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摄影师伊万·巴恩:我不是建筑摄影师,我用相机讲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18-08-10 08:3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从北京的CCTV大楼开始,荷兰摄影师伊万·巴恩(Iwan Baan)一直在记录世界各地新建筑的诞生。如今,他是建筑摄影界最有名的摄影师之一,和雷姆·库哈斯、伊东丰雄、BIG、MAD等国际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都有合作。不过,拍摄纪实摄影出身的巴恩不希望被人称为“建筑摄影师”,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是讲述关于城市、建筑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故事。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电话采访了巴恩,在他看来,在摄影中表现那些不期而遇的事情非常重要,“好的建筑即使在倾盆大雨中看起来仍然是美的。所以,我总是试着去讲述我在某时某地所遇到的故事。伊万·巴恩告诉记者。

荷兰摄影师伊万·巴恩的一天非常繁忙。在他的Instagram主页上,你会发现他前一天还在北京,第二天就到了伦敦,好像行李箱里的一切就是他的家。这样的行程是由他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一名以建筑摄影而出名的摄影师,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建筑项目等待他去拍摄和记录。

伊万·巴恩(Iwan Baan)

巴恩并非建筑专业出身,他在大学里学的是纪实摄影。2005年,巴恩遇到了设计北京CCTV大楼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他主动提议为这座大楼的建设过程进行记录。“你会看到,这个建筑是如何伴随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一点点建起来的。那是我和建筑的初次‘相遇’。”巴恩告诉记者。后来,在他为CCTV大楼拍摄的系列照片中,可以看到那个正在准备奥运会的北京:大楼前的建筑工人、路边的小摊贩、在附近打羽毛球的居民……城市发生着巨大变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或是一如往常,或是不知所措,或是逐渐适应,巴恩为CCTV大楼拍摄的照片似乎成了那个时期北京的一个缩影。

建设中的CCTV大楼 ©iwan baan

在巴恩的作品中,“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们占据着某个空间,有时以建筑所设定的功能使用它,更多的时候只是随便站着或坐着。对于建筑师们而言,巴恩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并非专业建筑师,而是用普通的“人”的视角去观察建筑及周围的一切。“我觉得我的作品更像是在讲述关于人和空间的故事,而建筑只是整个环境的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的背景。通过拍摄一座建筑、一个地方,我试着去讲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生活在那里的人、空间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才是主角。”

普拉森西亚大礼堂和会议中心 ©iwan baan

普拉森西亚大礼堂和会议中心(外部) ©iwan baan

除了拍摄建筑师们设计的新项目,巴恩还喜欢走访世界各地的乡土,记录当地人如何生活,如何盖房子。他曾走进中国甘肃的窑洞拍摄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也曾在中国福建记录人们如何在土楼里聚居。对巴恩来说,“明星”建筑师们设计的项目和居民们自己盖的屋子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你会发现,他们(当地的居民)对于自己用双手建造的东西非常自豪,这种自豪和雷姆·库哈斯、伊东丰雄或者其他建筑师带你去参观他们最新的项目时所展现出的样子没什么不同。”

永定土楼 ©iwan baan

澎湃新闻:您是怎么会涉猎建筑摄影的?

伊万·巴恩:12岁生日时,我收到了我的第一台相机,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拍摄照片。后来,我去艺术学校读了摄影专业,我的主业是纪实摄影。

2005年,在机缘巧合之下,我遇到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当时他在中国北京的项目——CCTV大楼刚刚破土动工,我向他提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跟踪记录整个建设过程。当时我想,这一定会是段非常有趣的经历:北京正在准备2008年的奥运会,你会看到,这个建筑是如何伴随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一点点建起来的。那是我和建筑的初次“相遇”。后来,我被这个项目和周围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我觉得建筑摄影能够把我对纪实摄影和建筑形式的兴趣结合起来。

CCTV大楼 ©iwan baan

澎湃新闻:那是您第一次来中国吗?

伊万·巴恩:我之前也来过,不过从2005年起,我开始频繁地往来中国。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摄影师,您对中国有什么印象?

