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徐霞客,是怎么找到长江源头的?

2023-05-24 0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 文 约 6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7 min

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 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了那么多路, 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这是错误的,是“金沙江导江”…

——毛泽东,1958年1月28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岷山导江”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人都将岷江看作长江之源。《禹贡》传说是大禹治水成功后所作,也有传说是夏代史官所录,现在更多是被看成战国时期作品。其中对“长江”的流经就有着简明的记载,即“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既然“岷山导江”,岷江自然就是长江的上游了。这种说法在先秦古籍里相当常见。《荀子·子道》记载:“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而《山海经·中山经》也说:“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两者说的都是长江源出于岷山。考察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秦灭巴、蜀之后,岷江流域尽入其版图。在当时华夏人的认知里,岷江的确是已知的长江最上游。而岷江作为水流量最大的长江支流,其浩大水势(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的一倍半)也似乎佐证了这一看法。

然而,走南闯北的徐霞客还是对这一“定论”提出自己的疑问:“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于海也”“何江源短而河源长也”——为什么长江到源头的距离短而黄河上溯的源头长呢?的确,尽管今天人们知道,长江(全长6300千米)要比黄河(全长5464千米)长得多,可是按照“岷山导江”的说法,古人眼中的黄河却要长得多。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就认为黄河源头是潜流重现,所谓“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西汉中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又将黄河之源推至新疆于田之东,中经罗布泊再潜流至青海。“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一出于田。于田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即罗布泊)者也……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徐霞客形容这种差别的由来,是“河源屡经寻讨,故始得其远;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

岷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境内段。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全长 1279 千米,主要流经四川盆地西部,沿途汇入 300 余条支流,最后在宜宾(今属四川)汇入长江干流

在徐霞客看来,这其实是一种相当奇怪的情况(或许更奇怪的是,为什么人们长期对此视而不见)。他在《游记》里描述:“黄河自昆仑之北……发于北者曰星宿海,佛经谓之徙多河。北流经积石,始东折入宁夏,为河套,又南曲为龙门大河,而与渭合。”这里提到的徙多(sītā)河来自古代印度的传说,地面各大河都是从雪山(指今喜马拉雅山西部一带)四向分流, 因称四河。其中往北流出的一条称徙多河,后来也有人将今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看作徙多河,并误认为它是黄河上源。黄河从“积石”山流入中原,而积石山距离岷山西北一万多里,黄河虽然如此之长,但徐霞客“迨逾淮涉汴”后,却亲眼见到“河流如带,其阔不及江三之一”。难道长江这样大,它所汇入的水流,赶不上黄河吗?以当时的知识水平与自身的经历见闻,徐霞客已经了解到,汇入长江之水地跨11个行省,“西北自陕西、四川、河南、湖广、南直,西南自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黄河——“入河之水为省五,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南直隶。”“计其吐纳,江既倍于河,其大固宜也。”徐霞客因此断定,长江没有道理比黄河短。

从这番论述看,实际上徐霞客已经有了“流域”的概念。所谓“计其吐纳”就说明了这一点。他将陕西、河南都列入江、河流经路线上,正是因为这两省都跨越两个流域,这也是具有流域概念的表现。如今知道黄河流域面积为大约75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后者是前者的两倍多。徐霞客“计其吐纳江倍于河”的比例也是大体接近实际情况的。

