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版印江南”之美,杭州国家版本馆展中国版画版刻版本
澎湃新闻获悉,“版印江南——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正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展出。此次展示的版本文物,大多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比如明天启七年(1627)刊印的《十竹斋书画谱》,保存完好,色彩鲜艳,是目前《十竹斋书画谱》最早的存世版本,极其珍贵。再比如“花鸟鱼虫年画”,整体勾绘精细,设色雅致,堪称年画中的精品,流布极少,个别作品甚至是存世孤品。此外,还有清前期的姑苏版画、海派名家钱慧安创作的系列年画、《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文澜阁《四库全书》以及《牡丹亭》《琵琶记》等善本珍籍。
此次展览是杭州国家版本馆今年策划的首个大展,展览时间从4月25日持续至10月31日。策展以“版”为主题,强调“版印”与“江南”两大元素。
展陈共分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雕文织彩”,重点展示雕版彩印,以江南地区为重点,突出版本的艺术性;第二个单元“新桃旧符”,重点展示民俗版画,突出版本的艺术性、大众性;第三个单元“兰台天禄”,重点展示官修典籍及各类内府刻书、版画,突出版本的历史性及文学性;第四个单元“枣黄梨白”,重点展示浙刻、浙藏的历代善本版画,以地域性为线索,图文并茂,综合展现版本的大众性、艺术性、文学性、历史性。第五个单元“古韵薪传”,重点展示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版印非遗项目,充分展现版本的大众性、历史性、地域性。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示的版本典籍,大多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部分展品由翁连溪等民间藏家及浙江图书馆提供。比如明天启七年(1627)刊印的《十竹斋书画谱》,保存完好,色彩鲜艳,是目前《十竹斋书画谱》最早的存世版本,极其珍贵。再比如“花鸟鱼虫年画”,整体勾绘精细,设色雅致,堪称年画中的精品,流布极少,个别作品甚至是存世孤品。此外,还展出了清前期的姑苏版画、海派名家钱慧安创作的系列年画、《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文澜阁《四库全书》以及《牡丹亭》《琵琶记》等善本珍籍。
百花诗笺谱清光绪年间天津文美斋套印本
百花诗笺谱清光绪年间天津文美斋套印本
百花诗笺谱清光绪年间天津文美斋套印本
整场展览紧扣“版”的主题,展陈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兰台天禄”与“枣黄梨白”两个单元,采用了“书房式”的布展设计,一排排装满《四库全书》影印本的书橱,营造了清幽雅致的书香空间。同时,展览充分发挥展品的社教功能,现场展出了《芥子园画谱》配色表,观众可以仔细品读、鉴赏,直观感受版画的艺术魅力、版刻的历史价值、版本的文化底蕴。
宋赵佶瑞鹤图1989年朵云轩木版水印绢本卷轴
宋赵佶瑞鹤图1989年朵云轩木版水印绢本卷轴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中国版画史研究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捷介绍,此次展览的几个板块都围绕着版本的艺术性,尽可能把版画艺术里面最精美,艺术成就、欣赏价值最高,所承载的文化含量较丰富的东西提炼出来。展览囊括了从彩印到戏曲版画、宫廷版画、姑苏版画等版画精品,还辅以杨柳青年画当中的一批精品,将过去没能普及的古版画艺术性整体体现出来,这也符合版画研究泰斗郑振铎先生版画收藏研究的初衷。
“北平笺谱”或“北平牋谱”,在版权页有手写编号和编者鲁迅、郑振铎两位先生签名
“北平笺谱”或“北平牋谱”,在版权页有手写编号和编者鲁迅、郑振铎两位先生签名
“北平笺谱”或“北平牋谱”,在版权页有手写编号和编者鲁迅、郑振铎两位先生签名
“北平笺谱”或“北平牋谱”,在版权页有手写编号和编者鲁迅、郑振铎两位先生签名
《北平笺谱》,由鲁迅与郑振铎合编,是版画史、艺术史研究者案头必备之物。《北平笺谱》第一版于1933年12月问世,每部六册,线装包角,蓝面白签,由沈兼士作字,扉页题名则出自沈尹默手笔,鲁迅和郑振铎的序言分别由魏建功(署名天行书鬼)和郭绍虞书写。全书共收笺谱332幅。第一版最初只印一百部,每部都由鲁迅、郑振铎在版权页亲自签名,后来又再版了一百部。如今,《北平笺谱》尤其是第一版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文物。
一、雕文织彩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发展息息相关,印刷工业化前所印制的图像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彩色套印版画,是高超艺术和精湛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古代版画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本单元重点展示雕版彩印,以江南地区为重点,突出版本的艺术性,展品主要包括明清时期的《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程氏墨苑》以及各类彩印版本。
程氏墨苑,明刻本
程氏墨苑,明刻本
《程氏墨苑》,明代程大约撰,是明代万历年间雕印的一部墨谱。书中收入名家刻绘的墨样共519种,墨形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圭形等式样。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山川景物、草木禽兽、佛道祥瑞等珍贵的图案资料。该书绘刻、印制讲究,书面构成、黑白处理及刀法运用等独具特色。本书数量稀少,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徽州版画的代表作,为研究墨史及木刻史的重要著作。
《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画谱》
十竹斋由胡正言于明朝万历年间创立于南京。《十竹斋书画谱》是以“饾版”印制成的具有教材性质的画册,融诗、书、画、印艺术为一体,是木版水印史上的巨制鸿构,有“画苑之白眉,绘林之赤帜”之誉。它以梨枣代笔墨,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水墨意象的版画风格,自明末刊印以来,备受欢迎,历代重印、翻刻了数十种版本。此次展览展出了《十竹斋书画谱》的三个版本,包括珍稀的明天启七年(1627)刊本以及两个清彩色套印本。
芥子园画谱二集(梅谱)清康熙四十年(1701)金陵芥子园刻本
芥子园画谱二集(梅谱)清康熙四十年(1701)金陵芥子园刻本
芥子园画谱二集(梅谱)清康熙四十年(1701)金陵芥子园刻本
原版初印芥子园画谱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套印本一函四册
原版初印芥子园画谱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套印本一函四册
