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0后小伙“归隐”乡村作画,用一支钢笔还原东方美学

2023-05-25 11: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于诸葛清嘉而言,画画是一辈子的事情。

他用最纯粹朴素的线条和水墨,构建出一幅幅沧桑清幽的古建筑画,也构筑着属于自己的一方世外桃源。手执一笔,偏安一隅,他跳脱出物质的边界,从灵魂深处感知芸芸世界,再付诸于方寸之间。

就如保罗·塞尚所言:艺术应该是将感官在自然界中所感知的东西,通过灵魂的再现。

在他笔下那些亦真亦幻的画作面前,言语似乎早已黯然失色。那些遥远的、角落的古建筑以另一种形式,在世人面前恢复往日的光彩,拂去岁月的尘埃。

▲ 诸葛清嘉

诸葛清嘉的第一次“出圈”,是因为2015年人民日报的一则官方微博,9张圆珠笔画,清浅的蓝勾勒了古建之美。而后的2017年和2019年,诸葛清嘉的黑白钢笔画又一次次地出现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无一例外地惊艳了网友。

左滑查看更多

追溯时光的尽头,他的绘画才能,早已渐露头角。“小学的时候,学校举办绘画比赛,大概从三年级开始一共有六次,只有两次我不是第一名。”年少时触手可及的圆珠笔,成为他在课本上涂鸦式创作的工具,无形中打开了少年的绘画天地。

左滑查看更多

除了画画,诸葛清嘉也偏爱读书。“小时候爷爷会从图书馆借很多书回家,我就跟着一起看。从小的阅读习惯,让我长大后会思考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我要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 书房一隅

广泛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让他愈发对东方古典之美着迷。

如果说学生时代的经历画下了名为“兴趣”的瞄点,那么山西大地上宛如宿命般的血脉印记则引领着他走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 2020年9月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拥有独特地理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山西,是华夏大地上一个奇特的存在,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坐拥地上古建筑28000多处,山西被誉为是“中国古建筑第一省”、“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在这片大地上,一砖一瓦记载着千年的源远流长,投射着当初的波澜壮阔。

▲ 2021年7月于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汾城城隍庙

扎根历史脉络明晰、文化璀璨辉煌的山西,浸润其中的少年从小就对古建筑有着别样的情感,而古建筑也成为他未来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故土情怀点缀画中,他让人们透过画看见承载千年华夏记忆的山西,并为之惊叹。

可当诸葛清嘉痴迷于描绘古建筑之美时,他的父母却在一开始陷入了一种不理解和无奈的情绪之中。在大多数老一辈的传统观念里,“有出息”是一个固定公式,考大学,找工作……显然诸葛清嘉不属于这个公式范畴里。

▲ 诸葛清嘉的绘画日常

“我从小就是个比较有主见的人,一直以来就是我对我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包括高中毕业后选择辍学,我自己打工赚钱画画,他们其实很无奈,但也对我无可奈何。但是现在他们比较支持我了,因为似乎做出了点成绩,也逐渐能接受我的生活状态。”人生的方程式从来都不止是一种,诸葛清嘉用自己的人生诉说着这个道理。

山西的广袤土地上,那个少年不顾世俗偏见,执拗地用一笔一划记录着属于家乡的记忆。

“古建筑有一种和谐感,不论是和周围的大自然还是和人,处在古建筑的环境中,你总能感觉到油然而生的舒适与和谐,不管是在古色古香的民居中,还是在深山老林的一座寺庙里,又或者是一个牌坊。”他如此形容他眼里的古建筑。

▲ 2018年1月于山西平遥县镇国寺

仿佛存在一种天然的链接,让他和古建筑产生了奇妙的共鸣,画作中的小小人影,正是寄托了诸葛清嘉的精神向往和人生追求。“我想让自己呆在那样的一个空间内,事实上无法做到,便在画作中实现。”

从圆珠笔到钢笔画,再结合水墨形式,他在寻求创作方式的更迭变化的同时,也在一步步寻找着对于自我表达的最优解。

“我更喜欢钢笔画的这种朴素的颜色,圆珠笔的蓝色偏梦幻和唯美,而钢笔画和水墨的黑白更能表现出自己想要达成的那些画中意境。”用最朴素简单的色彩,呈现独属东方的别样韵味,潜心描绘“大美中国”的魅力。

▲ 钢笔水墨画《真容》-2020.12.10

《真容》

此画以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原型,无透视的构图,以绝对平面的视角,在背景和环境的营造中借虚实来展现空间的深度,宛若古画。高大、幽静、古朴、深远,遗世而独立,这就是诸葛清嘉心目中端庄大气的东大殿。殿前若隐若现的小人,便是代入了诸葛清嘉的念想。

