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部中国戏剧里程碑之作,30年后年轻一代完成了代际传承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3-05-25 09:12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30过去了,这个戏依然一点都不‘老’。”“《金龙与蜉蝣》在今天依然带给我们戏剧界太多思考。”5月23日晚,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传承版在美琪大戏院正式首演。距离当年该剧的横空出世,整整过去30年。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始终不绝。上海戏剧界很多人都赶去观看这场意义非常的演出,散场后的反响更是久久不能平息。

30年前,同样也是在美琪大戏院,同一月份,同一地点,淮剧《金龙与蜉蝣》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上演,在对全国戏剧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标志着一种“新型戏曲”的诞生和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型”,也由此引领中国戏曲一个时代舞台创作的风潮。

2023年,上海淮剧团建团70周年之际,《金龙与蜉蝣》完成了演员乐队舞美全线接班,在“都市新淮剧”探索30年的重要之年,使这部中国当代戏曲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实现了代际传承。

作为中国当代“都市戏曲”的发端之作、“都市新淮剧”的开山之作,由罗怀臻编剧,郭小男导演,何双林、梁伟平领衔主演的都市新淮剧《金龙与蜉蝣》1993年首演问世,以其历史批判的深度,命运悲剧的力度,恢宏的气势,苍健的风骨,以及在戏曲综合艺术上的全方位创新,对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戏曲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一个剧种的范畴,甚至对当代中国戏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是一出被誉为“十几年探索性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的戏,被认为是“新世纪戏曲的曙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但《金龙与蜉蝣》的问世,却是在淮剧生存困境下的一次突围。

1906年,淮河洪水,江淮受难的百姓与淮剧一起,“冲”进了上海。从此,淮剧这一地方剧种带着少见的、顽强的生命力度,在上海扎根成长,逐渐拥有自己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到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新生文化形态冲击,全国戏曲普遍面临困境,上海淮剧的处境更是艰难。而《金龙与蜉蝣》正是在这“背水一战”的压力下创作完成。

该剧的主创如今都是中国剧坛最重量级的人物,而当年却都是一群充满了探索精神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创作力。和上海淮剧团一起完成了这部剧。一经演出就轰动全国,一路斩获全国“文华”新剧目奖,全国“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上海市新剧目展演最佳剧目奖及各种单项奖励共43项大奖,并于1993年参加了上海四台优秀剧目晋京演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看了戏后说:“这个戏是淮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是戏曲传统和现代的表现手法的结合,在戏曲改革创新中,使我们看到地方戏曲的希望。”

上海淮剧团由此找回剧种的自尊,“都市新淮剧”的旗帜,也从此在中国剧坛高高擎起。

在此之后,上海淮剧团创作了一系列“都市新淮剧”的作品。包括《西楚霸王》《武训先生》《闯上海》《半纸春光》《寒梅》等,始终在寻找淮剧与时代和观众的契合点。

当年《金龙与蜉蝣》的主演,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说:“ ‘都市新淮剧’不是对某种戏曲形式的框定,这个理念本身包容着让戏曲具备适应变化、适应新环境的内涵。”而他也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让“都市新淮剧”三部曲都能有传承版。

2023年,上海淮剧团开启《金龙与蜉蝣》复排,新一代淮剧人完成这部经典剧目的接棒。传承版主演陈继云、邱海东、陆晓龙、王俊杰、赵悦、顾芯瑜自落地排练开始,就“废寝忘食”地研究剧本唱腔,寻找人物。

对于年轻演员而言,《金龙与蜉蝣》的吸引和挑战是并存的。这部革新之作当年就在表演上大胆突破传统程式,创造了使中国戏曲融体验和表演为一体的范例,把现代舞蹈、现代造型、现代摄影和雕塑融合其间,探索了一种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戏曲表演形态。

罗怀臻、马勤、许旭晴、卞玉霞等原版主创也把自己的演出经验与对剧目复排的思考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剧组每一位成员,并鼓励年轻演员大胆找寻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演绎方式。

梁伟平是此次传承版的艺术总监,他每天和复排导演海博一起浸泡在排练场,他感慨:“在一遍遍排练的过程中会发现,几位主要演员、年轻的主胡司鼓都是各有所长并且不断在进步,一遍遍给予我们惊喜,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承版的希望,我相信也会让观众们看到淮剧发展的希望。”

《金龙与蜉蝣》(传承版)在美琪大戏院的亮相收获了观众们的赞叹与认可。很多看过30年前原版的观众感慨,没想到年轻演员这一次都“立”住了。有人感慨,传承版的演员竟然和原版相比,无论是舞台形象还是唱腔,都如此“惟妙惟肖”。

30年后,《金龙与蜉蝣》传承版首演,不仅是向经典的一次传承和致敬,更是新生代淮剧人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再出发。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