拔不均,而使得围绕周围的梯田错落有致。穿梭而过的溪流水量足、落差大、流速快,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凭借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上堡村成为了湖南最具魅力古村落的代表之一,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俯瞰上堡村 图源/新湖南

同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大园古苗寨,历史也相当悠久。

这里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留下了诸葛城、养马坡、学堂冲、诸葛井等众多遗址,并且还保存有元、明、清及近代300多栋窨子屋。这种房屋的最大特点是,外面是四四方方的高墙,里面是木质楼房,不仅居住舒适而且防火防盗。

这些古建筑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学者研究苗侗民族建筑的重要实物。

高大的窨子屋与高低错落的屋顶 图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大园村也作为全国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被大家熟知,《那山那人那狗》《战火童心》《秋收起义》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3》也以该村为主拍摄了一期节目。

2014年12月,大园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图源/电影截图

绥宁的山山水水,风土文化足以让人沉醉。

02

绥宁的美味,尽在烟火碗筷之中

绥宁的美妙与神奇,一部分在眼里,还有一部分在胃里。

当你来到苗乡侗寨的时候,好客的主人一定会端上一杯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万花茶,它是绥宁苗侗人待客的佳品。

“万花茶”其名得益于茶水中浸泡着花色繁多、刻工精细的蜜饯。

心灵手巧的苗乡人会在去皮漂干的冬瓜皮或柚子皮上,雕刻出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各种花案图形,比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花草鱼鸟之类的图案。然后,再将这些条块浇上蜂蜜晾干,装进糖罐或坛子里备用,待到客人来时冲泡上一杯。

雕刻万花茶 图源/网络

万花茶不仅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食品,还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也用来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

后生上门求婚,姑娘如果中意,便在奉献给后生的茶杯里放进四片万花茶蜜饯,两片刻着并蒂莲花,两片刻着龙凤呈祥;如果不中意,便在茶杯里放进三片单花独鸟的万花茶蜜饯,后生便会知趣地离开。

万花茶中的冬瓜皮雕花 图源/视频截图

而喝油茶,又叫打油茶,是苗乡侗寨最常见的一种喝茶方式。

用蒸熟的糯米饭染红,再晒干备用,叫冻米。当有贵客到来时,取冻米用滚油炸透为面料、用矼豆、板栗肉等为底料,加炒黄豆、生姜米、辣末、葱花等为辅料,用老山茶汁为汤冲泡即成,色、香、味俱全。

因为油茶好喝,客人一般能喝3-4碗才肯罢手。

打油茶 图源/百度

发米花,则是用于款待贵宾或举行盛宴前的礼仪之一。

米花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因它形如满月有花,即圆满发达之意,它寓意寄托人们的良好祝愿。

其做法是,先将糯米泡胀蒸熟,用野生植物鸡冠红染成红色(也可不染),放入桌上用竹蔑制成的圆圈中,把糯米饭摊开按满篾圈,使之成扁圆糯饭饼,晒干收藏。用时取出,放入茶油锅中,用文火炸熟,便成了半球面的米花。

待客时凸面向上,置于桌上正中的礼盆里,客人吃时用筷子戳成小块食用,又脆又香又美观。它还是送礼盒(或筛)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米花 图源/网络

在苗族正式的席宴上,竹笼米粉肉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佳肴。

新鲜的猪肉拌上炒米粉、五香粉、食盐、味精等调味品,装在小竹笼里,大火蒸熟,美味即成。酒席上,一席则会放一竹篓米粉肉。

许多村至今仍有夹菜的习惯,来宾入席,只吃配菜,而将自己的那份米粉肉用一根竹签串上带回家。如有缺席者,主人也要为其夹送至家中。

这一风俗还产生了一句专用谚语:一份米粉肉穿成串,吃不完算不得山里汉。

图源/《味道湖南》视频截图

还有这道有点类似黑暗料理的猪血丸子,是非常具有绥宁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

它是用豆腐、猪血、猪肉等混合制作,并用柴火慢慢熏烤制成的。

熏制猪血丸子 图源/网络

成品虽然看起来黑乎乎一团,土里土气,其貌不扬,但吃起来却别具风味。切片清蒸或者与辣椒、干菜等搭配爆炒,也非常美味。

辣椒炒猪血丸子 图源/小红书 作者/吃两口星星

当然,绥宁的美食远不止我们提到的这些,独具当地特色的还有擂钵辣椒、豆粉糍粑、白头婆粑粑、糖豆子茶、穇子糍粑、青钱柳茶……

制作青钱柳茶 图源/美篇

绥宁有道不尽的苗乡侗寨特色美食,享不尽的少数民族烟火气息,等待着远方的客人前来品尝。

03

绥宁的风情,一生至少要体验一回

作为湖南省境内众多县城之一,“绥宁”其名虽然貌似平平,但却是省内少有的少数民族人口大县。

境内居住有苗、侗、瑶、壮等25个少数民族,全县有8个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各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在绥宁都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留。

其中“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不仅是湖南四大少数民族节日之一,更是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月八姑娘节 图源/新浪微博

每年的四月初八,在绥宁的各个古镇乡村,都会举办精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风俗活动。每到这时,热闹的歌舞,精彩的主体活动,特色产品大集会……都会轮番上演。

各家还要邀请出了嫁的姑娘回娘家,兄弟和父母都要给姑娘赠送礼物,姑娘们回到娘家,一起吃乌米饭,唱山歌,比女红,载歌载舞。

“四月八姑娘节”上载歌载舞的姑娘们 图源/央广网

而四月八这天吃的这顿饭,叫“姑娘宴”,也叫“长桌宴”“合拢宴”。

除了必吃的乌米饭,长桌上还摆满了各色的苗家特色美食,这是对出嫁后回门的姑娘们最美好的祝福。

姑娘宴 图源/视频截图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

[2] 绥宁旅游官方公众号

[3]《世界看湖南》

[4]《味道湖南》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