不过,徐霞客的这段论述也有值得推敲之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在描述入长江之水的省份时居然漏掉了江西,这实在是一个低级错误。毕竟,在其一生中,徐霞客曾四游江西。尤其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他溯长江水行,八月十八日在江西九江登陆,游历了著名的庐山,并发出了“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的感慨。大约是他后来讲,江西“可以假道,不必专游”,故而存在感不高。结果在描述长江流域时彻底把它忘了。另外,他仅考虑集水区域(流域)的大小,尚未涉及南北降水量的不同,显得立论不够周密。从地理学上讲,河流的流域、流量、长度并不存在绝对关系。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世界平均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的流量高达平均每秒219000立方米(约是长江的7倍),此流量比排名后7名河流流量的总和还要大,而7条河流中的2条亦是亚马孙河的支流。而亚马孙河的流域面积更是超过700万平方千米,占整个南美洲面积的2/5,并接近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然而,以长度论,亚马孙河(6400余千米)却要屈居埃及的尼罗河(超过6600千米)之后,只以微弱优势超过长江而居世界第二位。反过来,河流长度上的“世界冠军”尼罗河唯一能够傲视群雄的也只有长度,它的流域面积还不到亚马孙河的一半(325万平方千米)。又由于穿过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的缘故,尼罗河的流量更是少得可怜,只有每秒2800多立方米,只勉强超过了亚马孙河的1%!同在非洲的刚果河虽然只是世界第九长河,其流量却可以达到每秒4万立方米,是尼罗河的10倍(也超过长江的每秒约3.2万立方米)。如果今天有人还在根据流量与流域面积来简单推测不同河流的长度,恐怕是会得出错误结论的。幸运的是,长江与黄河的流量与流域面积恰好与这两条河流的长度成正比。也正是这样的巧合,促使徐霞客下定决心,溯流穷源,探寻长江的真正源头。

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含鄱口望向鄱阳湖。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地处九江、南 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究金沙江”

既然如此,摆在徐霞客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岷江,以及古籍上为什么一直认为它是长江的源头。对于第一个问题,他的立场非常鲜明:“其实岷之入江,与渭之入河, 皆中国之支流。”“渭”就是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因为古人对黄河的“几”字形流向早已熟悉,所以对渭河并不是黄河正源这一点并没有什么争议。

既然如此,为什么岷江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呢?自然是因为《禹贡》“岷山导江”之语早已深入人心。徐霞客虽然没有冒着很大风险直接否定这种载入“四书五经”的说法,但还是对《禹贡》的说法作出自己独特的限制性解释,并委婉地批评了前人对“岷山导江”一词的误解:“而不知禹之导,乃其为害于中国之始,非其滥觞发脉之始也。”既然疏导黄河起自积石山,可黄河的源头不是起始于积石山;同样道理,大禹疏导长江起自岷山,也不说明长江的源头起始于岷山。总而言之,“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正如渭流入河,而未始为河源也”。

在否定岷江作为长江正源的地位之后,徐霞客自然需要找到心中真正的长江源头。他的视线投向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横断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 是中国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山脉的总称。这些山岭自西而东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怒山、宁静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安宁河等许多大河都沿深大断裂发育。

虎跳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它是金沙江流经横断山区,因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丽江附近突然转向东北而形成。在其上段江面最窄处,有一块巨石,相传猛虎曾凭借这块巨石跳到对岸,因此得名

在这些江河里,徐霞客尤其注意到金沙江。它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附近却突然转向东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峡。金沙江再经四川盆地西南部,到宜宾与岷江相汇成为长江干流。这一点,在当时也并不是什么新发现。早在《汉书·地理志》里就已经提到,越嶲郡遂久县有“绳水,出徼外,东至僰道入江,过郡二,行千四百里”。遂久县在今云南永胜县北,而僰道就是宜宾。这就说明,“绳水”指的就是金沙江。至于“金沙江”这个名称,首见于元代。《元史·地理志》记载:“丽江路军民宣抚司,路因江为名,谓金沙江出沙金,故云。源出土蕃界。今丽江即古丽水,两汉至隋、唐皆为越嶲郡西徼地。”到明代,《广舆图》最先绘出金沙江河道,并注明金沙江源出云南。云南人杨士云在《议开金沙江书》里写道:“金沙江古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名犁水,误犁为丽。”他对金沙江发源地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但这些记录只能证明金沙江汇入长江,它究竟是长江上游的干流还是支流,却仍旧不得而知。而这也是徐霞客想要搞清楚的。