▲ 钢笔水墨画《微乎希夷》-2021.05.12

《微乎希夷》

山西霍州之鼓楼,亦名文昌阁。其画细节之处尽显用心,极尽写实求真。而虚空中有一只白鹤,仙人盘坐其背上,通体纯白。此鹤为宋徽宗《瑞鹤图》中所撷取的一只鹤,取其风姿。这是诸葛清嘉最意满之处,如真如幻,似在梦中。

▲ 钢笔水墨画《觉梦》-2019.08.14

《觉梦》

太原永祚寺之宣文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除了钢笔,全画还用了大量的水墨,包括天空,塔身,屋檐,墙壁,无处不有水墨的渲染。高耸之处,塔刹之上,有一执剑之人,用以打破原本的真实感,凸显场景的深远,呈现虚实结合之感。

▲ 水墨画《微尘里》-2022.09.15

《微尘里》

画中造像,为南京博物院所藏“鎏金铜菩萨像”,明代旧物。画中,一个小小的身影飞浮于虚空之中,面对着一尊句型佛像,而此画只是源自他的一场梦境,无关宗教。一人一佛,隔空相望,时间的沙漏就此停滞。

在艺术创作的这条路上,瓶颈期几乎是每个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诸葛清嘉也不例外。

▲ 2017年8月于国家博物馆

“一年中总会有一两次,陷入迷茫,老是画不出想要的效果,感觉自己在原地踏步,产生自我怀疑,相对于经济上的,精神上的这种情绪,应该是我创作中最困难的事情。”为避免固步自封,他时常会游走于其他艺术作品之间,感受他人的创作,捕捉瞬间的灵光一现。

在诸葛清嘉的笔下,一张张宛若老照片的画作中,观者穿梭千年时光,领略“大美中国”。而层出不穷的、令人惊艳的作品,也让我们知道,诸葛清嘉并不止如此。

▲ 钢笔画《昭质》-2017.3.31

▲ 钢笔画《快雪时晴》-2017.7.25

▲ 钢笔画《式微》-2016.10.23

▲ 水墨画《无鉴于水》-2020.09.12

▲ 钢笔画《杳冥》-2017.11.4

画画之外的诸葛清嘉,常常出没于各类古建筑中,遍访采风,用相机定格时光洪流中的古建筑,既是留下古建筑在人世间的影像,也是为其积攒灵感典簿的厚度。

▲ 2021年9月于山西太原太山龙泉寺

身处古建筑之中,他蓦然回首,惊觉一方天地内却只有自己一人。“比如说山沟里的一座庙,就会发现整座庙就只有我一个人,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我希望大家多去看一看这些古建筑,有了关注度,对于古建筑而言其实已经是一种保护了。”

除了将古建筑重现于画中,他也在身体力行的尽自己所能保护着遗存的古建筑。

-清微观-

左滑查看更多

在他家的不远处,有一座道观,名为清微观,诸葛清嘉是这座道观的义务文管员。闲暇时间,他常常会出现在道观中,观察道观的安全隐患或是需修缮之处,再上报有关部门。

2021年10月,山西突降暴雨,来势汹汹的天灾,让那些早已岌岌可危的古建筑更是雪上加霜。于是,他便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声呼吁:“谨以这些画作,希望大家可以关注风雨中的那些山西古建筑。”人们被他的画作震撼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受损严重的山西古建筑。好在灾情之后,关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 呼吁保护风雨中的山西古建筑

今年是诸葛清嘉作为县里政协委员的第八年,从24岁的第一年开始,每年他都会写关于古建筑修缮和保护的提案。“有一个是清代雍正年间的,叫做玄帝楼,我当时提案修复这座楼。还有一个清代的民居,在提案中建议把它列为文保单位,还有一座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旧桥……”

矗立天地间的古建筑,拥有铺面而来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它是千年东方美学的凝练,也是我们对话历史的载体,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国家的文脉。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将在这条路上永不停歇。

//

▲ 保持纯粹且真实

“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意识到坚持自然真实的重要,因为‘简洁’才是艺术最完美的装饰。”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诸葛清嘉的身上带有一种天然的纯粹和真实,就如他的画。即便是外界给予的褒扬和名誉,于他而言也都是过往云烟。他始终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用创作表达自己,不在霓虹世界中迷失自我,坚持那个最纯粹最本我的诸葛清嘉。

世间纷繁,也许正是这种纯粹、简单和执着,让他的画成为了我们另一种意义上的避风港,也愈发被古建筑之美所感染,向往着他笔下的世界。

- END -

撰稿&排版 / 李丹丹

视觉设计 / 大斐

本文图片来自主人公授权提供

原标题:《90后小伙“归隐”乡村作画,用一支钢笔还原东方美学,网友直呼:美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