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的乡愁 | 看展:上海相册

2023-05-26 15: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蛋饺

搬到上海之后,我有了一个新习惯:路过熙熙攘攘的菜场时,照例会贪看一眼熟食档。不一定次次都买,但一定回回都看。雨天客来稀,正巧看到老板在不紧不慢的做蛋饺。

金黄的蛋皮,比一般饺子皮还厚实些,圆心放了勺新鲜的肉馅,看起来细嫩可口。馅儿都没有立住,软软的趴在蛋皮上,只见她把蛋皮轻轻一合,双手一推,一弯半圆的蛋饺就好了。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总让我这个北方来的人百看不厌。

第一次知道蛋饺,是王安忆《长恨歌》里写:“她们一人一把汤匙在炉上做蛋饺,他们则把做好的蛋饺一圈圈排在盆里,排出花朵和宝塔的样子。”

而开始沪飘的我,家里刚有了开伙的条件,便兴冲冲的去熟食档捧回一盒蛋饺,按照书上写的,摆出花朵形的一个圆盘,上桌充作一个讲究的凉菜。

是的,当晚吃到的,是生肉馅的蛋饺……没过几个月,上海本帮菜就征服了我的胃,再出远门时,便也成了我的又一味乡愁。

因此,五年后我走进上海相册的展厅里,真切的感觉自己像是游走在一席上海本帮菜面前,边看边想着,这啊,这应该就是上海的乡愁了。

2.蟹粉汤包

夜上海就像蟹粉汤包,每次都给人惊艳。

我和来上海玩的朋友说,上海的白天与夜晚是截然不同的——晚上的上海有一种光华撩乱的风情。而天光之下的上海,则像一个勤奋的社畜,每一分钟都在卷,是优秀生看似不努力的刻意,也像蟹粉汤包,有着不过分用力的精致。可只要你吃上一口,味蕾便能体会到数只蟹的精华——鲜香甘美。

如果说历史是一幅超长的诗篇,那么图片就是这些段落的标点。

而在世上奔走的各色摄影师,就是给历史标注标点的人。

关于“上海”,我在这些照片看到了不同于网红景点的老城厢、旧街坊,也触摸到了刻板印象之外的细节纹理。也发现了“每一幅阴沉的画面,都是对晴朗的渴望。”

3.菜饭

上海的老城厢在慢慢变少,就像原本常见的菜饭也要细细寻觅,才会撞上自己的那一款味道。

镬气是必不可少的,火腿要新鲜,众所周知,哈喇味的火腿丁简直就是菜饭刺客!青菜是不是上海青,也慢慢能品得出了。

一碗菜饭,真的能踏实地安抚住心神。

有的照片,确实能传达一种笃定的气质。

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我被震撼到了,那怕是如此含糊的黑白远景,但影壁上的《五牛图》仍然生动传神,要知道这是唐朝韩滉的名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崇明的一个农场,拍摄时间则是一九七几年的某天。

很想知道,是不是有那么一个人,此人在烈日下挥毫点墨,从容的画出了这么优美的作品。

我相信在挥笔的那一刻,这位画手的灵魂是自由的。

当你最后一次把眼光投向此处的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那是最后一次”,时光就匆匆地走开了。

在浦西的高楼大厦之后,我总喜欢张望那些弄堂,总想看到在此之前的上海,想看到上海藏起来的小辰光,那种在外滩、在网红店看不到的日脚——那也是我本地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惆怅:

“做梦都想回到的场景

去老师家里补课

坐在教室里考试

吃饭被父母唠叨

淮海路街景其实没有大变

可一切都变了……”

诚然上海就是家乡,但上海也像一棵不停长大树,当初刻下的那一弯年轮已经不复曾经的模样。

看着照片我突然懂了——我的家乡也一样的。

就在我离开的那一刻,家乡就变成了故乡。

从此以后,那个故乡只会存在于薄薄的相纸之上。

不管你再如何像洄游的倔头鱼,再如何一次次的溯流而上,但河流已经改变。

4.腌笃鲜

腌笃鲜到底还是值得慢慢等,熬够时辰才香。

已经习惯了在上海春天就要吃时令菜,葱油蚕豆、荠菜、草头、腌笃鲜……所有资深的老饕都知道,这一勺里藏着不动声色的鲜嫩咸香。

每次看到好作品,都能像腌笃鲜让我回味无穷,甚至经年以后,还能想起当初触动心底的那个画面。

摄影师们在街上狩猎,寻觅着上佳的食材,用镜头捉回,以熬出自家独一味的腌笃鲜。

我看着这些作品,就像看到了摄影师们肩并肩走在黑夜中,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5.油爆虾

白米虾出锅后红彤彤,只只酥脆鲜甜,吃完整个人都精神了,——“都闪开!我要搞事业啦!”那种热腾腾的火爆十分上头,没有二两小酒压不住。

治大国若烹小鲜。

有谁能留住去年的初雪,前年的春风,大前年热恋的炙热?

——相机可以。

有谁能把它们保存起来,假装永恒?

——书籍可以。

整个展览看完,翻开图册发现了很多作家的精彩文字,真的是双厨狂喜。

这是一种文学艺术上的珠联璧合,照片引出了联想文字,文字又加深了图片的纵深内涵。可读性丰富许多,堪称赏心悦目的睡前读物了。

盲写的文字与图片的双重合奏,成了一曲交响乐,在城市上空无声的回响。

每一次看展,都是我想绕过大数据算法的尝试。

我曾在展览角落的一堵墙上对着无名画作发呆,也曾沉迷的在画面细节中反复徘徊,还有那描述不出来的气质,每一幅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神韵气息。

每一次看展,都是一种纯粹的自我体验,又所谓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一张照片给予不同的观者都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而我相信——只有真正亲眼看到,才会获得照片与文字的全部情绪,那是上海的风为你制作的一杯特调咖啡。

在这上海相册里,我隐隐约约触摸到了沪上灵魂的一角。

它就在北纬30度上,在这6340.5平方公里的土地里,在行色匆匆的脚步声中,在早点摊弥漫的香气里。

“如果你太爱这个城市,就没办法看清你想看清的一切。”

浮华之后,深夜里薄薄江雾里飘起的,才是上海轻易不肯示人的乡愁,这城用相片坦白了她的全部心事。

回忆是我们对抗时间的秘密武器,不断前行则是对抗时间的唯一方法。

作为沪漂,我与上海一直缺乏真正的交流。我想走人们走过的路,听一听夜里吹过的风。

“当言语没有办法表达情感的时候,行走也是靠近的一种方式。”

生命的河流会一直向前。

相机的快门也会继续响起。

而我,

终于知道了蛋饺要烧熟了再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