于是,他风尘仆仆地从“江尾海头”的江阴,长途跋涉数万里,风餐露宿千余天,前往云贵高原,探寻长江源头。崇祯十年(1637)十二月十日,徐霞客抵达武定府(治所在今云南省武定县),游武定诸胜并前往元谋县以北的姜驿,其目的在追踪考察江源金沙江,“穷金沙探秘而已”。《徐霞客游记》的《滇游日记》详细记载了这次旅途的经过。徐霞客在十二月初一日开始离开元谋,到十二月十日,“又北一里,入富民县南城南门,出北门;无城堞,惟土墙环堵而已。盖川流北向,辟为大坞,县治当西坡之下,其北有余支掉臂逾坳北去,川流则湾北臂而东北下焉。”考察当代地图得知,川流现名普渡河、螳螂川,富民县城建在螳螂川北。“十一日,自小甸堡至武定府歇。”遗憾的是,后面将近二十天的日记缺失。为徐霞客整理编撰游记的季会明后来询问了徐霞客的“从游之仆”,得知这段时间徐霞客“遍阅武定诸名胜,后至元谋”,还曾“究金沙江”,可惜详情如何已无从查考。人们只知道徐霞客在十二月五日的日记中写道:“元谋县在马头山西七里,马街南二十五里……直北九十五里为金沙江,渡江北十五里为江驿,与黎溪接界。江驿在金沙江北,大山之南……”这段记载就说明他必定已去过金沙江江边,而且渡江去北岸十五里到江驿住宿,后再渡江返回元谋。

“必当以金沙为首”

由于缺少最为关键的“究金沙江”时的目击日记,有关明末金沙江的水质、水色、江面宽度、江流急缓等生动描述成为永久的空白。好在后世从徐霞客在滇西这一带考察的路线中,仍旧能够推想出徐霞客当年探究江源时的思路。云贵多山,江河左转右盘绕曲不定,江岸陡峭,人们没有条件沿江步行,在当时条件下更没有可能用无人机航拍。在这种情形下,徐霞客怎么确保自己跟踪溯源时不走失呢?他的办法就是考察分水岭,即他所说的“龙”脉,以此来追踪江流的去向。徐霞客从昆明到丽江一段的旅行路线也是围绕这一目的来确定的。他舍弃捷直的昆明—楚雄—祥云大道不走,而迂曲北出,走昆明—富民—武定—元谋—大姚—姚安—祥云—宾川一线。这一带偏在滇中台地北缘,距金沙江甚近。昆明至元谋段是元代以来往北进川的大道,大姚至普朋段又是自古以来四川通滇西的大道,都颇便行旅。

《徐霞客游记》记录沿途所了解到的金沙江流向。在丽江:“其北度脊处即金沙江逼雪山之麓而东者,东山之外则江流南转矣。脊南即此坞,中有溪自东山出,灌溉田畴更广。由此坞东北逾脊渡江,即香罗之道也。”在邱塘关:“隔江之东山,至是亦雄奋而起,若与西大峰共为犄角者。关人指其东麓即金沙江南下转而东南趋浪沧、顺州之间者,此地有路,半日逾此岭,又一日半而东南抵浪沧卫。”在鸡足山:“从脊直北眺,雪山一指竖立天外,若隐若现。此在丽江境内,尚隔一鹤庆府于其中,而雪山之东,金沙江实透腋南注,但其处逼夹仅丈余,不可得而往也。”

徐霞客“溯江纪源”铜像,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

从地理角度看,徐霞客选择元谋段金沙江作为考察重点可谓独具慧眼。这一段位于北纬26°以南,是金沙江干流纬度最南的部分。江北的江(姜)驿也隶属云南,既可渡江踏勘金沙江两岸,又坚持了按行政分区在云南境内系统进行地理考察的原则。金沙江流经万山丛中,两岸悬岩峭壁难于接近,至元谋漾出平滩数十里,江面开阔,局部可以通航,颇便观察。

