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新变化、新趋势?应如何看待、如何应对?记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旭。
问: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答: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以下新变化和新趋势:
在人口数量保持高位的基础上,人口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从数量上来看,自2019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保持在14亿人以上,未来仍将保持在高位水平。人口发展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并且呈继续改善趋势。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并不断巩固的基础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也取得跨越式发展,人口整体科学文化素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国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人口结构呈现少子化和老龄化。少子化和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部署。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老龄化意味着我们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将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问:面对人口发展的新变化,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人口形势?
答: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安康、关乎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关于我国人口发展形势,有以下几方面基本判断: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按照党的二十大总体部署,我国14亿多人口将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充分释放这一巨大的市场优势,促进消费提质扩容,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潜力巨大。目前,我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人,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9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劳动力总量仍保持足够规模,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加快和劳动者的新老交替,劳动力素质将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将持续提升,人口红利有望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变。
我国人口结构中的“新红利”有待挖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低龄健康、基本健康的老年人规模达到1.37亿人。他们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再就业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参与热情高,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红利”。
问:面对人口发展新常态,应如何应对?
答:人口发展形势对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长期而深远,应加快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构建家庭支持政策。着力加强更有助于家庭整体发展的社会政策,在生育政策、假期政策、住房政策等领域更多地向家庭整体倾斜,提高家庭人口再生产能力,保护和增强家庭对社会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强调家庭对健康养老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撑能力,实现机构的辐射功能,建立起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正向激励政策体系,在全社会树立起健康老龄化的思想观念。
三是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托育市场规模,加大群众急需的优质放心的托育服务供给,鼓励各地创新“托幼一体化”模式,优化升级儿童用品市场。
四是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储备。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以大龄劳动力资源为重点,提升大龄劳动者技能,开发更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促进大龄劳动者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实现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双提升。
问: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答: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塑造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力资源,需要构建系统性、创新性、前瞻性的思路举措。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遵循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领军拔尖人才等培养规律,通过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培养快速通道、打造国家重大平台等多种方式,构建各阶段选人育人相衔接、各类载体深度融合的教育培养体系,有力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健全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持续提升人口健康素质。坚持新时代国家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完善符合我国疾病谱特征和人口健康需求、面向全周期全人群、整合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持续推进国民文明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动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尊重模范、学习先进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扶老携幼的文明氛围,持续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