伊万·巴恩: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内经历的变化、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特色让我着迷。很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欧洲化,越来越华丽,而中国乡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魅力, 在那里,你会发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他们为自己所盖的房子也风格迥异。这是我为什么喜欢一次次踏访这片土地的原因。如今,我和中国的一些建筑师有合作,比如王澍等等。此外,我对中国的乡土风情很感兴趣,多年来我一直在走访拍摄中国的乡间。在中国,你能见识到丰富多样的建筑工艺,比如中国北方的窑洞和中国南方的土楼,它们的建筑工艺各不相同,但都依赖于当地的材料和资源。

王澍设计的富阳文村 ©iwan baan

澎湃新闻:因为摄影,您一直在世界各地旅游,对此您有怎样的感受?

伊万·巴恩:能够看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全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你会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各不相同的地方,人们对于如何生活、如何造房子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不同的地方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能够一直处在旅途中,是件无与伦比的事情,你会和不同的观念相遇,你能见识官方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也能领略人们为了生存而建造的房子。我一直试图将委任作品和人们如何在建筑师及规划者的框架之外创造空间的方式结合起来。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桥接茶室 ©iwan baan

澎湃新闻:您通常为了一个项目在一个地方呆多久?

伊万·巴恩:这取决于项目的规模。我还喜欢图书项目,或是记录一个城市的发展,而不只是某一个建筑。对于城市项目,我通常会花上更多的时间,或是往返多次。

澎湃新闻:您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通常较短。您如何在短时间内捕捉一个城市中的独特风景?

伊万·巴恩:通常我会呆到我找到想要捕捉的故事为止。有时你感觉在一天内就收集了所有的材料,有时候则会久一点。总的来说,我的作品还是非常纪实的,我试图捕捉在某一时刻的那个故事。我觉得表现那些不期而遇的事情非常重要:比如天气怎么样,人们怎么做,总之是生活的一切偶然性。好的建筑即使在倾盆大雨中或是其他情况下看起来仍然是美的。所以,我总是试着去讲述我在某时某地所遇到的故事。

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 ©iwan baan

澎湃新闻:您一直在世界各地旅行,您对“家”的概念有怎样的认知?

伊万·巴恩:我在阿姆斯特丹有自己的居所,那里也是我的工作室,我在纽约也有一个常驻地,因为我经常在美国工作。这两个地方都让我有家的感觉。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我真正需要的东西似乎都在行李箱里。我乘飞机,我到各地旅行,每个地方都让我感觉像在家一样。我可以快速地适应各种环境,这种感觉很棒。

澎湃新闻:您在每次拍摄前会做什么样的准备?

伊万·巴恩:我做的准备很少,可以说是非常“轻量”的。我和工作模式和过去做纪实摄影的时候没有很大差别。我用的是小型的照相机,没有什么工作人员,也没有复杂的设备。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身处此地,沉浸在此时此刻,去探索这个地方正在发生什么,这里的人们正在做些什么,这些地方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要用开放而不加预设的眼光去看待所到之处,记录那些让空间显得独特的东西,做一个“悄悄在旁边观察的人”(a fly on the wall)。

乐高之家,BIG设计 ©iwan baan

澎湃新闻:拍摄完成后,您如何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一张?

伊万·巴恩:那也是凭直觉的。当你在摄影的时候,你必须去想象,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当你觉得你要按下快门的时候,通常那也是最终被留下的一张。接下来,你又会拍下一系列的照片。当然,最后的选择取决于作品将在哪里展示:是单张作品,还是系列作品,抑或是用于图集出版。

澎湃新闻:您在网上那些最有名的作品都是关于新造的建筑或是展览空间,您是否只拍摄那些“好”的建筑?对那些饱受诟病或是已经被损坏的建筑,您怎么看?

伊万·巴恩:我觉得美存在于观者的眼中。对我而言,美应该是关于某个地方的某个故事。一座建筑可能看起来很奇怪,或是和周围环境形成反差,但它也可能是美的。我想遇见的是具有独特性的建筑,建筑也应该像人一样拥有个性。

我的日程很忙,不得不拒绝很多工作,这让我非常明白自己想要记录怎样的东西、想要参与怎样的项目。如果它的背后有好玩的故事、有趣的语境、风景、文化、新鲜的生活方式,我就希望把它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永定土楼 ©iwan baan

澎湃新闻:您拍摄的建筑照片中,“人”似乎很常见。他们看起来很自然,为什么会将“人”融入建筑摄影中?