只不过,元谋也是金沙江边著名的干热坝子,四季无霜,旱季长达七个月。这样的环境,古人视为畏途。因为阻止嘉靖皇帝追尊自己的藩王父亲为“皇帝”(“大礼议”)而流放云南的杨慎(1488—1559)是明代中期的大才子,其最有名的诗句大概是被小说《三国演义》用作第一回开篇词的《临江仙》。而他在《元谋县歌》里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山川多瘴疠,仕宦少生回”“三月春草青,元谋不可行”“九月草交头,元谋不可游”。身为一介布衣的徐霞客也确实在元谋吃尽苦头。同行的仆人生了一场大病,久不能行。身边的钱粮已用尽,只得“日日化米以供食”。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这里完成观察朝思暮想的金沙江夙愿。

不久后,丽江土知府(土司)木增听说“千古奇人”徐霞客来到大理宾川鸡足山,便写信派人专程前往迎接。丽江是纳西族聚居区,在明代叫作通安州。当地的木姓土司虽然对明朝廷表示恭顺,但仍有戒心,于是明朝委派的官吏只能遥驻省城昆明,不能进入通安州境。幸好木增与内地文人素有交往,他对来自内地的渊博学者、不负任何政治使命的高士徐霞客,是大大破例了。

在丽江,徐霞客受到热情款待,但也留下遗憾。不知何故,木增不愿为其考察金沙江提供方便。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徐霞客第一次要求北渡金沙江,没有被允许。他第二次要求往东北渡金沙江,参观他向往的泸沽湖,仍未获准。他第三次提出要求,欲往九和。九和即今九河,距金沙江石鼓渡甚近,结果仍未成行。三次争取都无所获。这当然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了。

不过,现有的考察资料,已经足以让徐霞客写出《溯江纪源》。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溯江纪源》没有注明写作时间,但从其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在对金沙江有所了解之后写的,因为其文中有“西出石门金沙”的话。钱谦益等人都说徐霞客归途在峨眉山下给他们写信,寄给他们《溯江纪源》一文,谈长江源流问题。由此推论,徐霞客很可能是在1640年东归途中初期完成这篇地理学上传世名篇的写作。而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论点就是驳斥岷江为长江江源的旧说:“岷江经成都至叙(叙州府,今四川宜宾),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另外,大渡河“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因此徐霞客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长江正源就在金沙江!

金沙江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境内。元谋因气候多干旱,被古人视为畏途,徐霞客西南行在这里也吃尽了苦头,但也是在这里,他完成了观察朝思暮想的金沙江的夙愿

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说法。徐霞客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随着近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非常清楚万里长江的来龙去脉。“长江”这个名字是干流的统称,它在不同河段又有不同的名字。从青藏高原腹地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的江源向下与当曲河的汇合处称沱沱河,从当曲河口至青海玉树县直门达称通天河,再向下到四川宜宾,这一段因产沙金而得名为金沙江。只有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为长江。回首看来,生活在4个世纪之前的徐霞客实是我国迈出科学考察长江江源征程的第一人。他能够以一己之力,一举破除沿袭上千年之久的“岷山导江”旧说,其《溯江纪源》的确是一份文化瑰宝。

姜古迪如冰川,位于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南部),海拔 6542 米,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此。随着近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非常清楚万里长江的来龙去脉,徐霞客则通过“万里遐征”很早就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

参考文献:

朱钧侃等《徐霞客评传》;

朱惠荣《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郑祖安等《徐霞客与山水文化》;

成一农《中国古代的江源认知以及江源图》

END

作者 | 郭晔旻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5月下,原标题为《破除沿“岷山导江”旧说溯流穷源:探寻长江的源头》,有删节,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原标题:《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徐霞客,是怎么找到长江源头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