原版初印芥子园画谱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套印本一函四册
芥子园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别墅。《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完备的中国画技法教材,是历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谱。该画谱实为李渔的女婿沈心友托王概编纂,后由王概、王蓍、王臬三兄弟斟酌增改,木刻套版精印而成,共三集。一集为画学浅说,后列树、石、人物、屋宇等绘画方法;二集为兰、竹、梅、菊的绘画方法;三集为草虫花卉的绘画方法。它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是初学绘画的重要参考书,自清康熙年间成书以来,三百多年间,不断再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桃旧符
民俗版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传统民俗版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常用于节庆时张贴,点缀内外,含有福瑞喜庆、诸事顺利等美好寓意。民俗版画品种丰富,包括门神、纸马,版印的窗花、灯画、风筝等。据史料记载,南宋时的临安,岁末市场上已经开始印卖民俗版画。本单元重点展示民俗版画,突出版本的艺术性、大众性,展品主要包括清前期的姑苏版画、海派名家钱慧安创作的年画、杨柳青戏齣年画等。
蜀峰雪景 清姑苏版画
民间图像,1931那世宝印
民间图像,1931那世宝印
《民间图像》,德裔法国人那世宝(AlbertNachbaur)编辑,1926年出版第一版,1931年出版第二版。该书收录了那世宝在北京收集的年画、符纸、对联等民俗物品,并附法文解说,其中年画均为杨柳青年画。作品精心编印,以豪华收藏版形式发行。
该书不是单纯的就画论画,而是将画面中的人物故事、历史渊源、百姓风俗、民众信仰贯穿其中,立体地勾勒出上世纪20年代民间生活的图景。年画为法国人那世宝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大门,而那世宝的这本书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年画提供了一扇窗。
那世宝(Albert Nachbaur,1880-1933)1916年来华,曾任《北京法文新闻报》(Le Journal de Pékin)主编,以文笔和好客驰名于北京社交圈,因报道热河战事感染肺炎不幸离世,享年53岁。
新中国年画
新中国年画
新中国年画
三、兰台天禄
盛世修典是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除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大型官修典籍,明清时期的皇家内府还刊印了大量书籍、版画,这些版本展现了盛世的文化气象,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赓续中华文脉做出了巨大贡献。本单元重点展示官修典籍及各类内府刻书、版画,突出版本的历史性及文学性,展品主要包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以及《御制耕织图》《避暑山庄十六景图》等内府刻书、版画。
文澜阁四库全书·钦定补绘离骚图(集),卷中,钱抄
文澜阁四库全书·钦定补绘离骚图(集),卷中,钱抄
御制避暑山庄诗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刻满汉双文朱墨套印本
御制避暑山庄诗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刻满汉双文朱墨套印本
御制避暑山庄诗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刻满汉双文朱墨套印本
御制耕织图,清康熙三十五年内府刊本(册页)
中国古代重视农业,表现农耕蚕作场景的图像,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画像砖;至宋以前,则多见于壁画,为零散而单一的“耕”或“织”图,并未系统化。南宋时期,《耕织图》形成完整的体系;现知最早的刻本《耕织图》,为南宋楼璹所绘;其后历代版本都是以楼图为祖本。
在众多历史版本中,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府刊刻的《御制耕织图》,是历代《耕织图》中最具盛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更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一部传世经典。该书由画家焦秉贞绘图,布图与楼图大同小异,但焦图中的风俗易为清代,在题材选择和内容编排上也有独创之处。焦秉贞绘画兼采西洋构图法,中西合璧,使《御制耕织图》成为一部中国古代版画史上异军突起、别开生面之作。
《耕织图》歌颂农家劳作,经过宫廷审美的改造后,成为了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版画名作,为农事题材的艺术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自康熙三十五年初版后,坊肆私家多有摹刻,故传世版本极盛。
四、枣黄梨白
版画与戏曲和地方志,密不可分。戏曲中的绣像,地方志里的舆图,让版画牵连起文学史、经济史、社会史、地方史等领域。一部浙江版画史,勾勒起之江潮涌,背后是浙江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本单元重点展示浙刻、浙藏的历代善本版画,以地域性为线索,图文并茂,综合展现版本的大众性、艺术性、文学性、历史性。展品主要包括《张深之本西厢记》《盛明杂剧》《情邮记》《康熙杭州府志》等明清刻戏曲、地方志善本珍籍。
元曲选十集一百卷,明万历刻本
元曲选十集一百卷,明万历刻本
元曲选十集一百卷,明万历刻本
牡丹亭还魂记二卷五十五齣,明刻本(朱元镇)
牡丹亭还魂记二卷五十五齣,明刻本(朱元镇)
牡丹亭还魂记二卷五十五齣,明刻本(朱元镇)
五、古韵薪传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版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江南地区的雕版印刷技艺传承悠久,从五代末年起,已有大批技术熟练的刻版工人,两宋时期,浙江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本单元重点展示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版印非遗项目,包括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余杭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术、温州蓝夹缬技艺等,通过对这些非遗项目的鲜活展示,充分展现版本的大众性、历史性、地域性特征。
展览海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