伊万·巴恩:在我的摄影中,“人”的存在一直是件很自然的事。我早期的纪实摄影中也经常出现人们位于某些空间的画面。如今,我仍然这么做。千万不要叫我“建筑摄影师”,我讨厌这个称呼(笑)。我觉得我的作品更像是在讲述关于人和空间的故事,而建筑只是整个环境的一部分,是日常生活的背景。通过拍摄一座建筑、一个地方,我试着去讲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生活在那里的人、空间的使用者和创造者,才是主角。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远景 ©iwan baan

澎湃新闻:在您的作品里,既有表现外立面或内墙的近景,也有大量鸟瞰全景。这些不同的拍摄距离在您的建筑摄影具有怎样的作用?

伊万·巴恩:的确,航拍在我的视觉语言中非常重要。你需要用尽可能全部的感官去探索一个地方。因为我喜欢描述关于空间的故事,而非单独某座楼,所以我会和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更大的背景下去展示它,去展现建筑师们所作出的决策,让人们看到一座建筑如何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是什么赋予它仅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性。我每到一处地方,都会询问自己这些问题。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近景 ©iwan baan

澎湃新闻:您不仅和“明星建筑师”们合作,记录他们最新的大型项目,您还关注那些居民的自建屋。在您作品的这两个“极端”之间有怎样的异同点?

伊万·巴恩:你会发现,虽然这些建筑完全不同,但是人们对待它们的方式是相似的:创造某种环境,某些生活条件,从而改善现状。比如,如果你去走访那些非正规住房,你向那里的人们表现出自己对他们的兴趣,想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为自己盖房子的,你会发现,他们对于自己用双手建造的东西非常自豪,这种自豪和雷姆·库哈斯、伊东丰雄或者其他建筑师带你去参观他们最新的项目时所展现出的样子没什么不同。摄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工具,它带我走进这些全然不同的世界,让我得以看见并记录这些地方。

肯尼亚图尔卡纳,科诺科诺疫苗接种中心 ©iwan baan

澎湃新闻:如今,智能手机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摄影师”,甚至有iPhone摄影奖这样的活动,您对手机摄影和业余摄影怎么看?

伊万·巴恩:我总是说,最好的相机就是你手头的哪一个。智能手机“解放”了我们,我自己也会经常使用。在我的Instagram主页上,所有的照片都是用iPhone拍摄的,常常会有杂志编辑给我发信息,希望将某些照片刊登在他们的杂志上。智能手机有时候的确能够让你拍下一些好照片,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非常出色的工具。

当然,我们仍然需要职业摄影师,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去拍摄独一无二的照片,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过,能够随身携带这样一个小型相机(智能手机)仍然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你可能对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给予即时的反映。我觉得这是摄影的巨大进步。

澎湃新闻:摄影器材对您来说重要吗?

伊万·巴恩:既重要,又不重要。当然,你总是会用手头最好的设备来工作,但是,因为我的行程和频繁的旅行,我试着尽可能地使用最小的相机,拍出最佳的结果。所以,我一直在更新设备,也希望和最有趣的人一起合作。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中心 ©iwan baan

澎湃新闻:能否分享一些您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

伊万·巴恩:我最近在做三本书。一本是和我的一个朋友Florian Idenburg合作,他是纽约SO-IL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这本书将以他的研究以及他与哈佛大学的合作为基础,探讨办公的未来趋势,办公室在历史中是如何演变的。我纪录了主要在美国的一些权威的、历史上著名的办公大楼,以及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的。第二本是和哈佛大学合作完成的,这本书的主角是是阿塞拜疆的巴库,这座城市是19世纪后期第一次石油繁荣的发生地,这本书里讲述了这座城市是如何伴随着三处石油繁荣而逐渐建起的,石油对于这里的建筑和各方面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此外,眼下我还在参与一个大型项目,这个项目的主题是美墨关系,由墨西哥建筑师Tatiana Bilbao以及一些美国、墨西哥大学联合发起。最终,这个项目的成果会于今年秋天在耶鲁大学艺术馆展出,并集结在一本书里。除了这些项目外,还有各地的新建筑委任项目。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