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皮相与骨相

2023-05-25 13: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花落成蚀 花蚀的人间观察

犍陀罗,是世界佛教艺术史的第一个高峰,佛的形体自此显现,凡俗一眼可见的美,成为度化众生的工具。所以,当故宫要举办一场巴基斯坦佛教艺术展的时候,我异常期待。

历经几次故宫抢票失败,我终于在五月中旬进了宫,呸,这话怎么有点奇怪。总算是看了这套《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佛教中的香山,指的是佛祖家乡迦毗罗卫国都城附近的一座山,常有乐声,树木有香气使人醉,故名Gandha-mādana,意译为香山或香积山,音译为犍陀摩罗。而盛产犍陀罗艺术的古犍陀罗地区,梵文是Gandhāra,亦译作香风国。“譬若香山”这个题名,是一个上佳的跨语言双关。

我特别喜欢《譬若香山》的铺陈。整个展览从犍陀罗艺术的诞生开始,通过列举犍陀罗造像中常见的《本生经》、《佛传》故事展现了犍陀罗之美的特色,最终落到了犍陀罗的消失。到最后,眼瞅着造像的线条变得呆滞,形体愈发笨拙,让人一声长叹。

展览上对各个造像的解读也颇见功力,语言简略清晰。这使得《譬若香山》是一个很好的犍陀罗艺术普及展。

然而,这个展的展品,整体上让我不太兴奋。相比此前的《平山郁夫》展和《见相非相》展,《譬若香山》的雕塑没有那么惊艳,尤其是缺乏能够镇场的大型造像。这也好理解:《譬若香山》的展品都借展自巴基斯坦的各个博物馆,能够跨国调来这些展品已实属不易。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没有找到我喜欢的展品。

我最喜欢的一件造像,是这件“肋下生子”。它描绘的是摩耶夫人站在无忧树下,佛祖自她肋下出生的画面。只见夫人摆出三屈造型,婀娜多姿。自犍陀罗起,这个题材的图样就此定型。如是三屈,我在许多国家见识过。

因为种种原因,摩耶夫人和初生佛祖的脸被凿掉了。这是一个特别可惜的事情。但是,主角们的脸失落了,是否会让你对这件造像有更多的想象,带来更为丰富的观看体验?倒也说不定。

另一件我尤其喜欢的造像,是这件佛祖拯救须摩提女的浮雕。画面里,须摩提女面对裸形外道僧侣据理力争,背后是自天而降的佛祖作为她的“后台”,整个画面动感十足。

然而我最喜欢的是须摩提女的背,这是多么匀称又多么健美的背啊。犍陀罗工匠对其背部肌肉的刻画,不亚于对许多等身菩萨像的肌肉刻画,而这个须摩提女造像只有不到小臂长,如此精细,实在是耐看。

盯着这美背看了许久,我突然想起来前领导拇姬吐槽我喜欢造像却对佛法毫无兴趣,是一种买椟还珠。嗯,我大概只是喜欢皮相罢了。

如果你对犍陀罗艺术感兴趣,不妨找个机会来北京,看看这个展。记得提前约故宫门票——这可不太容易。

原标题:《皮相与骨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