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还有多少人在手造“巴黎世家”

2023-05-24 09: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吉林跑男

在当下服装潮流中,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像巴黎世家这样出位。

它是新时期审美的代表,是贴合金·卡戴珊腰线的黄色胶带,是潮人们最爱的单品品牌。

其超越时代100年的运动鞋+高跟鞋组合,完美地解决了山地原野、健身房、社交场的选择难题。

而高跟鞋+打底裤的设计,让王菲出格的粉色连体裤造型风评从“好土辣眼睛”转变为“太超前了”。

从20世纪50年代的蓬蓬裙,到前几年的巨型外套,能穿好巴黎世家的潮人永远是最潇洒的。

这些由300克布料和50mL喷绘制作而成的衣物,不会轻易缩水、褪色。

就算过了一个季度,价格急速下降,它还能靓丽地穿出来。

这几年,巴黎世家的设计师热衷于搞“ugly fashion”,也就是把大众认为丑的东西加入设计之中。

所以,现在部分网友已被这些奢侈品品牌的审美搞晕了。

但是,巴黎世家的价格一向非常“世家”。

上面这条裤子,售价为1350美元,打开购物平台,其动辄8000元的鞋子,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在上一个十年,人们对奢侈品顶礼膜拜,有钱的土豪恨不得裤衩子都是LV的。

部分白领也迫切追求这种远离自身消费阶级的产品。

卖肾也买不起的则选择了“渠道货”。

到了现在,奢侈品终于像沉淀已久的牛奶,分离出了乳清蛋白,人们不再纠结究竟应不应该贷款买。

最近,在小红书上,流行起了手搓奢侈品衣物的风潮,当代的年轻人把《顽主》和《马大帅》印在衣服上,并模仿巴黎世家的短袖排版,试图用一件19.9的短袖,印出9999元的质感。

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从“上海世家”到“东北世家”,巴黎世家被恶搞成了新的“全员恶人”。

散落在全国的世家

如果在社交平台上以“××世家”搜索,关联词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东北。

它们也是目前主流的三大世家派系。

从外形上,他们的前面通常是喷绘的图片,背面则是模仿巴黎世家的波浪条纹排版。

但由于区域文化泾渭分明,所以其产出的“世家”系列产品主题也各有千秋。

北京派系,主要创作灵感通常来自于京圈两座文化大山《我爱我家》和《顽主》。

前者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后者则给文学类电影打了个样。

“××瘫”是“北京世家”的创作高峰,葛大爷被青年正着或反着印在胸前,成为其豁开奢侈品审美封锁的排头兵。

光着膀子的梁天,在佩戴着西藏天珠的青年胸前随风飘荡,是地域文化的融合意象。

而在有人单纯以二维图像彰显自己“北京世家”身份之时,有人则利用三次元独有的真实属性在一众“北京世家”的PO照中脱颖而出。

“北京世家”也不是单纯的摆拍,比如有人就穿着它去踢足球了。

青少年时代,居住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院的姜文也许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让子弹飞》也能成为“北京世家”的一员。

而如果说北京方面主讲一个本地文化沉淀,那“上海世家”跟“北京世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刻板印象里,“上海世家”的创作核心,可能是咖啡红酒配拖鞋,证券金融混资本。

但在上海人民心里,上述东西透露出的生活气息,显然不如讲吴语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系列。

作为一部从1995年播到2007年的情景喜剧,《老娘舅》的收视率曾一度突破23.61%,所以它也被称为上海人自己的《我爱我家》。

剧中经典角色,比如小市民形象的超市老板阿庆和媳妇阿美,是“上海世家”创作的核心元素。

人们三五成群地扭动腰肢,让没看过《老娘舅》的各色行人摸不着头脑。

北京和上海的“世家”,都是从当地的情景喜剧衍生出来的,那到了东北地区,“东北世家”就应该把《东北一家人》印在胸前了。

但就像东北漫长的冬天盖过了其夏日短暂的喧嚣,《马大帅》和《乡村爱情》则盖过了《东北一家人》。

如果说东北文学界的新锐是班宇和双雪涛,那影视界不老的双子星就是《马大帅》和《乡村爱情》。

“东北世家”里,有人钟爱范德彪的鹰爪功。

有人则把谢广坤的秃顶夹在了胸肌的缝隙。

马大帅里的传奇CP,走出荧幕,成了街头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同样还有些新兴派系在野蛮生长,试图在上述三大派系中杀出一条血路。

