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华研究报告|“无滤镜的中国”: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调查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2023-05-24 06:45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编者按】

5月2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将发布《“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民意调查报告(2023)》。CISS自去年年底开始围绕“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这一议题组织了民意调查,希望藉此向世界呈现中国“无滤镜的样子”,减少中外对话中的“信息赤字”。报告发现,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当今世界是“安全”的,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中,中国是“安全”的;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影响程度最大,但也有近五成的受访民众认为中美关系未来会有所改善;约八成受访者认为乌克兰危机的主要责任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受访者普遍强调,俄乌冲突中最应重视的问题是对平民生活的影响;而相较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好感度最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授权刊发报告全文。

报告封面

简介(INTRO)

世界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国际秩序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重大的变化,而中国在这些变化中无疑处于“风口浪尖”。中国之外的世界注视着中国,有人带着好奇与期待,有人则充满疑问或者焦虑。中国是怎样一个国家,中国人是怎样看待世界的,中国将如何使用自己日渐强大的国家力量?围绕这些问题,中国一直在努力言说,然而外部世界的不解、误解和曲解仍然很多。减少中外对话中的“信息赤字”,需要中国的研究机构通过科学方法向世界持续、准确、客观地介绍中国“无滤镜的样子”。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致力于通过研究阐释和传播中国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2022年11月,CISS围绕“中国人的国际安全观”这一议题组织了民意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民众对当前的国际安全状况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看法都颇为乐观,对全球化高度支持,主张中国外交姿态应当积极进取。同时,随着年龄和学历层次上升,受访者的态度则变得更为谨慎或复杂。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中国大陆公民,在99%的置信水平、2.5%的置信区间下,共需2662个样本。调查过程中,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按照性别、年龄、城乡、地区控制样本比例。最后,实际回收样本2661个,其中男性样本1331个,女性样本1330个;18-44岁样本1543个,45-60岁样本932个,60岁以上样本186个。

注:由于四舍五入,各数据之和可能不等于总额(100%)。

1. 中国民众高度关注国际安全问题

超八成受访中国民众认为自己对国际安全问题称得上“了解”,超六成民众认为国际安全对自己个人的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

从初中学历开始,基本呈现出学历层次越高的民众认为自己对国际安全问题越了解,自己受国际安全影响也越大。与生活在乡镇的民众相比,生活在城市的民众更关注国际安全状况对个人的影响。

没有战争仅是安全的基本条件(仅7%的人将其视为充分条件),经济与金融运转良好、不存在大规模不可控的人为风险(如气候变化、数据隐私等)、不存在意识形态冲突也被列入构成安全的重要条件。

但是,年龄越大的民众对安全的定义越简单。60岁以上受访群体中,有12.4% 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任何形式的战争”就是安全,略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结果。学历越高的民众对安全的定义越为复杂,附加条件越多。在同等条件下,华南地区民众对安全的看法最为简单。

近四成受访民众将中央媒体(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人民网)视作获取国际安全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余依次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政府官方网站或应用程序等。

2. 中国民众对国际安全的整体状况比较乐观

近半数(49.8%)的受访者认为当今世界是“安全”的,远超认为世界“不安全”和“不太安全”的比例(19.99%)。有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今天的世界比五年前更安全,略超五成的受访者相信未来五年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安全。

3. 中国民众对中国的国际安全处境比较乐观

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中,中国是“安全”的;近七成人认为中国的安全状况在改善并将在未来五年持续下去。

年龄和学历的差异也同样影响到相关认知。总体而言,学历越高,对中国的国际处境的安全感越低。从年龄层次看,青年群体的安全感较高。与其他年龄段相比,18-44岁的民众相对乐观,认为中国的国际安全状况“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的比例高达73%,而其他年龄段群体持同样观点的人数比例均未超过65%。超七成初中及以下学历群体认为中国目前在国际中的处境“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而硕博研究生则为55.3%,有学历越高、安全感越低的整体趋势。

4. 中国民众对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持相当积极的态度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全球化对国家发展利大于弊,在各年龄、学历、收入层次中,认为全球化对国家发展“利大于弊”的民众均远超对全球化持中立或负面立场的民众。

对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高于八成的受访者对扩大对外贸易、外国人来华学习工作经商交流、科技研究领域对外合作持积极态度。在这四项措施中,争议相对最大的是“是否鼓励中国留学生赴欧美国家留学”,有17%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赞成”,不过仍有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应当支持鼓励。随着学历层次提升,受访群体中对赴欧美国家留学和坚持对外科学合作的人数比例也进一步上升。

5. 中国民众最关注传染病、领土与大国关系

可能受调查时间节点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民众多种国际安全顾虑中,全球大流行病高居首位。国际势力介入台湾问题和中美对抗冲突紧随其后。与之相对,民众对气候变化和国际经贸停滞的威胁感知相对较低。

与此相对应,中国人将大流行病、领土领海争端和中美关系视作中国最应当优先处理的三大国际安全问题,中东和平、恐怖主义则是11个选项中重视程度最低的话题。

尽管中美对抗冲突是中国民众最担心的国际安全问题之一,仍有近五成的受访民众认为中美关系未来会有所改善,判断中美关系将继续走低的受访者比例不高(24.76%)。

有近四成人认为中美关系面临当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单方面的因素,另外还有近四成的人认为是由于中美双方客观存在的利益冲突。年龄层次越高、学历相对较低的受访群体多将中美矛盾归因为美国单方面因素;而中青年群体和高学历人群则更多认为是中美双方利益冲突所致。

6. 中国民众对中国的全球影响力高度自信

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这5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中,受访者将中国视为世界第一大影响力行为体,2661名受访者对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平均评分达到4.36(5分为满分)。

其中,九成民众认为中国全球影响力较五年前有所提升(90.4%),并将在未来十年继续提升(90.8%)。城市、年轻群体均持更加乐观意见,而45-60岁群体则最为“务实”。

美国被认为是全球第二大影响力行为体,平均得分为4.22。不过,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影响力略高于中国。

有趣的是,不同性别群体的评分略有差异,女性受访者只有在对欧盟给分时略高于男性。

7. 中国民众希望中国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外交姿态

在各类具体的中国对外政策问题上,大部分受访者同意对损害中国利益的国家、实体或个人实施制裁(91.54%),赞同中国为确保自身安全建立海外军事基地(74.93%),并主张在中国公民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可以在海外用兵(90.34%)。

8. 中国民众最关注美国的影响,对俄罗斯好感度最高

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影响程度最大,此外,日本、俄罗斯和欧盟次之。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好感度最高,约六成受访者对俄罗斯印象“非常积极”或“比较积极”,有过半受访者对美国和日本印象“比较消极”或“非常消极”。

约八成的受访者认为乌克兰危机的主要责任在美国和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负有主要责任的人数不足百分之十。

受访者普遍强调,此次冲突中最应重视的问题是对平民生活的影响,此外受访者较为关注中国在乌的人员安全和经济利益及全球能源供给所受影响两个问题。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