有人则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英文排版,宣誓中文才是最好的。

当然,也有些好事者搞出一些编外角色,来对抗主流的戏谑。

上述这些短袖,其淘宝售价在78到100元的区间。按照一件短袖基础价格19.9元计算,那剩下的70块就是用户为“世家”风尚的买单。

与其他衣服评论区十分热闹不同的是,即使这些短袖卖了1000多件,神秘的买家们也没留下任何评论。

他们隐晦地消失在街头巷尾,就像曾经每个身穿校服的小孩儿,在相同的衣物下孵化出不同的心绪。

这让人想起曾经流行在校园里的班级订制短袖。

这种短袖多见于即将毕业的6年级小学生或初中生身上。

而不管是“上海世家”还是定制的校服,衣服本身,其实是整个审美潮流流动的缩影。

潮流在飞驰

以往我们谈论奢侈品,谈论的往往是它的附加价值。

比如讲故事恨不得说自己选的是五十年鳄鱼老皮,包包表面纹路比百年大树的纹路还深。

小牛皮选的都是散养牛,三层合一,要是哪家牌子说自己用人造革,那就拉胯了。

谁要是穿了一身奢侈品衣服,那他在潮流方面似乎就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但近几年这种潮流趋势似乎被瓦解了。

一方面,是奇形怪状的ugly fashion越来越多了。

前有膨胀且透明的LV空气马甲,让人分不清这是不是塞在快递箱里的防摔气垫。

后有UGG的黄油面包靴,让都市丽人变成了爱斯基摩人。

没人会尊重一个小丑,即使他在潮流领域具有绝对的权威。

所以人们已不再单纯笃信奢侈品的王冠。

另一方面,就是潮流正在向抽象互联网靠拢。

著名的潮流抽象整活机构mschf,也就是阿童木大靴子的创造者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潮流跟审美没啥关系。

其扭曲如波浪一样的Vans,让人想起波澜起伏的电子乐。

此外,他们还发明了名人冰棒,售价为10美刀一个,专门恶搞世界知名大亨。

除了名人,宗教元素也没放过。

放眼国内,这两年,潮流好像也拉了,国潮销声匿迹,再也不复当年荣光。

关于潮流的新闻也没人关心了。

反而是蓝色妖姬这种异性审美频繁出现。

以上对潮流的消解,让年轻人对奢侈品的态度分为了两种。

一种是认为自己跟奢侈品没啥关系,现在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根本不care奢侈品。

另一种则是有能力、感兴趣就买,不感兴趣20块的短袖一样穿。

而如果说潮流是审美的直观呈现,那造型则是人心的直观反馈。

细数过去中国青年的几款经典造型,都有思潮可考。

杀马特造型,是留守乡村、赤手空拳的少年少女彰显个性的唯一方式,他们生于土地,对土地却感到迷惘,又无法融入城市,只能幻想出接纳自己的群体。

全员恶人们,则是给经济相对匮乏、审美空洞的群体一个最直观的潮流接口,能让他们感觉摸索到了潮流的脉络,自己也是个潮人了。

全员北面,则是与青春绑定的虚荣外化。

而现在,这个造型则变成了“××世家”。

年轻人们追求着“小众”,其实更容易陷进潮流底层的大众。

因为真正的巴黎世家还是那个价位,二者的消费群体显然也不是一波人。

潮流在飞驰,至于明天飞向何处,无人知晓。

设计/视觉 Elaine

原标题:《还有多少人在手造巴黎世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